神经肌电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07 08:49黄萍艾丽蓉高娟娟
医疗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肌电治疗仪肌力

黄萍,艾丽蓉,高娟娟

1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外三科 (江西抚州 344100); 2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西抚州 344000)

手术是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主要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1]。但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与转变,临床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救治不仅局限于挽救其生命,而是将关注点延伸至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等方面。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患者术后早期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对改善患预后、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2]。神经肌电治疗仪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康复理疗仪器,可通过电极片释放的电流刺激患者的肢体感觉,激发关节做被动运动,增强肌肉收缩能力,进而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效果[3]。本研究选取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探讨神经肌电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6~69岁,平均(59.62±4.38)岁;出血部位,脑叶9例,丘脑11例,基底节13例,内囊4例,其他部位6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5~67岁,平均(58.57±4.84)岁;出血部位,脑叶10例,丘脑12例,基底节11例,内囊6例,其他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4]中的诊断标准;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患有精神障碍类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引导其进行相关检查,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干净,温湿度适宜(温度24~28 ℃,湿度50%~60%),每日开窗通风30 min;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以低脂、低盐、低糖饮食为主,并保持饮食清淡,适当补充鱼肉、牛奶等;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患者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不可私自减药、停药;术后协助患者摆放功能位,根据患者意愿指导其进行四肢简单的主动、被动活动。

观察组采用神经肌电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1)神经肌电治疗仪: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使用日本Homerion公司生产的TENS-21型神经肌电治疗仪进行干预,使用75%乙醇消毒电极片,放置于患者的冈上肌、肩部三角肌、小腿和大腿前肌群、小腿侧肌群,然后选择自动治疗程序,频率设为3~100 Hz,最大电流为19.5 mA,温度为37~43 ℃,15 min/次,1次/d,连续使用4周。(2)早期康复护理:术后24~72 h,保持肢体功能位摆放,选择患侧卧位时保持躯体后倾,后背处垫软枕,肘部伸直的同时肩部前伸,并使前臂后旋,然后五指张开,仰卧位时头下垫枕,肩胛上方置软枕,嘱患者躯体放松;术后3~10 d,增加床上肢体被动与主动活动,首先引导患者自主翻身,以健侧带患侧,护理人员协助其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肩关节外展0°~90°、外旋0°~30°,肘关节屈曲0°~120°,按照由近到远、由上到下、先健侧后患侧的顺序运动,配合关节按摩,20 min/次,2次/d;术后11 d至2周,协助患者行卧位转换训练,指导其取健侧卧位,健侧腿插入患腿下方,然后勾住患腿,将患腿移至床沿外,运用掌和健肘支撑坐起,10 min/次,3次/d;术后3~4周,巩固上述运动内容,增加站立、行走等训练,并逐渐过渡至步行练习,初期用拐杖助行,需在站立、行走等训练过程中穿插刷牙、洗脸、进食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3 观察指标

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四肢肌力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1)运动功能:使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5]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分别为上下肢有无反射运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协同运动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协调能力与速度,总分100分,评分与运动功能成正相关。(2)神经功能: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6]进行评价,该量表从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运动、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及忽视方面进行评价,总分42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越佳。(3)四肢肌力:肌肉完全麻痹,经观察和触诊发现肌肉无收缩力,为0级;肌肉可主动收缩,但无法带动关节活动,为Ⅰ级;肌肉可主动活动,并可带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为Ⅱ级;肌肉活动可对抗地心引力,但无法对抗阻力,为Ⅲ级;肌肉可对抗阻力,但弱于健康人,为Ⅳ级;肌力正常,为Ⅴ级。(4)术后不良事件:记录两组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比较

干预4周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比较(分,±s)

表1 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运动功能评分 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 43 56.43±7.58 16.41±4.52对照组 43 49.54±8.27 20.74±5.20 t 4.027 4.121 P 0.000 0.000

2.2 两组四肢肌力比较

干预4周后,观察组四肢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四肢肌力比较(例)

2.3 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由非外伤性质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情发展凶险,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7]。随着脑出血治疗水平的发展,该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亦逐渐上升,但仍难以避免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的发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8-9]。另外,急性脑出血患者多见于老年人,而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合并症、功能衰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术后恢复[10]。

早期康复护理是依据人体中枢神经功能的可塑与重组理论,采取适量、定向的功能锻炼方式,促进患者部分神经元再生,进而促使机体生理功能恢复[11]。有研究结果显示,在早期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神经肌电治疗仪干预,能够进一步帮助患者修复受损神经,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从而增强整体康复效果[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四肢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神经肌电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术后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并可增强四肢肌力,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后,其中枢神经系统在功能和结构方面仍具有代偿与重组能力,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进行肢体运动,能够增强其脑部的可塑性,刺激神经细胞轴突形成新突触,促进大脑部分功能恢复,使瘫痪肢体可随意运动训练,提高脑部皮质层活动能力,进而改善其运动功能[13-14]。患者运动功能改善后,有助于其尽早下床活动,从而避免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神经肌电治疗仪可探测到患者运动时发出的微弱肌电信号,使仪器输出电流以刺激相关肌肉,协助患者肌肉做收缩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增强四肢肌力;此外,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本体感觉障碍,而神经肌电治疗仪帮助患者恢复肌肉的运动功能后,能够不断强化本体感觉,促使刺激冲动传入体内引起运动皮质功能重组,从而增强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维持并恢复周围神经与肌肉功能,协助患者正确控制肌肉活动,增强肌力[15]。综上所述,神经肌电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和四肢肌力的恢复,并可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且可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肌电治疗仪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