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校园对初中生体能补偿干预的实验研究

2021-07-07 19:59李燕施海滨
山东体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初中生

李燕 施海滨

摘 要:秉承“预防研究胜于问题研究”指导思想,立足学生需求,引入KDL(Know it, Do it, Love it)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理念,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1+5+N”活力校园体能干预体系。通过查阅资料、个案分析、实验法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引进高校专家KDL指导理念,制定不同的体能干预方案,对学生进行补偿干预,验证了通过打造活力校园,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而且最大限度地推进家校联动,最终把初中生培养成为“懂运动文化”“有运动能力”“热衷于运动”的人,从而促进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活力校园;初中生;体能补偿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1)02-0072-04

Experimental study on physical compensation interven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dynamic campus

LI Yan1, SHI Haibin2

(1. Laiyang No.2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Laiyang 265200, Shandong, China; 2. Laiyang No.1 Middle School, Laiyang 265202, Shandong, China)

Abstract:Adhering to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prevention research is better than problem research" and based on the needs of students, the concept of KDL (Know it, Do it, Love it) is introduced 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a unique "1+5+N" physical fitness intervention system is formed. Through consulting data, case analysis, experimen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KDL guidance idea was used to make different physical intervention plans for student compensation intervention. It verified that by creating dynamic school we not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 body quality, but also maximize the propulsion parent-school linkage. Finall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ecome people that know "sports culture", have "sports ability" and are "keen on sports", so as to promote the maximization of learning benefits.

Key words:dynamic schoo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physical compensation

收稿日期:2020-10-08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YC2019155),山东省教育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706015)。

作者简介:李燕(1971- ),女,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改革。

近几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小学体育健康相关文件規定:初中生每周3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当天下午学校必须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列入教学计划;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体育锻炼,其中1小时在校内,离校到家参加1小时室外活动要求,来实现显著提升青少年身体素养,明显改善青少年健康状况的战略目标。我校学生是城区孩子,面临和大多数初中生同样问题:课业重,学习久坐;懒于动,不喜上体育课;跑不快,跳不高,力量差,运动量稍大就坚持不下来;当然体育教师教法也比较单调,……肥胖、近视、孤僻等“疾病”正在蔓延,持续影响和危害着学生乃至其成年后身心健康。本研究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学生需求,打造活力校园,推进家校联动,力求最大限度提升我校学生身体素养。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对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网络资源进行检索,广泛收集与活力校园和体能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和硕博学位论文资料,关注KDL和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公众号,收集有关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为活力校园系列活动内容安排和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参考。

1.2 实验法

实验班实行活力校园体能干预方案,对照班按原有模式进行锻炼。

实验对象:随机抽样我校九年级体质健康水平相同两个班:9.5班实验班,9.6班对照班。

1)自变量:选取“实验时间”变量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前测为2018年9月,实验后测为2019年10月。

2)因变量: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男)、800米(女)、注意力。

3)无关变量的控制:尽量减少实验班和对照班个体差异,单盲实验法,不通知学生。由学校制定制度保障实验班各项内容顺利进行。

1.3 个案分析法

追踪参与实践2名学生,从参与活力校园锻炼至半年后身心表现。

1.4 数理统计法

将学生体质健康和注意力数据进行处理,应用EXCEL数据统计软件与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实验研究步骤

2018年,对我校学生体质达标测试运动会室外项目进行数据分析:六年级学生速度、耐力和力量项目成绩比较差,七年级学生力量、柔韧和耐力项目成绩比较差,八、九年级各项成绩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山东省体卫艺平台提取统计数据,在校生测试优秀率为2.76%,良好率18.6%,及格率63.23%,不及格率15.41%。数据表明:改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刻不容缓,迫在眉睫(见表1~表4)。

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1+5+N”活力校园系列,1是活力校园体系,5是五种具体的体能运动干预,N是在科学实践下学生的N多发展。

加强丰富多彩大课间体育锻炼。我校有52个班级,2600名学生,一个200米操场。基于校际和前期学生体能现状,九年级学生在操场进行专项体能练习,其余级部在教学楼前的楼道和广场,依据学生体能敏感期,设置补偿体能练习,做成“体能超市”,干预方案不断更新,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伴随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每周更换1~2次。

改革KDL理念指导下的体育课。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基于高校专家汪晓赞教授KDL(know it ,do it ,love it)理念,以培养学生成为“懂运动文化”“有运动能力”“热衷于运动”的人为目标进行了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体能“课课练”。体育课设置贴近生活的应用情境,重视多学科融合,注重运动与发展大脑的协调关系,利用体脑双侧原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体能和技能结构化教学。

开设传承创新的体能特色课和缤纷呈现的体育社团课。在常规体育课中引入了螳螂拳和足球特色课。螳螂拳是具有地域特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一节螳螂拳课。为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课。有发展学生协调性和力量的花样跳绳,有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养的足球,有提高学生掌握篮球技能的篮球社团。社团课以团队合作方式开展体能特色课程,和同技能教授,给学生了解体能运动原理、社交行为的引导及体育价值的认知。

引入别具一格的文化体育微运动。文化课微运动,是在文化课堂的学习中插入3~5分钟微运动,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基于初中生特点,文化微运动安排在晚间,要求学生晚间作业时和家长一起做几分钟简单运动,如拉伸、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微运动产生的多巴胺、血清素和正上腺素等神经传导物质能够提升孩子的全方位状态,让孩子更好地投入学习。

充实学生节假日体育锻炼。漫长的寒暑假和周末是学生锻炼盲区,学校向家长发起倡议,远离电脑,放下手机,带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研制了适合家庭练习的体能内容,同时挖掘家长力量,让家长制定研发适合孩子体能练习内容,家校携手,共促学生体能提高。假期学生体能锻炼蔚然成风,家校体能联动,实现了使学生在生活中继续体能锻炼的目标,让学生校内社交行为拓展至社会,与各年龄段同伴一起运动。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分析

1)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体质健康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2)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50米、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800米(女)和1000米(男)项目,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6)。

3.2 个案分析:传递能量,赢得体能践行锻炼成效

案例1:特质少年思源(化名),10岁,1岁的力量,2岁的协调,3岁的速度,严重影响了学业和交往:考试会做题但答不完卷;运动能力差,导致无法和同伴一起活动,不愿与他人交流,严重影响智力健康和社交健康。

给思源制定提高协調、力量的体能干预方案。经过一年干预,逐步转变为成绩“一不小心”考了满分,和同学交往也能“哈哈”开心大笑的学生。妈妈不担心他“自闭、抑郁”了,爸爸更愿意每周末陪伴孩子把锻炼坚持到底,这一切带给小思源温暖,成绩进步,亲情满满。

案例2:学生萱萱记录下的16岁的夏天令人印象深刻,为了能坚持跑下800米,她在文中写了老师、同伴的鼓励及自我身心描述,最后喊出:这样的我,真正让自己欣赏!我要在逆境中永不言弃,顺境中加倍努力,向着那片美好,奋力奔跑!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体育教学,强调重新认识身体运动与体育的本质,重构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强调将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运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意志磨练、团队养成、品德陶冶,实现健身育人目标。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打造学生身体活动的优质环境,减少久坐行为,创新实践形成了“1+5+N”体能实践活力校园体系。

2)活力校园体能研究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让研究不仅是学术的探究,更注重实践的研究,形成家校社多方参与的平台,最大化帮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良好意识和锻炼习惯。

3)提高了学生在体能促进身心健康方面的认知,提高体能锻炼参与度,提升学校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体能锻炼不止于体能技能的掌握,更着眼于身心健康发展,真正提高孩子的身体素养。特质少年“思源”因体育锻炼成为积极向上少年,萱萱记录下16岁夏天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得到了体育锻炼,而且得到了心灵洗涤。

4.2 建议

1)认真学习研究高校专家KDL理念,开启KDL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打破以往教学模式,敢于接受新理念。

2)打造活力校园,推进家校联动,在我校有制度保障,得到家长和社会认可,希望辐射越来越多学校参与进来,实行学校、家庭、社会多元联动,让体育教育更好助力学生成长。

3)放下更多功利的东西,给孩子一些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技术,教会他们锻炼,让体育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得以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晓赞.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9(4).

[2]关注中小学身心健康:每天保证两小时体育活动[EB/OL].(2019-07-26).https://www.chinanews.com/shipin/cns/2019/07-26/news825271.shtml.

[3]山东省体卫艺综合教育信息平台[EB/OL].http://twygz.sdei.edu.cn:8087/.

[4]从反对到支持!征服美国家长的“零时体育计划”有什么魔力?[EB/OL].(2015-12-29).http://www.kentrexs.cn/index.html.

[5]马思远.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及其社会成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6).

[6]黄林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工作一辈子[EB/OL].(2016-12-25).http://www.gov.cn/zhibo43/content_478075.htm.

[7]徐本力.专项理论到运动训练科学——兼运动训练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趋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

[8]秦为锋.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J].田径,2004(9).

猜你喜欢
初中生
基于微课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巧设体验活动,助力大孩初中生成长
“三层七法”:提高初中生三级蛙跳能力的实践研究
巧借数学思想提升初中生解题能力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