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建设中的思政教育研究

2021-07-19 04:43刘腾智
科技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建设课程思政

摘要: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将思政融入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根据根据物理课程的教学经历和学习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以本校大学物理课程为例,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物理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团队协作、思行结合、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作为科学工作者的良好素养,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物理;课程建设

1.前言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的重要通识基础课,相对于专业课,大学物理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结合大学物理的课程特点,把思政教育的教学理念融入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同。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物理课程教育教学中,同时指出在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理论课程中提升思政意识和能力

物理学不仅为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在现代技术应用中已经属于基本知识,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例如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类比法等,以及熵、信息、对称性与守恒律等基本概念与严谨的理论紧密结合的方法,也是现代工程和理论研究人员学习的重点[1]。学生通过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方法,理解物质的结构,掌握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规律[2]。不仅为前期高等数学巩固和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本学科有其科学性、人文性、故事性和历史等特点,是开展思政教育优良的平台和载体。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融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并将其贯穿到大学物理课程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提升大学物理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们的思政教育,提高育人能力和意识,做好学生的榜样[3]。

转变传统教学意识,通过多种渠道、方式,指引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

充分运用教研室例会的讨论,采用集体备课,示范课等手段,开展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理论课程的教学技能的培养。

2.2科学规划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物理的内容、方式

结合课程安排,可在课程导入环节设计入手,强调专业性、结合时事政治元素、发扬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内容。

每个教学章节或者结合较为紧密的章节可以引入相关历史,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静电场、恒定电场和变化的电磁场等三章的内容中,可以引入电磁的发现对近代工业发展带来的巨变,结合工业革命对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提升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的倡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消费观和是非观等。

课程目标要突出培养实事求是精神、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意识,明确人类共同进步和发展的责任[4]。

着重培养求真意识、实践创新的意识、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培养大学生踏实、严谨、专注、有耐心、能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良品质,成长为对社会有用,并且有责任心和管理都能的技术性人才。

2.3建立常态化评价方式

在教研室活动中,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内容的实施情况进行讨论,及时检查、督促、评价和整改[5]。

2.4拓展大学物理第二课堂

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分解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6]。

可以结合学校比赛,校区活动,社团活动等多形式开展。

2.5结合相关课程

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同时,还可以结合相关课程共同搭建教育教学平台,例如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和大学物理课程的关联性就很紧密。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某些内容就可以在实验中得到展示,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物理学本就是研究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和对象,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运动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物理实验具体操作中,可以很顺畅自然地课程思政内容,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3.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利用“对分课堂”,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线下加入学生独学和讨论等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其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线上使用软件,可以作为线下学习的补充,把传统教学方法、MOOC等融合[7],鼓励搭建慕课平台,使教师“变身”为引导者、协调人,并在环节最终担任总结者,学生则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变为主动思考、各抒己见,通过思考和表达,真正达到了领会思政内容的目的。

4.结语

大学物理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在短期内能完成的。思政教育与物理课程本就相辅相成,不过要将课程思政的内容更好的融入大学物理课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所面临的困难也很多,不过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相信在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物理课程教育会有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范媛媛,桑英军,陈华松,周在进,郝云荣. 大学物理中的课程思政—以动量守恒定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40)

[2] 刘甲.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教学实践探索. 2020(14)

[3] 孫双双,袁向丽,郭建章,王霞.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大学教育. 2020(10)

[4] 侯书进,秦佳琼. 探究课程思政建设—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20(34)

[5] 吕冬霞,曹会峰,张淑红,孟凡荣,张金波,张鹏霞. 基于课程思政的融合教学模式研究[J]. 生命的化学 2020(40).

[6] 万萍,陈鉴知. 高职数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42).

[7] 李丛,刘家菊,符维娟.新工科MOOC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改革尝试与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16).

作者简介:刘腾智(1989.4—),男,重庆市南岸区人,重庆市南岸区重庆邮电大学 物理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

重庆工程学院通识学院 重庆 大足 400900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课程建设课程思政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关于《大学物理》中一道习题的讨论
MATLAB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学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