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2021-07-19 04:24张海洋
科技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水温管理

张海洋

摘要:冬去春来,气温开始逐渐回升,天气变化频繁,昼夜温差大。及时掌握季节变化,加强池塘养殖春季管理、早放养、及时投喂、调控水质、防治疫病,是池塘养殖提高成活率和品质的关键时期,更是池塘养殖增产增收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水温;开食;管理;调控水质;鱼病防治;

抓好池塘养殖春季管理,不仅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延长生长期,而且能提高成活率,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产量。在具体操作上应注意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春季鱼种放养工作

由于早春气温低,鱼种活动较少,在捕捞、运输、投放过程中,不易受伤,成活率高。适宜鱼种放养的水温为5~8℃,一般在2-3月投放为宜,在放养过程中应把好以下几点:

1.池塘修整消毒:对已售出商品鱼的池塘应进行彻底的清整消毒处理。首先清除池埂上的杂物,铲除杂草,清除池塘底部过厚的淤泥,加固池埂,提升养殖空间为开春后投入鱼种做养殖准备。养殖池塘底泥厚度应控制在10--15cm。然后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全池泼洒,次日再将池塘底泥推耙一遍,这样可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还可改良土壤,中和酸性提高pH值,释放营养素,增加水的肥度,保持有机物质的良性循环。

2.确保鱼种质量:鱼种要选择优质的原、良种进行生产。选择规格齐整、体格健壮、反应敏捷,体色鲜亮,鳍条、鳞片完整,条形好,捞出水面跳跃激烈,没有鱼病、寄生虫的鱼种。鱼种规格以0.1-0.25kg为好。

3.鱼种运输:鱼种运输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水温10℃以下进行,3月底前结束运输为佳。运输时间长短是决定运输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运输时间和装运密度、运输成活率成反比,与运输成本成正比。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千方百计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成活率。

4.鱼种消毒:鱼种消毒是切断病原体传染,预防鱼病切实有效的方法。鱼种下塘前,应先用10ppm漂白粉或8ppm硫酸铜浸洗10-20分钟,或两种药物同时并用。如缺乏上述药物,可用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消毒效果也很好。

5. 放养品种:根据当地饵料和水质条件,确定主养品种。若水旱草丰富,宜主养草、鳊鱼;若肥源充足,可主养鲢鱼、鳙鱼、鲫鱼、罗非鱼;螺、蚬多的地域,可主养青鱼、鲤鱼。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应实行多品种、多规格鱼种合理混养。

6.放养密度:放养密度视池塘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定,以1个品种为主养品种投喂颗粒饲料的精养池塘,一般每亩投放鱼种1000-1500尾左右,主养品种占70%-80%,搭配20%-30%鲢鳙鱼;粗养鱼塘每亩放养500-800尾左右。

鱼种放养,应选择晴天气温高时进行,切忌雨雪、刮风天气放养以免冻伤鱼体。

二、做好饲料投喂工作

1. 做到早开食。由于冬季池塘养殖鱼类处于半休眠状态,基本不进食,经过冬季漫长的能量消耗,体质较弱。开春后应提早开食非常重要,要选择优质饲料进行投喂,促进其体质的恢复。饲料中添加水产用多维等,可增强抗病力,促进生长,提高养殖产量。开食的具体做法是当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时,可以间隔1天投饵1次,投饵量为吃饲料鱼体重的1%,或以3-5小时吃完为度。当池塘水温达到15℃以上时就可以正常投喂了,每天上午10点,下午3点各投饵1次,投饵量为吃饲料鱼体重的3%~4%。应根据池塘水温及时调整投喂量,适时增加或减少投量。

2.做好引食驯化。投喂方法上,首先应驯化鱼集群上浮抢食的习惯,要在既定的食场周围,撒少量饵料的同时用敲击饲料桶等物体发出特定响声进行引诱,对养殖鱼类进行引食驯化。然后逐步缩小投饵范围,直至将投饵范围转移至食场。驯化成功后,每次投喂时间要控制在30分钟左右。投喂颗粒饲料时要开始慢,中间快,后期慢;开始少,中间多,后期少。当大部分鱼停止吃食游离食场,剩余鱼抢食速度缓慢时,即可停止投喂。

3.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必须定时进行,以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利用率;投饵必须有固定的位置,使鱼类集中于一定的地点吃食。这样不但可减少饵料浪费,而且也便于检查鱼的摄食情况,便于清除残饵和进行食场消毒,保证鱼类吃食卫生。在发病季节还便于进行药物消毒,防治鱼病;饲料必须新鲜,不腐败变质;投饵应掌握适当的数量,不可过多或忽多忽少,使鱼吃食均匀,以提高鱼对饵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疾病,有利于生长,以鱼吃到七、八成饱为宜。

三、加强池塘水质管理工作

1.换水与投藻。池塘经过漫长的冬季,积累了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虽然在低温条件下不会爆发,一旦温度升高,细菌分解加速,很容易对养殖鱼类造成强烈刺激。可以抽掉池塘含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较多的底层池水,降低水位至1米左右,这样利于提高水温,增强池水中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有助于鱼儿提早活动、摄食,也可定期使用小球藻等藻种稳定藻相,为养殖鱼类提供丰富的开口饵料。

2.加注新水、调控水质。开春后,随着天气渐暖,水温渐渐回升,鱼儿活动摄食量增大,生长加快,这时要逐渐提高水位,每隔15天加注外源水1次(20厘米左右),到五月上旬水位应逐渐达到池塘正常养殖水位。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每亩水面用20-30kg生石灰全池泼洒。若池塘水色清淡、水质清瘦,则需及时施肥。施肥时宜少量多次,少施勤施,时间选在晴天上午施肥最好,不宜阴天、雨天施肥。建议每次施用完全腐熟并消过毒的有机肥50-100kg/亩,使池塘水质呈黄绿色、油绿色,透明度在30-35厘米为佳。

3.适时增氧:适时使用增氧机给池塘水体增氧对春季池塘养殖十分重要,应提早安装使用增氧机,充分发挥增氧机增氧、搅水、爆气等作用,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鱼类健康生长,同时也能带动池塘水体上下层的循环,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塘水体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境。一般当鱼池水体溶氧小于3mg/L时或发现鱼类浮头时,应及时打开增氧机。增氧机每天适合的开机时间是:晴天中午开机1-2小时;阴天次日清晨3-5点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和阴雨天中午不开。另外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情变化,及时开启增氧机增氧。使用增氧机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增氧机开启的时候禁止人員下池塘。

驻马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猜你喜欢
水温管理
管理漫画
奶茶泡茶水温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日产轩逸行驶时水温高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55℃水温高了
水温、盐度对不同规格鱼尾楔蚌耗氧率的影响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鲢鱼早期发育的最适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