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高温季节河蟹养殖管理措施

2021-07-21 12:01魏友海
科学养鱼 2021年6期
关键词:蜕壳溶氧梅雨

魏友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81)

科学养鱼:如何做好河蟹高温期养殖管理?请介绍一下早上市品种,提早上市可抢占市场先机。

徐钢春:2021年的高温季节即将来临,这对河蟹养殖户来说又将是一次考验;不管今年是否会出现极端的高温,管好草、养好水、投好料,以不变应万变,河蟹池塘养殖一定会取得好成效。

1.水草养护

高温季节各种水草(如伊乐藻)生长开始减缓并老化,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水草的养护管理。根据伊乐藻长势和池塘水质情况,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如EM菌,促进伊乐藻生根,及时分解水草根部和水体的有机物和残饵等,保持水草活力,不挂脏,防止伊乐藻漂浮。防止伊乐藻过密,要拉掉池塘中过多的伊乐藻,纵向和横向拉出水草间的通风沟,使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的50%~60%。

2.投料管理

河蟹三壳期间投喂生物发酵饲料,同时搭配鲜鱼投喂,以保证蟹的动物性蛋白需求,投喂量根据食台残饵、气温等情况适当调整。四壳至五壳期间将玉米煮熟后投喂,黄豆加盐煮熟后投喂。高温天气喂1天、停食1天,暴雨天气停食或者减半投喂,蜕壳高峰期河蟹摄食最少。蜕壳前5天和后5天进行补钙,加快蜕壳、硬壳速度。

3.水质管控

定期肥水,三壳以后定期投喂EM菌发酵豆粕,保证水草活力。定期改底补菌,预防有害病菌滋生。水温达到20℃以上时定期消毒,主要采用碘制剂和50%过硫酸氢钾。

4.水位控制

随气温升高逐渐加深水位,保证草头不出水。平底形池塘或者环沟形池塘的平台水深,6月调至65~70厘米,7月为90~95厘米,8-9月为1~1.2米。

诺亚河蟹早上市品种是以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雌蟹自然资源群体为基础群体,经与长江水系雄蟹杂交选育3代,以生长、性早熟及肥满度等多性状为选育指标获得的性腺提前成熟的品系,是对北蟹南养、营养强化管理的实践,扣蟹和成蟹养殖在华东地区进行。

诺亚公司选育早上市品系于2013年开始,主要是利用辽河水系河蟹一壳时间较长江中下游早且蜕壳整齐的优势,加上扣蟹的活动量小,对水草的损伤小,其不仅争取了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成活率,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和养殖管理的规范,终于获得了可以在8月中下旬上市的河蟹成蟹,不仅达到了市场可以接受的规格,口感也接近于秋季上市的河蟹。早上市诺亚河蟹新品系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提前上市的问题,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科学养鱼:梅雨、高温季节特殊气候对河蟹养殖有何影响?如何做好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工作?

宋长太:河蟹养殖全程饲养管理必须抓好第一二壳期、梅雨高温期和后期的冲刺期3个重要时期工作,现就梅雨、高温季节特殊气候对河蟹养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谈一些看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特殊气候对河蟹养殖的主要影响

梅雨期一般因长期连续阴雨天气水温变化大、气压低、光照差、溶氧低,影响河蟹的摄食和正常生长。最为严重的是梅雨期因水体上下对流加剧,导致池水倒藻、底层严重缺氧、pH升高、河蟹生存环境恶劣且活动量增大,加上水草因光照弱、生长缓慢和萎缩,容易出现池水“浑浊”和水草“黏脏”现象。高温季节水温过高导致水质异常变化,且池底积累的残饵、粪便、腐烂的水草等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水质状况差、水体溶氧不足,尤其是凌晨前处于严重缺氧状态,河蟹往往离开水体,爬到池坡、围网或草头上,不仅摄食量明显减少,而且一些蟹池较浅(0.8~1.2米深),河蟹在持续高温水浅的情况下很难适应,此阶段基本停止生长,容易发生疾病,往往会出现死蟹、“暴塘”等严重事故。

2.梅雨、高温季节的管理措施

(1)保持充足溶氧。梅雨、高温季节,蟹池水体常常会出现缺氧和“暗缺氧”状态。溶氧不足会造成河蟹不吃食或吃食减少的情况,有时即使吃食,其饲料的利用率也大打折扣。有些养殖户往往采取停喂或减少投喂的方法,这对河蟹生长、抗应激和抗病都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梅雨期的水温较为适宜河蟹生长,而且此时河蟹还有1次蜕壳,因此解决好缺氧问题是养殖管理的重要手段。很多养蟹经验丰富的蟹农不惜多花电费开机增氧,一般在蟹池安装微孔底部增氧设备,在环沟四角配置水车式增氧机,不仅始终保持池水有充足的溶氧,而且还能使蟹池形成微流水。梅雨、高温季节做到每天凌晨坚持开机增氧,光照弱、气压低的天气要延长开机时间。蟹池溶氧充足不仅给蟹营造了适宜的生存、生长环境,而且也有利于水草生长、藻菌相平衡和有机质分解。不具备增氧条件的养殖户,可使用小水泵循环冲水增氧,适时使用辅助增氧产品如粒粒氧等,以达到增加溶氧和降低有机质耗氧的目的。

(2)注重水草管护。水草管护是梅雨、高温季节的难点和重点,根据水草的生长特点,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要做好“三控一保”(即控制密度、控制高度、控制分布和保持水草旺盛的生命力)工作,可起到净化水质和增加水体有效溶氧的作用。梅雨期前要做好水草杀虫工作,梅雨期间在下雨间隙或天气转晴时小剂量补充有机碳源和一些益生菌产品以调水、养水、保草,保持水体适宜的肥度,提高水体有益菌、藻的稳定性,同时要及时处理草脏和池水浑浊问题。高温季节水草过量时要割去水草上部的草头及疏除水草,要求水草没入水面30厘米左右,并疏理通道留出水草生长和河蟹活动的空间,增强光合作用,水面覆盖率始终维持在50%左右。梅雨、高温季节要及时清除漂浮的水草,防止水草腐烂而败坏水质和滋生病菌,同时还要防止饲料不足时河蟹破坏水草。水浅的蟹池高温时可移植一些水花生、空心菜等漂浮植物,用粗草绳或竹竿拦成片,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为河蟹提供阴凉的栖息环境。

(3)调控水质、底质。梅雨、高温季节要密切关注蟹池环境变化,加强水质和底质管理。首先是控制蟹池水位。梅雨期因强降雨导致水位过高,或雨水冲垮池埂,容易造成河蟹外逃;高温季节因自然蒸发导致水位、水质不稳定,出现水质恶化事故。因此,可通过排水、加水和换水等措施控制好水位。高温期池水达到最高位。其次是稳定蟹池水体的藻相、菌相和pH,定期使用生石灰、EM菌、益生乳酸菌类等调节水质。管水的重点是中后期抑制蟹池蓝藻暴发,选择在蓝藻的生长初期进行控制,采取物理(投放白鲢鱼种)、化学(改底调水)和生物(培养有益藻类)方法综合处置,高温期处理蓝藻尤其是使用化学药物要慎之又慎。第三是加强底质改良,定期使用改底产品,以控制底部有机质、腐殖质和残饵、排泄物、代谢废物及动植物老化后的尸体、腐屑等引起的臭底、臭水和烂草现象不发生。

(4)精准选料喂料。梅雨、高温季节宜选用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颗粒饲料,保证河蟹足够且均衡的营养需求,适量添加一些促进消化、抗低氧的VC和必需离子营养盐。高温期应暂停投喂冰鲜杂鱼或减少冰鲜杂鱼投喂量,可适当增加马铃薯、小麦、玉米、南瓜等植物性饵料。

(5)加强病害预防。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保持河蟹良好的体质,提高蟹抗病、抗应激能力,使蟹少发或不发生病害。梅雨、高温季节因受特殊的气候、环境等影响,河蟹容易患黑鳃、烂鳃、腹水、肝坏死、蜕壳不遂和纤毛虫等疾病。在防病管理上,一要随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定期对蟹池水质进行检测,及时处置氨氮、亚硝酸盐、pH等指标异常,注水时要防止水源受到污染的水进入蟹池。二要科学投喂饲料,避免过量投喂、投饲不足、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河蟹疾病发生。三要适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益生菌等,以改善河蟹体内微生态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河蟹自身的免疫力。四要适时内服虾青素、多种维生素、中草药、大蒜素等具有保肝、护肠道作用的功能产品。发生疾病时要准确诊断,弄清病原,科学对症治疗。高温和蟹蜕壳高峰期尽量不用杀虫剂、杀藻杀菌剂和抗生素等药物,同时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鸟、水老鼠、水蛇等敌害生物的侵害。

科学养鱼:如何做好梅雨、高温季节河蟹养殖管理,以防河蟹“暴塘”?

严爱平:一是加强水草管理,控制水草密度,水草覆盖率控制在50%左右;注意水草维护,防止水草腐烂。二是加强水质管理,防止蓝藻暴发,一旦发现蓝藻,应尽早处理。一般可亩用面粉2.5~3千克化水泼洒絮凝,再解毒,泼洒乳酸菌稳定pH,然后泼洒芽孢杆菌控制。三是关注天气预报,在大雨、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提前做好增氧和抗应激准备。四是加强病害预防,梅雨期和高温期每半个月左右消毒杀菌1次,选用药物以中草药和碘制剂等温和性药物为主。同时保持饵料新鲜,防止腐败霉变的饲料进入塘口,每半个月用大蒜素、丁酸梭菌(任选一)和VC拌饵投喂5~7天。五是强化改底消毒,防止青苔沉底腐烂。每7~10天改底1次,选用分解型底改和生物菌底改(交替使用),保持底质清爽。每7~10天用光合细菌、EM菌调水1次,防止硫化氢中毒。

科学养鱼:昆山模式下养大规格河蟹、获高产,梅雨、高温季节是怎么做的?

蒋明:梅雨季节作为长江流域特殊的气候,特点是雨水多、气压低、时间长,从而导致光照少、水体溶氧低,影响河蟹的吃食与生长。其管理措施如下。

提前做好应对工作:梅雨季来临前7~10天,一是杀灭纤毛虫,二是消毒杀菌,三是改底,四是解毒,五是培藻补菌。让池塘达到一个良好稳定的生态环境,为梅雨期虾蟹顺利生长打好基础。

梅雨期的水草管理:为保证梅雨期的池塘溶氧,水草布局相当关键。梅雨期水草生长速度较快,因此要对池塘水草疏通开道,从而确保水体较好的流动性。每次割草打头后全池泼洒底改,改底净水,趁下雨间隙的晴好天气用长根肥“草健力”1千克/亩,促使水草生根,提升水草活力。进入梅雨期,由于气压低、光照少,在合理布局水草条件下配合改底解毒,每7天左右交替使用过硫酸氢钾、高铁酸钾、有机酸、“解毒溶氧宝”。同时配合开启增氧机保证水体溶氧,延长增氧时间。一般半夜前开启微孔增氧设备到凌晨三四点,再加开水车式增氧机,以促进水体流动、溶氧均衡。

梅雨期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中午开机2~3小时,同时做好培藻补菌工作。如遇大雨或暴雨天气,注意防缺氧、防应激、防中毒,开足增氧机,每次雨后排除上层酸性雨水,保持池塘水位不变,使用底改产品改底及有机酸解毒净水,全池泼洒葡萄糖离子钙和VC补钙、抗应激。

梅雨期的水质调控:梅雨期雨水多、光照少,可充分利用乳酸菌的特性自培发酵乳酸菌,1千克乳酸菌+50千克水+2.5千克红糖发酵,发酵后视水质情况采用5~10千克/亩全池泼洒。

梅雨期的投喂:冰鲜鱼1.25千克/亩+蛋白质水平40%的河蟹专用膨化颗粒料0.75千克/亩+生物发酵配合料0.25千克/亩,投喂前用虾青素、免疫多糖、拌料王搅拌均匀,傍晚6点投喂,连喂三四天,再改用离子钙+复合VC+免疫多糖拌料投喂3天。同时每隔20天投喂中草药保肝宁+大蒜素5~7天以防病。

梅雨期结束,意味着高温季节的到来,这也是决定河蟹养殖成败的关键期。连续高温对河蟹养殖带来很大的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高温期的水草管理:由于昆山地区池塘中一般以单一的低温水草伊乐藻为主,水温升高,水草停止生长,净化能力下降,必须保持水草的均匀分布,覆盖率60%左右。通过对水草的打头,使其保持在水下15厘米左右。在水草净化能力下降的同时适当搭配10%左右的浮萍来降温和净水。高温下菌类帮助水草净化显得尤为重要,每5~7天使用自培乳酸菌5~10千克/亩搭配“浓必清”(几种低耗氧的芽孢杆菌组成)来帮助水草净化水质。

高温期水质、底质调节:高温期水质、底质变化快,因此改底、调水、解毒等产品使用频率增加,每3~5天1次。底改用化学类底改(20%过硫酸氢钾0.25千克/亩或高铁酸钾0.2千克/亩)、生物底改(每袋可使用8亩),交替使用。

高温期投喂:在水质、底质良好的条件下,冰鲜鱼1.25千克/亩+蛋白质水平36%的河蟹专用膨化颗粒料0.75千克/亩+玉米0.75千克/亩拌生物制剂(同梅雨期),在傍晚7点后,等水温稍降时全池投喂。投喂前用虾青素、免疫多糖、拌料王搅拌均匀,连喂三四天,再改用离子钙+复合VC+免疫多糖拌饵投喂3天。采用交替拌饵法投喂。同时每隔15天投喂中草药保肝宁+大蒜素5~7天以防病。

高温期增氧:添加外源优质新鲜水、开启增氧机、定期适度追肥。

高温时每天添加新水,后半夜至凌晨添加5~10厘米,直至加至最高水位1.2米。用有机酸、乳酸菌、浓必清来养水、稳水。高温期晴天白天上午10-12点开机两小时,晚上等表层水稍凉后9、10点开机,开至翌日早上8点。如遇傍晚雷阵雨提前开机。每隔7~10天,用硅藻动力(定向培养硅藻)搭配益生菌肥水,以在增加水体溶氧的同时抑制有害藻的繁殖。

虾蟹属于甲壳类动物,需要通过蜕壳来生长,定期给水体补充钙镁离子,有利于虾蟹生长,虾蟹蜕壳整齐、甲壳有光泽。

一般情况下,在蟹每次零星蜕壳时开始补钙,到蟹蜕壳高峰期补钙1次,在蟹蜕壳后期再补钙1次,促使蟹硬壳和体内血钙储存,为下一壳作准备。

注意:为提高补钙效果,补钙一般在傍晚或天黑时进行(防止白天被水中藻和水草大量吸收)。

科学养鱼:6、7月梅雨、高温季节,如何通过保草来维持水环境的稳定,预防河蟹发病?

李志国:梅雨、高温季节是水草管理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水草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的稳定及河蟹病害的发生率,因此保草工作至关重要,具体管理要点如下。

1.营养是基础

定期使用颗粒壮根肥、碳肥、EM菌等,保持水草根、茎、叶的协同生长,维持水草活力,尤其是苦草、轮叶黑藻在梅雨、高温阶段活力越好,越能抑制蓝藻、甲藻等有害藻类的繁殖。

2.溶氧是关键

(1)增氧设备要及时、合理开启。

(2)加大改底力度,减少蟹塘底部耗氧,保持水草“白根”,尤其要注重增氧型底改(如高铁酸盐、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等)的应用。

(3)溶氧偏低或者缺氧,伊乐藻更容易出现黄根、黑根增多甚至腐烂的现象,一旦伊乐藻有底部发黑、发黏现象,要及时捞出,同时使用硫氧化菌改善底质,严防有害物质(如甲烷、硫化氢等)产生而引发河蟹伤亡。

3.适宜的水草密度是保障

水草过密,一方面容易引发底部溶氧偏低或者缺氧,另一方面河蟹躲藏其中,往往活动量低,摄食量少,容易诱发“水瘪子”的形成(连续阴雨天气更易诱发)。因此梅雨及高温季节建议水草覆盖率控制在40%~60%,深水区伊乐藻要酌情拉除,坂田水草要开通风沟。

猜你喜欢
蜕壳溶氧梅雨
《梅雨潮信》
蜕壳的歌唱家
螃蟹
梅雨浸湿的乡愁滋味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in the Internet era
17次蜕壳
梅雨时节的人际关系
浅谈制药企业中的发酵工艺优化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