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视角下的赤城方言研究

2021-07-19 04:43李文张
科技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本文重在研究河北赤城县方言作为晋语边缘区的语言特点,从语言接触角度,探究赤城晋语所受到的民族语言的影响所呈现的特点。

关键词:晋语;河北赤城方言;语言接触

1.前言

关于晋语的研究,近年越来越多,而主要研究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对晋语的源发地山西及其周边地区语言本体的研究,而此类研究则重在系统地完善晋语语言体系。如张雅楠(2020)对晋语不同方言入声的比较,范璐瑶(2016)的对长治方言的“圪”词语研究等,此类研究着重完善晋语中心区,即山西及周边地区的晋语语言体系,宏观上的概括描述和微观上的具体探究,都已经研究的比较完善。但是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从本体出发,很少有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进行另一个方面的尝试。

而另一种则是研究晋语边缘区,及非山西及周边地区的晋语使用情况。如高玉敏(2007)对灵寿方言的过渡性特征的研究,徐冬雪(2018)对张家口阳原方言语音研究等。这一部分的研究有些内容偏重强调由于地缘因素而造成晋语特点由中心区向边缘区的递减性,有时候过分强调由于递减性而造成的语言区别性特征的流失,但是忽略了仍然有大量的晋语语言特征保留的事实。

第三种则是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研究晋语和周边语言的接触和变异,如赵月梅(2020)蒙汉语言接触的研究。这一类研究主要是从不同语言或者方言的语言接触角度出发,但偏重于对内蒙古地区晋语的研究,侧重于蒙语和汉语之间,忽略了在其他晋语边缘区也存在这样的现象。

而本文笔者则是注重研究在远离山西省以及内蒙古晋语区的地方,探究这里的语言接触现象,以河北省赤城县的方言为例。

2.赤城晋语和蒙古语(满语)接触分析

2.1赤城晋语简介

河北赤城县方言属于晋语张呼片,既有晋语的共同特点,又有其自身区别特征,由于张家口地形较为闭塞,属于山间盆地地形,早年移民带来的语言得以较好的保留。而又因为近年来普通话的不断推广,赤城县方言则呈现了较为鲜明的语言特点,既有较为北方少见的入声,而其他调类,调值又和普通话极为相似。

2.2 蒙古语(满语)对赤城方言的接触影响

从语言接触的层次来说,赤城方言和蒙古语及满语之间的接触属于是浅层次的接触,主要是从蒙古语中借用了许多词汇,借用的形式为音译和音译兼意译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词语。

2.2.1借词方面

(1)保留原义

拿糕/na ʔkɑʊ/,拿,蒙语意思是粘性,借词为一种粘性面食基本保留原意。

例:來我家吧,我给你做拿糕吃。

不浪/pɤ ʔ lɑŋ51/,杖棍,棒子。

例:我倒一不浪打懵你呢。

脓带/ neŋ ʔtaɪ/,脓原义黏的,借词指鼻涕,用性状指代。

例:能不能脓带擤擤,快流到嘴里呀。

胡喇叭/ xuo ʔ lɤ pa53 /,忽然,突然。

例:胡喇叭,天就晴了。

呼喇把戏/ xuo ʔ lu pa53 ɕi51/,形容人样貌不端。

例:你看看她那个呼喇把戏的样子,能是和你好好过日子的人吗?

敦实/tʊŋ ʔ sɤ/,敦,满语意为壮实,借词义壮实

例:这后生长的真好 ,人又敦实能干,你还有啥犹豫的。

一般来说借用表示文化类名词,以及有鲜明性状特征的词汇容易原义借用,还有就是虚词的借用也保留原义。

(2)词义扩大

划拉/xuo ʔ lɤ// xuolɤ ʔ /,原义收罗,收拾,收起,借词义清扫,收罗钱,不认真地写。

例:我把院子划拉划拉,这几天人多热闹,院子也脏的不行。

这个事可不是那么好干的,你别就想着划拉钱,不顾后果。

你看你那个作业,又是昨天随便划拉划拉就行了吧,一点也不认真。

稀罕/ɕi55 xan214/,原义喜欢,满意,借词义作为动词喜欢,作为形容词指少见而欣喜。

例:我倒是挺稀罕这个孩子。

李老师来啦,真的太稀罕了。

词义扩大主要是根据借词使用的语素以及这些语素在原有语言当中的意义进行的扩大,比如“划”有随意写画的意思,所以借词也有了这个意思。稀罕,稀有罕见,作为形容词时候就有因为少见而比较惊喜,而且已经作为构词语素参与创造新词,如罕见、稀客、稀有等。

(3)词义缩小

圐圙/ kʰ uo ʔ lɥɑn/,胡阑/ xuo ʔ lɑn/。原义院子,院墙,范围,借词义圐圙指菜地,胡阑指范围,作为量,指一片。

例:你去圐圙里面给他哥摘点黄瓜。这一胡阑地都是我爸妈种的,今年收成还算是不错。

幸稍/ɕiŋ ʔ saʊ/,原义安居,生活好,借词义身体舒适。

例:我感冒后出了一身汗,才觉得幸稍了。

温特/vɤŋ35 tʰɤʔ/,原义躺,斜躺,借词义躺,斜躺,但是有贬义色彩

例:天天温特到床上,也不知道在干嘛。

勒勒/lɤ55 lɤ53/,原义谈论,借词义漫无边际瞎说。

例:你能不能别嘞嘞了,有啥说的呀,谁信你似的。

通常词义缩小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在借方原有的文化当中已经包含了原义的部分意义,所以只需要借用一部分意义即可,这样的借用通常是范围的缩小。还有一种情况是原义当中感情色彩并不明显,借用之后有了明显的贬义色彩,也是词义的缩小。

(4)词义转移

叨拉/tɑʊ35lɤ ʔ/,原义说唱,借词意思是聊天,说话,谈事情。

例:今个我可没得干,来找你叨拉叨拉话。

我俩叨拉事呢,你能不能别插嘴。

别/pjɛ51 /,原义呆笨,借词指性格别扭古怪。

例:那个人不好处,可别的了,你记住离他远点。

塌灰/tʰɤ ʔ xuo /,原义冷的,借词义衰落,衰败,破产。

例:这家馆子开了没有一年就塌灰了,这家族生意不好做呀。

圪团/kɤʔ tʰuan35/,原义驼背,借词义屈身躺下休息。

例:来,你上床来圪团一会就不肚疼了。

秃噜/ tʰ uo ʔ lu55/,原义食言,借词义松动,下垂。

例:你鞋带秃噜了。

你看看你那个裤子秃噜的。

词义的转移多为动词和形容词,根据其原有的性质状态衍生出的新意义。这类词语表示性质或者状态的特征比较明显。

综上四点讨论,大部分借词借入后都会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2.2.2语音方面

(1)元音和谐现象

赤城方言当中借入的蒙古语(满语)词汇当中,大部分存在着典型的元音和谐现象。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蒙古语和满语都属于阿尔泰语系,在对它们进行借用的时候,会受到阿尔泰语系的影响,其中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元音和谐现象,在借入的词汇当中,韵母结构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元音和谐现象,在赤城方言中舌位的高低前后的伴随现象尤为明显。

比如相当大部分属于后元音的:叨拉/tɑʊ35 lɤ ʔ/ ,不浪/pɤ ʔlɑŋ51/,划拉/xuo ʔlɤ// xuo lɤ ʔ/,温特/vɤŋ35 tʰɤ ʔ/,敦实/tʊŋ ʔ sɤ/,圪混/kɤ ʔxʊŋ53/,塌灰/tʰɤ ʔ xuo /,圪团/ kɤ ʔ tʰuan35/, 勒勒/lɤ55lɤ55/,秃噜/ tʰ uo ʔlu55/

低元音:拿糕/na ʔ kɑʊ/

前元音:脓带/ neŋ ʔtaɪ/,幸稍/ɕiŋ ʔ saʊ/,稀罕/ɕi55 xan214/

高元音:圐圙/ kʰ uo ʔlɥæn/

(2)入声增音现象

几乎所有的借词都在词首或者词尾(以词首居多)的韵尾增加了喉塞音,即入声,具体如下:叨拉/tɑʊ35 lɤʔ/ ,不浪/pɤʔlɑŋ51/,划拉/xuo ʔ lɤ// xuolɤ ʔ /,温特/vɤŋ35 tʰɤ ʔ/,敦实/tʊŋ ʔsɤ/,圪混/kɤ ʔxʊŋ53/,塌灰/tʰɤ ʔ xuo /,圪团/ kɤ ʔ tʰuan35/,勒勒/lɤ55lɤ55/,秃噜/ tʰ uoʔlu55/拿糕/na ʔkɑʊ/,脓带/ neŋ ʔtaɪ/,幸稍/ɕiŋ ʔ saʊ/,稀罕/ɕi55xan214/,圐圙/ kʰ uo ʔlɥæn/,胡喇叭/ xuo ʔlɤ pa53 /,呼喇把戏/ xuoʔlupa53ɕi51/。这也符合借词的一项重要规则:通过对借词的加工和转化,使借词符合本民族语言使用者的发音习惯和表达要求,只有这样,外来借词才可以在本民族语中立足。这也就是蒙古语借词曾经特别多,而留在晋语体系当中的比较少的重要原因。

(3)语音交替现象

有两个借词是把原词中的语音前后交换位置,以便赤城母语者更好地使用。一个词是塌灰/tʰɤʔxuoʔ/,蒙语原词huiten,而且在别的晋语方言区区中都是用灰塌的形式来借入,而在赤城方言中则是采用了语音交替的方式。还有一个词是哈喇,表示油质品或者肉制品变质的味道,而在赤城方言中则是用喇哈/ lɤʔxɤʔ/来表示。

2.2.3语法方面

大部分谓词性词语借入之后独立性变差,需要和其他句法成分搭配使用或自身的构形重叠使得语句流畅。

(1)*我找你叨拉。

今个我可没得干,来找你叨拉叨拉话。

我俩叨拉事呢,你能不能别插嘴。

单纯使用“叨拉” 并不能组成语义完整的句子,要想使语句通顺,符合赤城母语者的说话习惯,需要把“叨拉”重叠,或者是加宾语“话”或者“事”。

(2)*我感冒了,出了一身汗,幸稍。

我感冒了,出了一身汗,才觉得幸稍了。

现在的天气真幸稍哈。

由于“幸稍”这个词的词义缩小了,由原来的安居变成了身体舒适,所以有明显的状态转换的含义,所以需要加副词或谓词性结构。

(3)*来,你上床来圪团,就不肚疼了。

来,你上床来圪团一会就不肚疼了。

来,你上床来圪团圪团就不肚疼了。

通过加补语或者重叠的方式,使得语句通顺,语义完整合理。

2.2.4接触机制

根据托马森的“借用”和“转用”理论[],蒙古语(满语)对赤城晋语的借词影响属于语言借用,即借词是由晋语的使用者在历史上,由于张库大道(张家口到内蒙古库伦的一条贸易大道)而进行的商业贸易,文化交流当中学会了这些文化词汇等,然后再通过商业贸易,处在共同的行政区划当中以及人员流动等各种原因带到了晋语区,形成了一条语言接触带,在继续使用的过程当中,被母语人接受并加以“母语改造”,适合方言特点的词汇留在了赤城晋语系统当中。

在考察“幸稍”这个词语时,论文期刊的编者按说此说法似仅流行于土默川地区,说明在内蒙古晋语地区中“幸稍”仅流行于土默川地区,而经过笔者的田野调查,在赤城晋语当中也存在着同样的说法,保持同样的借用后的意思,而以上考察的大部分借词都存在这样的现象。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1997)在《语言论》中有这样的表述:一般说来,一切亲属语言或者其中某几种亲属语言共同具有某种特征,那么它们共同的原始阶段,也就是说在“母语”阶段,也一定已经出现了。

根据布龙菲尔德的理论,山西方言传播到赤城以及内蒙古地区之后,在赤城晋语和内蒙古晋语各自分离独自发展之前,他们之间可能存在过一个使用同一种类似地区方言的阶段,而且在这个阶段由于和蒙古语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而从中借用了“幸稍”这个词语,而在以后的各发展中保持了各自的特点,同时也不约而同地保留了这个词语,而在其他有些地区则可能不再使用。

3.結语

本文立足于语言接触的视角,从和蒙古语(满语)的接触和受到的影响角度,通过对借词从词汇、语音、语法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描写,探究少数民族语言对于赤城方言的影响和接触机制。我们认为主要的接触机制是“借用”产生的干扰。

晋语作为一种保留古老特色语言,在北方方言区熠熠生辉,别具一格。而赤城晋语由于处在晋语的边缘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则民族语言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接触和影响。而本文的研究更是冰山一角,所以还是需要更多的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使这种方言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期刊

[1] 洪波,意西微萨·阿错.汉语与周边语言的接触类型研究[J]. 南开语言学刊. 2007(01).

[2] 卢芸生,道尔吉.内蒙古西部地区汉语方言里的蒙语借词[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4).

[3] 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J].民族语文. 2007,(02) .

2、著作

[1] (美)布龙菲尔德 (Bloomfield).语言论[M]. 商务印书馆, 1997.

作者简介:李文张(1998.8—),男,汉族,河北省赤城人,长春市朝阳区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生, 已考取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方言学。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