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体验路径研究

2021-07-19 04:43董洋
科技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新时代

摘要: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始终将教育摆在首要发展地位,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各高校需重视新时代思政课亲和力的体验。因此,通过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体验路径展开研究,提出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体验路径,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体验路径

引言:高等学校的思政课亲和力能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将高等学校思政课亲和力提高可以促进思想政治课程中核心要义的发展。当今时代属于全球化社会,我国面临其他思想的冲击,这时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对青年思想与发展方向进行引领。因此,需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体验路径,提高教学成果,促进青年思想发展,为其引领正确的方向[1]。

一、重视学生需求

思想政治教师未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定位和预期有所了解,也不了解学生的痛点与困惑、兴奋点与兴趣点,未对学情行动以及意愿展开系统搜集,很难将思想政治课程的亲和力提升。体验理论通过各种方式对用户习惯、心理与需求等内容产生一定了解,产品与服务的更新换代非常快,经常带给用户一些惊喜。思想政治课若想将亲和力提升,就需始终将学生需求作为教学基础。首先,教师需根据学生成长与教育规律发现需求点。升学、就业与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烦恼等都可以让学生取得更多感悟,成为建立优秀师生关系的入手点。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用户调研手段,采取座谈和问卷等方式对学生痛点与需求展开搜集,再将其貫穿于教学设计中的全过程,使枯燥乏味的理论更加生活化,利用学生普遍喜欢的方法提高其获得感。

二、教学内容需同时代发展相一致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需与时俱进。一般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重视基础教学,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比较被动,通常会认为教学内容比较生硬且刻板。所以,教学内容需与时代发展相一致,满足社会需求,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接受,培养大学生三观,即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现时代青年普遍为九零亦或是零零后,其思维比较灵活,且创造力较为丰富,所以,思想政治课程内容需对新时代青年具有的思维特征展开充分考虑,与真正思路相接近。对于创新与改革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教师需同时事政治以及新闻热点相结合,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也能通过红色文化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包括:革命先烈所创造的英雄事迹亦或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纪录片等,让课堂更加生动,提高课堂的获得感与体验度[2]。新鲜资讯可以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积极性与主动性,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使的获得感与体验感有所提升,并且通过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在此过程中令学生更具学习兴趣,同时教学内容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得,有利于学生接受与掌握课堂知识。

三、全面融入课堂教学活动

在开展的思政课堂活动中,教师占有重要地位。教师需与学生直接接触,属于讲解人员,组织课堂教学的人员,同时也会对学生展开考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界将思政课教师所具有的亲和力当作思想政治课程的亲和力,认为二者相等。此种想法让教师同其他要素之间缺乏平等性,同时也让思想政治课程的亲和力缺乏稳定性,很难评价思政课亲和力。针对用户体验而言,设计体验的人员需综合考虑多种要素,对用户反馈与需求展开科学分析,对用户情绪进行及时感知,使其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将产品与服务进行完善;并且,设计人员需在服务以及交互、评价以及产品等内容上体现出创新精神,用户的感知对象为产品,不是设计人员。此内容意味着教师始终将学生当做主体,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体现崇高理想与信念,将自身人格魅力与道德情操作为与学生互动的桥梁,将自身学科知识通过教学内容体现出来,在课堂规范与情感氛围中融入仁爱之心[3]。教师需与课堂展开深度融合,使学生体会到课堂具有的感染力,具有归属感。

四、创新教学方法

思政课中采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需同时代发展相适应。思想对行为起到引导作用。教师需解放思想。以往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为灌输式,不符合新时代青年的思想与特征。思政课程的教学观念需具有积极创新与大胆尝试的胆量与勇气,不受以往教育方式与观念的限制,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积极、活力的教学环境。思政教师需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会保证思政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需对互联网的使用产生深刻认知。当今社会的大学生使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因此,且在接受新鲜事物时难度不大。所以,教师在开展思政课程活动时,能充分使用互联网。但是在此期间,教师需对网络媒体进行甄选,选择传播正能量的媒体,让学生始终坚守底线。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体验路径展开研究,提出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体验路径。首先,高校思政教师需重视学生需求,真对学生特征设计教学方案;其次,教学内容需同时代发展相一致,与时俱进;再次,高校思政教师需有效融合情感氛围与教学规范,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高校思政教师全面融入课堂教学活动;最后,高校思政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展开教学。如此,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高体验感,增进师生互动[4]。

参考文献:

[1]张苑琛, 陈云龙.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思路创新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 2019, 000(029):258-259,267.

[2]李曼辰. 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探讨[J]. 知识经济, 2020, No.533(13):131+133.

[3]李曼辰. 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探讨[J]. 知识经济, 2020, No.533(13):131+133.

[4]刘媛媛.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亲和力提升的着力点[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000(048):227-229.

作者简介:董洋(1986年4月)男,蒙古族,辽宁省新民市,讲师,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宁轻工职业学院 辽宁 大连 116100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新时代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