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1-07-14 07:46刘仲秋初建峰
临床荟萃 2021年6期
关键词:阿替普瑞克溶栓

刘仲秋,初建峰

(1.巨野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山东 巨野 274900; 2.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山东 济宁 272000)

急性脑梗死(ACI)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住院治疗人数占比在所有患者中占比相当高[1]。ACI多见于睡眠状态或安静休息时,可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并可伴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严重者由于意识障碍而陷入昏迷状态[2]。ACI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溶栓,在药物溶栓中阿替普酶是常见的一种[3]。阿替普酶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可与赖氨酸与纤维蛋白结合,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发挥溶栓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ACI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收集本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女21例,男24例;年龄55~79岁,平均(67.25±5.41)岁;发病时间1~4.5 h,平均(2.64±0.82) h;CT诊断显示梗死部位:额顶叶19例,基底节16例,颞顶叶10例。观察组45例,女20例,男25例;年龄56~80岁,平均(67.30±5.48)岁;发病时间1~4.5 h,平均(2.62±0.80) h;CT诊断显示梗死部位:额顶叶18例,基底节15例,颞顶叶1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等关于ACI的相关诊断标准[5];(2)符合溶栓指征,经家属多方确认发病时间;(3)临床资料、相关测定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1)颅内肿瘤患者或恶性肿瘤;(2)凝血功能异常;(3)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瘤;(4)发病前存在精神疾病;(5)ACI复发。

1.2方法

1.2.1对照组 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建立静脉通道、建立心电生命体征监护、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注射尤瑞克林(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2065)治疗,剂量0.15PNA单位+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混匀后,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替普酶(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 注册证号:S20110051),剂量0.9 mg/kg(最大剂量<90 mg)静脉溶栓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疗效。治疗7 d后评价患者的治疗疗效,显效:NIHSS评分较基线资料降低≥75%,无偏瘫、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神经功能严重缺损发生;有效:NIHSS评分较基线资料降低30%~74%,可有神经功能缺损发生;无效:NIHSS降低程度未达上述标准,或症状加重评分上升。②神经功能。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Barthel指数(BI)、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其中NIHSS包括意识水平、视野、面瘫等11项内容,得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损伤越为严重;CSS包括意识水平、水平凝视、面瘫等8项内容,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损伤越为严重;BI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穿衣、洗漱等10项内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由生活能力越高。治疗前、治疗7 d后评价。③血清炎性因子。采集患者静脉空腹血4ml左右,再离心分离血清后,取上清,以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000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进行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8(IL-8)测定。治疗前、治疗7d后评价。④采用WHOQOL-BREF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价,该量表包括25项内容,5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治疗前、治疗7 d后评价。

2 结 果

2.1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例(%)]

2.2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BI、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分)

2.3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RP、PCT、IL-8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PCT、IL-8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分)

3 讨 论

ACI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其中的主要因素是供血主动脉发生粥样性硬化,导致血管阻塞、狭窄,最终导致血、氧供应不足。在治疗ACI中目前公认疗效最理想的是溶栓治疗,阿替普酶作为溶栓常用药物,其特点是溶栓效果好、特异性高、安全有效[6]。患者在急性发病后,机体大量应激因子受到刺激而合成或分泌并渗透至血液中,加重梗死的严重程度[7]。阿替普酶具有高特异性,能促进纤溶酶和纤溶酶复合体的生成,可通过下调侧支循环阻力改善血液微循环,继而抑制血小板在血管内的聚合,达到溶栓的效果[8-9]。

阿替普酶在临床目前应用较多,多项研究报道中均使用了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显示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神经功能、血清炎性因子等指标均得到较为有效的改善[10-12]。尤瑞克林属组织型激肽原酶,可裂解激肽原,继而发挥保护神经的作用,并且可能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常规治疗+尤瑞克林+阿替普酶溶栓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阿替普酶可促进脑微循环的重构,加快局部代谢,激化氧化酶活性,与赖氨酸与纤维蛋白结合,激活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阻止缺血级联反应,抑制氧自由基过氧化神经细胞膜磷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恢复再灌注,避免神经功能的持续加重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NIHSS、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与王成友等[16]报道一致,提示通过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治疗后观察组CRP、PCT、IL-8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接受阿替普酶治疗后患者机体炎症水平降低程度更大,与李海涛等[17]报道一致,再次证实溶栓治疗的有效性。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常规治疗+尤瑞克林+阿替普酶溶栓的治疗方案治疗预后更为理想,可能还与尤瑞克林+阿替普酶溶栓具有一定协同效应相关,相关研究证实尤瑞克林可增强溶栓效果,并且提升纤溶酶原的活性,有助于加速纤溶酶的合成或分泌[18-20]。

综上所述,采用常规治疗+尤瑞克林+阿替普酶溶栓的方案治疗ACI切实有效,具有较高借鉴价值。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探究本方案对患者远期预后及复发率的影响。

猜你喜欢
阿替普瑞克溶栓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阿替普酶体外溶凝效果评价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敌人派(上)
敌人派(下)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