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药剂对葡萄霜霉病防控剂量研究

2021-07-16 13:12姜彩鸽宋双李茜李颖菊张怡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化学农药剂量

姜彩鸽 宋双 李茜 李颖菊 张怡

摘要 为引进和筛选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较好的新型农药品种,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不同品种化学农药的生物活性及田间最佳施药量。结果表明, 孢子囊萌发测定法和叶盘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50%氟啶胺EC50最低,分别为0.74 和0.31 mg/mL,毒性最高;其次为30%苯甲·醚菌酯,EC50分别为0.91和0.37  mg/mL。与25%吡唑醚菌酯EC50差异显著。从田间防效看,50%氟啶胺药效持续性更长更好,末次药后14 d防效高达93.86%;其次为30%苯甲·醚菌酯,这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一致。综合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50%氟啶胺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最佳,其次为30%苯甲·醚菌酯。依据该试验得出了符合宁夏地区葡萄霜霉病的3种药剂田间防控推荐施用量。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化学农药;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效;剂量

中图分类号 S-436.6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2-015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2.03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ose of Three Agents against Plasmopara viticola in Grape

JIANG Cai ge1, SONG Shuang1, LI Qian2 et al (1.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Yinchuan , Ningxia 750002;2.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In order to introduce and screen new pesticide varieties with better control effect of Plasmopara viticola in grap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different chemical pesticides and the best dosage in the field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the laboratory toxicity test and field efficacy te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ults of sporangium germination test and leaf disk test were the same basically, the EC50 of 50% haloperidol was the lowest, 0.74 and 0.31 mg/mL respectively, with the highest toxicity.Followed by 30% difenoconazole·kresoxim methyl, the EC50 were 0.91 and 0.37 mg/mL 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EC50 of 25% pyraclostrobin,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According to the field control effect, 50% haloperidol had a longer and better efficacy, and the control effect was 93.86% 14 days after the last application, followed by 30% difenoconazole·kresoxim methyl.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indoor toxicity test.According to the indoor toxicity test and field control experiment, 50% haloperidol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on grape Plasmopara viticola,followed by 30% difenoconazole·kresoxim methyl.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 the recommended dosage of three kinds of fungicides for controlling grape Plasmopara viticola was obtained.

Key words Plasmopara viticola;Chemical pesticide;Indoor virulence assay;Field control effect;Dose

寧夏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得宁夏成为我国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最佳生态区。近年来伴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和种植面积的增加,葡萄病害的发生程度也逐年加重。其中尤以葡萄生单轴霉属引起的葡萄霜霉病为重。农业生产中除采取种植抗病品种和改变种植模式外,主要依靠化学农药防治该病。但常用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易使葡萄霜霉病菌产生抗药性。目前,霜霉病的药剂防治中普遍存在防效偏低、病菌抗药性增强的问题[1-4]。为了筛选出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新型高效药剂,笔者选用宁夏地区葡萄生产上较少使用的50%氟啶胺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30%苯甲·醚菌酯悬浮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旨在筛选出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显著的最佳药剂和最佳施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50%氟啶胺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苯甲·醚菌酯悬浮剂。

1.2 试验地点及品种 试验地点为玉泉营南大滩。供试葡萄品种为霞多丽。

1.3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菌种采集:菌株采集于园林场贵妃玫瑰品种上自然发病的新鲜葡萄霜霉病样。

药剂及试剂:先进行预试验,将杀菌剂设3个浓度梯度,分别为小于推荐稀释倍数、推荐稀释倍数、大于推荐稀释倍数,根据结果进行浓度梯度调整,最终以5个浓度梯度作为正式试验,用以病菌对药剂的敏感性判断。同时设清水对照。

孢子悬浮液准备[5-6]:取田间自然发病的新鲜葡萄病叶,用自来水冲洗净表面的孢子后,将病叶置于25 ℃条件下保湿24 h来培养新鲜的孢子;用干净的毛笔将新鲜孢子刷于无菌蒸馏水中,配成孢子悬浮液;在显微镜下调整孢子悬浮液浓度至5×105个/mL用于试验,于4 ℃冰箱15 min低温处理后用于接种。

1.3.1 孢子囊萌發测定法[7-9]。

杀菌剂溶液和孢子囊悬浮液的混合:稀释孢子悬浮液,用凹玻片取一滴(20 μL)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有70~100个孢子囊时,备用。取PCR板,每孔均加入20 μL制作好的孢子囊悬浮液,再分别加入20 μL不同浓度的药液,每种杀菌剂的每个浓度重复3次,以灭菌水作对照。用硅胶板盖好,放入25 ℃恒温培养箱中。

孢子囊萌发情况的观察和记载: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灭菌水对照组中的孢子萌发率,当萌发率达60%~70%则开始观察试验组萌发率。具体方法:取20 μL混合溶液于凹玻片中,在显微镜下观察,随机观察4个视野中孢子囊的萌发情况,用EVOS数码大屏幕倒置显微镜拍照保存,统计每视野中的孢子囊总数以及萌发数。

抑制率=(对照萌发率-处理萌发率)/对照萌发率×100%

用Excel、DPS软件分析数据,获得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EC50值。

1.3.2 叶盘法[10]。接种健康叶片取自金沙林场红地球品种,将葡萄新枝条上健康无病的4~5位叶片喷洒同等量不同浓度药液后自然晾干,用打孔器打取直径1 cm的叶盘,叶背面朝上置于铺有无菌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放置30个叶盘;在叶盘中央滴20 μL孢子悬浮液,置于生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25 ℃、湿度80%左右、光照12 h/d。对照叶片喷施等量清水,晾干,打取叶盘后滴加等量的菌液。每处理重复3皿,5~7 d后调查发病情况。

根据产孢面积占整个叶盘面积的百分比划分病级:0级,无病;1级,1%~5%;3级,6%~25%;5级,26%~50%;7级,51%~75%;9级,75%以上。

1.3.3 数据处理。药效计算方法: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抑菌率=(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病情指数、抑菌率,然后利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将相对抑菌率换算成概率值,根据药剂系列浓度的对数值(x)及该浓度下相对抑菌率的概率值(y)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有效抑制浓度(EC50)等。

1.4 田间药效试验

小区安排:试验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4个处理(含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共计16个小区。每小区10~15株。

施药方法和器械:采用常规喷雾方法,均匀喷雾;使用器械为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工作压力3~4 kg/cm2,喷孔直径1.0 mm。

施药时间和次数:7月23日田间发病时第一次施药,间隔7 d后7月30日第二次施药,共用药2次。施药稀释倍数:按推荐剂量,30%苯甲·醚菌酯1 250倍,50%氟啶胺1 500倍, 25%吡唑醚菌酯800倍。

病情调查共3次:7月23日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末次施药后7 d(8月6日)、14 d(8月13日)调查防治效果。

每小区调查10个新梢,每梢自上而下调查10~15片叶,分别记载病级数。分级方法[11-12]: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6%以上。

试验期间记录降雨(降雨类型、日降雨量,以mm表示)和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的情况[13]。记录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水分(干湿或涝等)、土壤覆盖物(作物残茬、塑料薄膜覆盖、杂草)等。

药效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对葡萄的影响:用药后24 h后观察,调查药害发生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毒力测定

2.1.1 孢子囊萌发测定法。将3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数据进行单因素试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0.05显著水平上,3种药剂的5个浓度梯度下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差异显著。在0.01显著水平上,30%苯甲·醚菌酯的5个浓度梯度下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差异显著;50%氟啶胺0.67 mg/mL处理与其他浓度处理差异显著,2.00 mg/mL处理和1.00 mg/mL处理差异不显著,0.50 mg/mL处理和0.40 mg/mL处理差异不显著;25%吡唑醚菌酯4.00 mg/mL处理和2.00 mg/mL处理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之间均差异显著。总体而言,试验所设浓度梯度合理。从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值和显著水平看,30%苯甲·醚菌酯和25%吡唑醚菌酯的4.00和2.00 mg/mL浓度下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在74%~95%,50%氟啶胺的2.00和1.00 mg/mL浓度下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在80%~91%,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浓度下的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

将3种药剂5个浓度梯度下的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进行数量反应生测概率值分析,结果见表2、3和图1。3种药剂的显著水平P均小于0.05,表明所求的毒力回归曲线均合适。3种药剂的相关系数r均接近于1,表明药剂浓度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呈高度正相关。30%苯甲·醚菌酯有效抑制浓度EC50为0.91  mg/mL,50%氟啶胺为0.74  mg/mL,25%吡唑醚菌酯为1.38  mg/mL。相比之下,50%氟啶胺EC50最低,毒性最高,其次为30%苯甲·醚菌酯。从表3有效抑制浓度EC50比率测定看,30%苯甲·醚菌酯和50%氟啶胺EC50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分别与25%吡唑醚菌酯EC50差异显著。

而50%氟啶胺EC95分别与30%苯甲·醚菌酯和25%吡唑醚菌酯EC95差异显著。

2.1.2 叶盘法。

将3种药剂5个浓度梯度下的抑菌率進行数量反应生测概率值分析,结果见表4、5和图2。3种药剂的显著水平P均小于0.05,表明所求的毒力回归曲线均合适。3种药剂的相关系数r均接近于1,表明药剂浓度和抑菌率呈高度正相关。30%苯甲·醚菌酯有效抑制浓度EC50为0.37 mg/mL,50%氟啶胺为0.32 mg/mL,25%吡唑醚菌酯为0.61 mg/mL。相比之下,50%氟啶胺EC50最低,毒性最高,其次为30%苯甲·醚菌酯。从表5有效抑制浓度EC比率测定看,50%氟啶胺与25%吡唑醚菌酯之间EC95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1,差异显著;其他之间不管是EC50还是EC95差异均不显著。

综合孢子囊萌发测定法和叶盘法,结果基本一致,室内毒性表现为50%氟啶胺>30%苯甲·醚菌酯>25%吡唑醚菌酯。

2.2 田间药效试验 将各处理的调查数据进行防效计算并显著性分析,结果见表6。从末次药后7 d防效结果看,在0.05和0.01显著水平上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从防效看,30%苯甲·醚菌酯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较好,防效为58.04%。从末次药后14 d防效结果看,在0.05和0.01显著水平上,50%氟啶胺和30%苯甲·醚菌酯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分别与25%吡唑醚菌酯差异显著。整体来看,50%氟啶胺防效最好,其次为30%苯甲·醚菌酯。

综合来看,50%氟啶胺药效持续性更长更好,末次药后14 d防效高达93.86%;其次为30%苯甲·醚菌酯。

2.3 田间药剂推荐施用量

综合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看,结果一致,50%氟啶胺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最佳,其次为30%苯甲·醚菌酯。同一浓度下,田间防效普遍比室内效果好。田间药效试验选取的药剂浓度为室内毒力测定浓度梯度的中间值,依据两者防效结果可得到以下田间药剂推荐施用量(表7)。

3 结论与讨论

从末次药后7 d防效结果看,30%苯甲·醚菌酯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较好,防效为58.04%;从末次药后14 d防效结果看,50%氟啶胺药效持续性更长更好,末次药后14 d防效可高达93.86%;其次为30%苯甲·醚菌酯,防效为82%。其原因可能是30%苯甲·醚菌酯在田间由于温度、风力、雨水等影响散失较快,抑或是该药本身的长期防治效果不如50%氟啶胺,而50%氟啶胺药效持续性、稳定性更好。至于具体原因,还需要针对不同时间段的防效制定相应的试验去探究。

参考文献

[1]

杨璐嘉,邓杰,姜彩鸽,等.宁夏地区葡萄霜霉病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72.

[2] 曹雅慧,卢海博,朱修昊,等.60%霜霉·精甲霜水剂防治葡萄霜霉病[J].热带生物学报,2019,10(3):268-271.

[3] 董华芳,许延波,宋俐谋,等.不同药剂对葡萄霜霉病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研究[J].北方园艺,2019(17):50-55.

[4] 程有普,潘淑芬,李依霏,等.6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及药效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109-111.

[5] 吉春明,刘建凤,苏建坤,等.防治黄瓜霜霉病有效药剂筛选及药效评价[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12):114-117.

[6] 李宝燕,王英姿,刘学卿,等.3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98-99.

[7] 唐艳.湖南省葡萄霜霉病的发病规律及药剂筛选[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8] 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 唐艳,肖明远,易图永.防治葡萄霜霉病菌的杀菌剂筛选[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12):83-84.

[10] 毕秋艳,杨晓津,马志强,等.葡萄霜霉病有效药剂筛选及药效评价[J].植物保护,2014,40(3):199-203.

[11] 饶楠.70%吡唑醚菌酯·丙森锌和50%氟啶虫酰胺DF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12] 李新宇,李磊,石延霞,等.黄瓜棒孢叶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20,47(3):620-627.

[13] 宋烨华.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工作的经验及做法[J].生物灾害科学,2012,35(3):329-332.

猜你喜欢
化学农药剂量
·更正·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化学农药安全使用的绿色发展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实现使用量零增长 省植保站组员参加国家』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
化学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注意事项
统计局:2013年11月我国化学农药产量同比增长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