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有望,红斑狼疮治疗有了新进展

2021-07-19 16:18汪桂花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1年7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战狼系统性

汪桂花

人们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认识和理解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早在公元前400年左右,上古名医希波克拉底就曾描述过一种给人带来巨大痛苦的皮炎,其病变形似被狼咬过的痕迹,他将这一疾病命名为“痛苦的被啃咬的皮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才意识到红斑狼疮可能并非单纯皮肤疾病,有医生提出红斑狼疮除了表现为皮肤红斑,还会伴有关节炎、淋巴结肿大、肾脏病变和心肺受损等,甚至某些没有皮肤病变的患者也会出现内脏病变,并将其重新命名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现在认为,SLE是一種原因复杂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其发病与很多方面因素都有关,比如遗传环境因素、体内雌激素水平等,因此青年女性好发。SLE特征之一是多种自身抗体的出现。正如疾病命名一样,SLE是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所以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迁延难愈。

目前,在有风湿免疫科的三级医院,SLE一般可以得到比较及时的诊断和正规的治疗。且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这种病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虽然需要服药,但可以使疾病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保持身体各项指标的平稳。但SLE传统治疗药物长期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仍困扰着全球SLE领域的医生和患者。据统计,约60%的患者疾病持续活动或反复复发,长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会导致患者不可逆损害,甚至诱发感染、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指出:SLE的治疗原则为早期、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地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器官损害,改善预后。SLE治疗的短期目标为控制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达到临床缓解或可能达到的疾病最低活动度;长期目标为预防和减少复发,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控制疾病所致的器官损害,实现病情长期持续缓解,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于近10年做出大量探索,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干细胞通过组织修复、纤维抑制、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发挥治疗作用,包括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诱导免疫耐受,抑制T、B细胞的过度活化和上调Treg细胞等多种作用机制,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2019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1132例难治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取得良好效果;同年,这项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足以说明,干细胞移植对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干细胞移植,近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还迈入生物治疗药物时代。日前,全球首个双靶点红斑狼疮新药在我国诞生的消息受到了海内外媒体的关注。这款药名为泰它西普(商品名:泰爱),是60年来首个在我国获批上市的国产双靶点I类新药。临床发现,B细胞是SLE发病机制的核心,BLyS和APRIL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关键因子,在SLE患者中,BLyS和APRIL水平升高,促进异常B细胞的存活。泰爱作为全球首个BLyS/ APRIL抑制剂,解决了天然TACI易于降解和蛋白质表达困难的问题,能“双管齐下”有效阻断BLyS和APRIL与受体的结合,相比现有药物疗效更加显著,生物活性和安全性更高,为预防患者疾病复发、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诉求带来了希望。目前,患者已可通过医生处方买到泰爱。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帮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战胜疾病,故请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战狼系统性
全面系统性护理在老年突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叙事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认知及依从性的影响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战狼2》复映
50亿
重视高中物理复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战狼》首映
祛毒汤联合醋酸泼尼松对狼疮样大鼠IL—6、IFN—γ的影响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研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