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P不同基因变异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肾单位肾痨3例

2021-07-16 16:05徐鑫星孙周云沈芸妍徐勤英李晓忠
临床儿科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杂合肾小管肾小球

徐鑫星 孙周云 邓 凡 沈芸妍 徐勤英 林 强 李晓忠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江苏苏州 215003)

肾单位肾痨(nephronophthisis,NPHP)是一种肾纤毛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囊性肾病,是导致儿童和青年人肾纤维化和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1]。目前分子遗传学研究已经确定了超过20 个基因与NPHP 相关,这些基因的蛋白质产物都与纤毛、中心体或有丝分裂纺锤体功能有关。在大约15%的病例中,还有纤毛病综合征的附加特征,包括视网膜缺陷、肝纤维化、骨骼异常和大脑发育障碍等情况。现对3 例不同NPHP变异肾单位肾痨患儿作一报告。

1 临床资料

例1,女,1岁5个月起病,表现为进行性肌酐升高、肝功能异常,贫血、少尿。患儿父母无异常,非近亲结婚。患儿姐姐,有肾功能不全病史,并因疾病持续恶化,于3岁8个月死亡。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4 ℃,心率120次/min,呼吸30次/min,体质量7.5 kg,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44/95 mmHg。神志清,精神良好,面色苍,双肺可及湿啰音,心尖搏动于右侧,心律齐,腹部柔软,肝脏肋下2 cm,脾脏未触及,四肢温暖,无花纹。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3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0.5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9.9 U/L、肌酐251.6 μmol/L、尿素氮49.23 mmol/L。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镜像右位心,大量心包积液,左室肌稍增厚,心室肌回声细密增强。腹部B超示内脏反位,右侧胸腔积液,双肾实质回声增强,腹腔包裹性积液。腹部磁共振成像(MRI)示胃囊位于右侧腹腔,肝脏位于左侧腹腔并肿大、T 2 WI 信号稍低;脾脏以及胰腺位于右侧腹腔,脾脏T 2 WI 信号明显减低,但T 2 WI髓质内见多发细条状等低信号。入院后予患儿降压、纠正贫血等对症处理,并因家属拒绝腹膜透析,2018年6月开始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治疗共11个月,并予纠正贫血、降血压等处理,目前已完成肾脏移植。

例2,女,11 岁10 个月起病,表现为面色苍白半年余,查血红蛋白56 g/L、尿素氮31.6 mmol/L,肌酐650 μmol/L,尿酸495 μmol/L。患儿父母体健,近亲结婚(系表兄妹),第1 胎为男孩,16 岁时因慢性肾脏病5 期去世。入院体格检查:SBP/DBP 125/80 mmHg,余无殊。实验室检查:肌酐668.8 μmol/L、尿素氮33.37 mmol/L、尿酸514.3 μmol/L。肾脏病理:免疫荧光,可见C3于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弥漫颗粒状荧光沉积,IgA 于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荧光沉积;光镜下肾穿刺组织,共14 个肾小球,肾小球细胞数70~150个/小球,其中有5个肾小球呈纤维化、硬化改变,8个肾小球之球囊壁纤维性增生、增厚;特殊染色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不明显。部分肾小管腔扩张改变,伴蛋白管型,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多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小血管增生,部分血管壁增厚改变;电镜,基底膜无明显增厚,节段性皱缩,足突节段性融合,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少数肾小管萎缩,肾间质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患儿因双侧前臂血管彩超提示血管细,无法进行动静脉造瘘术,故予深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目前已完成肾移植。

例3,女,5 岁1 个月起病,表现为乏力,于当地查血常规多次提示血红蛋白低,B 超示双肾实质部回声增强,腹腔积液。患儿父母无异常,非近亲结婚。入院体格检查:SBP/DBP 86/58 mmHg,全身皮肤苍黄,双眼睑、下肢稍浮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0 g/L、肌酐814.8 μmol/L、尿素氮34.99 mmol/L、尿酸479.4 μmol/L。肾脏穿刺:光镜下,共8个肾小球,其中7 个肾小球肾纤维化改变,1 个肾小球的球囊壁纤维增生,肾小球细胞减少、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腔内蛋白管型积聚,部分肾小管腔呈扩张改变;间质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伴纤维增生;小血管壁平滑肌层增厚;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无增厚,大部分基底膜皱缩,上皮细胞足突大部分融合,未见确切电子致密物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部分肾小管萎缩,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肾间质水肿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灶性肾间质胶原纤维增生;病理:免疫荧光阴性。患儿入院后诊断慢性肾脏病5 期,予深静脉置管血液净化治疗,目前已完成肾移植。

结合3 例患儿起病年龄小,均进入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例1、例2 有肾脏病家族史,考虑遗传性肾脏疾病可能性大,故取得患儿家属同意,上述3 例患儿入院后均完善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例1 患儿NEK 8/NPHP 9基因(NM_178170.2)存在2 处变异(图1),c.388 A>C p.K 130 Q 杂合错义变异,c.1465 G>A,p.V 489 M 杂合错义变异;均为新发现的变异;经Alamut 功能软件预测显示均有可能影响蛋白结构域的功能。例1患儿母亲携带c.388 A>C p.K 130 Q 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1465 G>A,p.V 489 M 杂合变异;例1 患儿姐姐留存血标本基因检测发现与妹妹携带同样变异。例2患儿存在NPHP1基因缺失变异(图2)。例3患儿存在NPHP 3基因纯合变异c.3218 T>G,p.L 1073*,分别来自于其父母;例3患儿弟弟存在相同的纯合变异(图3)。

图1 例1 基因Sanger 测序结果

图2 例2 患儿基因CNV 检测结果

图3 例3 基因Sanger 测序结果

2 讨论

肾单位肾痨(nephronophthisis,NPHP)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是引起儿童和青少年ESRD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2]。NPHP的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多尿、多饮伴夜间规律饮水、继发性遗尿、贫血和生长迟缓。NPHP 的肾脏病理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间质病变三联征,即肾小管基底膜完整性破坏,表现为不规则增厚或变薄;小管萎缩和髓质囊性变;肾脏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3]。肾小球病变轻微,早期囊肿可检测不出[4]。NPHP 按其发病年龄不同可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和青少年期3种不同类型。青少年NPHP是典型NPHP,其特征是多尿、多饮症状和患儿在出生后10年内经常贫血,进行性肾功能丧失导致ESRD,起病中位年龄13岁。婴儿型NPHP罕见,常在婴儿期就发生ESRD。

本组3 例患儿虽起病年龄不同,但均有贫血,并快速进展为ESRD,B超均提示双肾实质回声增强,其中例1、例2有家族史,例2、例3肾脏病理均提示有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基底膜完整性破坏,小管萎缩,肾脏间质炎症细胞浸润。3 例患儿完善基因检测均提示存在NPHP 相关基因变异。因此3 例患儿NPHP 诊断明确。

目前已经发现超过2 5 种不同N P H P 相关基因,如NPHP 1-20、NPHP 1 L/XPNPEP 3、NPHP 2 L/SLC 41 A 1、TRAF 3 IP 1、AH 11/JBTS 3、CC 2 D 2 A/MKS 6[5]。NPHP 1基因是最常见的,约占20%。其余NPHP基因可能占所有病例的1%或更少。本组例2、例3的NPHP基因变异已有相关报道,但例1存在的2处变异,错义变异c.388A>C,p.K130Q(杂合)、错义变异c.1465G>A,p.V489M(杂合)未见相关报道,为新发现的变异,进一步丰富了NPHP变异谱。

对于NPHP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支持治疗为主,关注于减缓慢性肾病的进展,控制并发症,维持并促进生长。当NPHP 进展为ESRD 后肾移植是首选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6],且移植后无复发[3]。

本组3例患儿的B超检查均未有提示明显皮髓质分界不清表现,但例1腹部MRI提示存在T2WI髓质内见多发细条状等低信号,考虑婴幼儿多囊肾可能。因此对B超显示不清的患儿,必要时可完善肾脏MRI检查。3例患儿在诊断明确后,在维持治疗期间,完善肾脏移植前检查,并均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完成肾脏移植治疗,目前有2 例本院门诊随诊中,监测相关指标平稳,抗排异药物浓度维持在理想范围。3 例患儿均未行肝肾联合移植治疗,仅完成单纯肾脏移植,根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尤其案例2,需警惕肝脏情况。

综上,NPHP 是一类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疾病,临床症状隐匿无特异性表现,易误诊或漏诊。目前有超过25个基因与其发病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但仍有许多患儿未发现明确致病基因,故仍需进一步分析研究。临床小年龄、早期进展为ESRD 患儿需警惕本病,需详细询问生长发育史、家族史等情况,完善肾脏B超,必要时行MRI及肾脏病理检查以助诊断及鉴别诊断。肾移植作为NPHP 进展为ESRD 的有效治疗手段,若达肾移植指征,建议有条件者可早期行肾移植治疗。

猜你喜欢
杂合肾小管肾小球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肾小管疾病能治好吗?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文化趋同下的翻译视角
浅析英语文学汉译中杂合现象的成因
维生素E对抗环磷酰胺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变形归类例析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