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

2021-07-20 01:31李莲娣
读与写·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班会阶段

李莲娣

摘要:对于现阶段的教学活动来讲,由于社会发展的先进性,学生所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途径越来越多,所接触到的负面信息也越来越多,受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形成相关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新时代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学活动发展的共识。

关键字:班级管理;小学;心理健康;积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2-0044-01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仍未得到觉醒,这一时期必须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三观,引导学生增强辨别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减少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才能够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情感世界的丰富,才能够锻炼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立足于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角色,深入探究了当前社会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的有机渗透。

1当前社会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

1.1自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新时代下的小学生来讲,许多都是独生子女,且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家长也越来越对自己的孩子溺愛,孩子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向家长索要,而家长也会进行满足。学生也已经习惯了独占家长的宠爱,习惯了其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习惯了所有的人都围着自己转。这样的习惯养成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揣度自我的利弊,骄傲自大,不关注对他人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也进行了明显的体现,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够以自我为中心,但却不愿意施舍自己的帮助,所以,新时代下的学生经常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1.2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

对于新时代下的小学生来讲,家长的过于宠爱,其希望能够为学生的一生遮风挡雨,当学生遇到相关问题或挫折的时候,往往在学生还没有反应之际,家长就已经进行了解决。这样的学生没有经历过挫折,也没有经历过风雨,在离开家长踏入校园生活后,经常会被一些小小的问题困扰,自我承受挫折能力非常的弱,面对挫折、面对困难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积极地迎难而上,只会自我抱怨、自我嫌弃,被困难击垮,甚至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举动,伤害自己的生命安全。

2.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渗透的教学策略探究

2.1开展心理教育的主题班会

要想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班级管理活动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则小学班主任可以从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入手。首先,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的开展,来对小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塑造。

例如,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可以开展以“互帮互助”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在这一主题班会中,教育工作者要明确班会的主题,对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倡导,要求小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同学,要及时地向周围的同学伸出援手,摒弃自己性格中自私自利的方面,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2.2关注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

其次,小学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班级氛围的塑造,来对学生展开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讲,班级氛围十分重要,班级氛围能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如果学生处在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内,那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果学生处在一个自私自利、冷漠势力的班级氛围内,那么学生的处事风格和性格也会渗透着自私,不愿意去帮助别人,甚至还会踩别人一脚,这不利于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关注班级氛围的塑造。

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来塑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通过“团结”、“友爱”、“积极”等主题黑板报的建设,来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2.3关注学生人际关系的交流和处理

最后,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来讲,其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还要及时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交往和快乐成长。如果学生不关注自身的人际交往状况,只沉迷于学习,那么其在生活中经常会和其他学生产生矛盾,这些矛盾也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状况。如果学生关注自身的人际交往状况,愿意在生活中对他人施以援手,能够积极的处理好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进行主动的帮忙,帮助自己解决困难,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

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展开相关的教育,引导学生对人际关系进行良好的梳理,引导学生对周围同学伸出援手,正确塑造学生的性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3.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建议探究。总而言之,在笔者看来,心理健康问题的频发是当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弊端,如果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积极的教育,那么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必须要明确学生的独立个体意识,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立足于小学生的个体行为,立足于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引入到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杨丽卿 .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8,0(4):48-48.

[2] 周长芝 .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0(7):27-27.

[3] 侯振保 . 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 [J].科教文汇,2019,0(29):173-174.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班会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