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1-07-19 04:24王瑞华
科技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防治应用

王瑞华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几年国家提高了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快现代化目标前进的步伐。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为改善农作物的质量、提高农作产量,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时代发展过程中,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我国面临严重的粮食紧缺问题。科学的农作物种植和病虫害的防治有助于缓解我国因为人口众多的粮食短缺的压力,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对此,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尤其重要。本文就生物防治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生物防治;农业病虫害;防治;应用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几年国家提高了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快现代化目标前进的步伐。病虫害一直是影响农作物健康生长的主要因素,防治技术也在不断研究中,并且在实际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消除病虫害威胁,创建出良好田间环境。不断提升农作物种植水平,同时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支持农业的发展。

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作用

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能够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和产量,能够协调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能够控制经济损失,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农作物的需求。我国的病虫害防治方式单一,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我国农业学者对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单一的防治方式逐渐的过渡到多样性和综合性的防治,彰显出了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的优势,对我国农业的增产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2生物防治技术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及其新陈代谢产物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其依据自然环境中生物相生相克的原理对病虫害进行抑制,主要的技术手段有“天敌昆虫的利用、拮抗微生物的利用、害虫致病微生物的利用、转基因抗病虫”等。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作物生长且持续性好,但目前这种技术开发应用时间较短,还不够成熟,不能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需要加强对其研究和完善,提高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农业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害虫的品种有很多,用杀虫剂灭杀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并不能对每种害虫都起作用。比如吹棉介壳虫就不怕农药,因为其身体外有一层蜡质,这种害虫会吸食植物枝叶和果实的汁水,造成植株枯萎、死亡,另外其排泄的蜜露很适合霉菌生存,容易诱发煤污病,介壳虫分泌的蜡质留在植株的表面会阻挡光照,阻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危害巨大。吹棉介壳虫固定在树枝上很难被看到,又不怕农药,难以捕杀,令很多农民十分头疼,后经昆虫学家发现利用大红瓢虫和澳洲瓢虫就可以有效消灭吹棉介壳虫,其能在吹棉介壳虫的卵壳或蜡膜上产卵,幼虫孵化后以介壳虫的虫卵和幼虫为食,从根本上消除介壳虫生长及繁殖的途径。曾经在江浙地区吹棉介壳虫大肆危害柑橘植株,我国农业教育家、昆虫学家任道明为了解决危害独自前往台湾岛引进大红瓢虫,在受害严重的柑橘园中释放,成功消除了吹棉介壳虫的危害,开创了我国现代农业生物防治虫害的先例,为当时的果农减轻了损失。捕食性天敌生物的利用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之一,不但不会危害环境,除害虫的效率也很高,病虫害生物防治是未来农业技术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生物防治的应用对策

3.1做好提前布局准备

对于不同农作物来说,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作物和生長环境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们对于环境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病虫害来说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环境因素会对于病虫害的出现和程度造成影响,有关人员在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对其进行抑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环境来提前布局,保持方案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对于农作物来说,需要将防治的方法与农作物的生长特性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效的完成后续的防治工作。

3.2做好田间管理

农作物生长一般需要好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此期间要做好田间管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杂草要及时清除掉,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同时保证农作物养分充分吸收。定期进行灌溉,为作物生长提供水分,注意控制好灌水量和时间,特别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一定要保证充足水分,否则会产生严重影响。

3.3加强对病虫害规律的掌握

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也是有迹可循的,为了能够使生物防治工作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将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和其本质相结合,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运用这种方法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为有色板捕虫,利用这种方式能够高效的完成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利用这种方式也比较容易操作,能够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提升防治的效果。

3.4采用新型方式

以农药减量控害为主线,扩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作业规模,集成示范以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环境兼容的科学用药技术模式,稳步提高绿色防控的覆盖率,提高农药使用效率。绿色种植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采用生物防控和物理防控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使用杀虫灯有效诱杀害虫,通过昆虫性诱剂防治玉米螟和稻纵卷叶螟等。

3.5利用植物抗病菌基因技术进行防治

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受到害虫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植物病毒的不良影响。当农作物受到病毒侵害时,便会给大大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化学农药是以往防治病毒的基本方法,不但在效果上不佳,同时还会在农作物上残留大量有害物质。

4结语

农业发展需要将农作物从种植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改革创新,要充分利用科学的力量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提高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总的来说,无论是从环境的角度,还是从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角度来说,积极的完善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达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理想效果,可以将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将农药的残留降到最低,相信生物防治的手段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会更加的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孙明勇,刘学明.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7):70-71.

[2]郭丽莎,张永清.试论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14):78,81.

诸城市贾悦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山东 诸城 262200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防治应用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抑病型土壤文献计量分析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