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设备电磁兼容性接地技术

2021-07-09 12:58张培培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实际应用

张培培

摘要:随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类电子信息设备数量增多,电磁干扰现象更加严重。为确保电子信息设备能够始终处于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需配合使用先进的电磁兼容性接地技术,增强设备抗电磁干扰水平。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电磁干扰危害,提出电磁兼容性接地技术概念、接地技术应用目标与具体接地方式,明确电磁兼容接地技术应用要求,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信息设备;电磁兼容性接地技术;实际应用

1.电磁干扰危害

1.1影响无线电传输水平

现阶段无线通信已经彻底改变了大众生产生活方式,电磁干扰也成为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电磁干扰会使短波电台传输距离下降,导致无线电传输效果难以得到根本上保障。

1.2提高设备运行功率

由于受到电磁干扰作用影响,设备运行功率难以满足现有通信要求,不得不进一步提升功率值,导致电磁干扰及电磁污染情况日渐加剧。在设备运行功率过大的情况下,电磁设备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引发失眠、焦虑等症状。

1.3对设备结构危害较大

电磁干扰会使设备运行期间的各项性能指标出现变化。如话音系统周边的电磁干扰较大,会使通话质量下降[1];如电视等图像显示系统周边电磁干扰较大,还会使画面产生雪花点。

1.4其他电磁危害

在电爆装置暴露于电磁干扰环境下,会受电磁干扰作用影响而出现误爆等严重安全事故。具体而言,电子起爆器主要被应用在矿山与地质勘查环节,如周边磁场较大,需要着重关注抗电磁干扰工作,避免电磁作用使起爆器无法正常运行。

2.概述电磁兼容性接地技术

2.1电磁兼容性接地技术概念

电磁兼容主要就是借助接地方式提升设备电磁干扰水平,从而抑制电磁噪声对设备的干扰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电磁兼容性接地方式选择不当,会引发新干扰问题出现,无法从根本上保障电子信息设备的运行水平。

2.2电磁兼容性接地技术目标

电磁兼容性接地技术主要目标为工作接地、安全接地、抗干扰接地三种。其中,工作接地主要就是为电路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由大地作为不受外界干扰的参考零位点,使信号地、电源地、模拟地及数字地等设备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2];安全接地主要就是在雷雨、闪电等强大电磁波干扰下,设备依然能够实现可靠运行,并避免设备在带电后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防干扰接地主要就是将设备金属外壳接地,设备内部产生的静电能够及时导入到大地,从根本上保障设备与工作人员运行安全,避免设备受到外界电磁干扰。

3.电子信息设备电磁兼容性接地技术种类

3.1单点接地

单点接地就是适用于工作频率较低的1MHz电子信息设备中。电路系统是整个参考点,需要在接触点处安装相应的安全接地螺栓,要求所有设备均应当合理连接在该螺栓处。在单点接地过程中,需要避免工频出现散乱情况。防止电流对电磁信号造成干扰,要求信号接地线应当符合功率地线与机壳绝缘接地特征。

在单点接地过程中,由于只设置了功率地,机壳与连接大地的接地线与安全螺栓连接,兼容效果难以得到根本上保障。同时,地线长度与界面的比值关系也需要大于0.83。

3.2多点接地

多点接地技术被主要应用在工作频率超过30MHz的电子信息设备中。在电子线路内应当借助接地平板替代电路中的部分地回路。接地线中的抗感性、频率以及强度呈密切相关。

3.3混合接地技术

混合接地技术主要被应用在1~30MHz的电子信息设备中,在接地线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配合使用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相结合的手段。为防止电路运行环节出现干扰情况,还应当增强设备的兼容水平,结合电路性质,将工作接地分为不同种类。如直流接地、交流接地、数字接地、模拟接地、功率接地等。

3.4浮地技术

浮地接地技术就是将电路与大地线性无导体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路运行稳定性较强,不会受大地因素影响,但却容易在实际运行时电位异常变动情况,导致模拟电路的干扰性进一步增强[3]。因电路及大地无导体连接,更容易出现静电积累问题、静电积累现象,导致电磁被击穿或受到更为强烈的干扰。

3.5独立接地与共用接地技术

现阶段接地系统主要就是将工作地、保护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共用接地装置。将建筑物的金属钢筋网作为共用接地系统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控制最低范围之内。

配合使用法拉第屏蔽原理,依照建筑物结构钢筋及结构总等电位连接、辅助等电位措施,设计出全封闭电位均衡的共用接地系统,以从根本上降低雷击作用对建筑内电子信息技术的影响度,并屏蔽电子信息设备的电磁干扰度。

针对电子信息系统,需要首先做好信息及数据处理工作。输入及传输信息、能量转换、信号放大等过程均需要借助微電位或微电流完成,设备之间应当采用互联网连接方式。为切实保障信息传输期间的质量与效率,应当营造出一个更加合理的供电电源,找寻出稳定的基准点位置,使电流能够更为稳定通畅的流入到指定地点。

4.电磁兼容性接地技术的应用要求

接地线与接地面需要采用低抗阻材料制作,材料厚度极宽度应当符合实际设计规范。增大接地面接触面积,使其能够更为良好的连接在导体上。着重控制多电路公共接地电阻上的干扰电压,避免形成不必要回路。

要求大信号与小信号接地需要分别设置、交流地也也应当相互独立,增强信息设备电磁兼容水平。在连接母线过程中,需要尽量控制串联接头数量,保障连接期间的精准度与紧密度。每个线路板座与连接头应当在最短距离下连接,要求安装在屏蔽范围内的设备接地点返回线也需要受到屏蔽,以切实消除电磁作用对电子信息设备造成的不利影响,使使电磁兼容性接地技术的应用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当。

总结:总而言之,为从根本上保障电力电子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水平,需要加强电磁兼容性接地技术应用管控力度。结合电子设备运行要求,选择直接接地或接在参考电位的导体上等方式。同时,做好电磁兼容性接地系统的优化工作,切实优化电磁兼容性接地系统功能,确保电磁兼容性接地工作能够在电子信息设备管理期间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晓昌. 机载设备的电磁干扰及电磁兼容性分析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2]贾喜飞. 基于改进ANP的车载电子信息系统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实际应用
航空气象服务中多普勒雷达的应用
探索式教学法在《聚合物加工原理》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焕发数学课堂的活力
油田电力系统技术改造与应用
知识管理在工会管理应用中的创新探析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