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举:用涓涓细流打造一座爱心之城

2021-07-22 05:41张煜婕
至爱 2021年7期
关键词:凡人助学资助

文|张煜婕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在上海这座拥有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众多凡人善举正温暖着这座城。他们不求回报,润物无声,为上海增添一抹温暖的底 色。

上海是一座具有公益慈善文化底蕴的友善之城。徐汇区淮海中路1253号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款窗口,也是申城慈善地标,更被许多爱心市民亲昵地称作爱心窗口。2019年,爱心窗口捐款人数为755人,总共捐赠约495万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往捐款抗疫的居民人数激增,达到4101人,捐款总额约为675万元。2021年,截至4月底,爱心窗口捐款人数已达353人,捐款总额约171万元。(见表1)

表1 2019年至2021年4月底捐款人数与捐款金额变化一览

除此以外,从2019年至2021年4月30日,上海慈善网收到的捐款数额达到23 580笔,总共约661万元,众筹平台的捐赠人次达到285 965次,总共募集约5866万元。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爱心窗口等凡人善举捐款渠道线上和线下形成联动,成为申城爱心汇聚的重要场所(见表2)。

表2 2019年至2021年4月底爱心窗口等3个凡人善举捐款渠道募集的资金量一览

当我们把视线透过统计数字,着眼于一个个真实的个体时,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爱心窗口等凡人善举捐款渠道的统计数据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款物流动,更多的是申城人民对于慈善公益的价值追寻,其中党员的爱心善举格外动人。值建党百年之际,以党员身份或党支部集体名义来爱心窗口捐助善款的爱心人士和集体特别多,他们以捐款献爱心的方式庆祝党的生日。

案例一:航天人代表党支部全体党员来捐款,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入党初心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二号飞船飞向太空。3名宇航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带来一个又一个新的创 举。

02 潘季贤老先生和爱人夏美珍

2021年5月1日上午,蔡先军代表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第十八党支部来到爱心窗口献上航天人的爱心,捐款1500元,继续资助此前结对的一名贫困学生。据悉,他们去年开始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资助了一名在宝山区就读的四年级小学生。后来党支部决定长期结对资助这个孩子,一直到他走上社会。蔡先军说:“捐款助学,是我们航天人践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我们航天人希望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给弱势群体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还对口援助了云南的一所学校和安徽马鞍山的一所中 学。”

蔡先军是上海卫星工作研究所第十八党支部副书记。他所在的研究所主要研发气象卫星,风云1号、2号、3号、4号等用于气象预报的卫星都是他们设计研发的。上海卫星工作研究所也被称为“气象卫星的摇篮”。该研究所也参与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研制。

案例二:夫妻入党纪念日捐款,发扬党员社会责任精神

2021年4月12日是潘季贤老先生(85岁,原闵行区教育局退休)入党67周年的特殊日子,他特地和爱人夏美珍(81岁,原市卫计委退休)来到爱心窗口,潘老先生捐款 30 000元,夏奶奶捐款20 000元,以此表达他们对党的无比热爱和身为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情怀。

案例三:党员夫妇通过助学捐款庆祝党的生日,为需要的群体提供帮助

2021年4月13日,家住普陀区的高伟芳、杜荣莉夫妇乘坐地铁来到爱心窗口,捐款50 000元用于助学项目,并以此纪念他们入党40多年和结婚40周年。

夫妇俩告诉爱心窗口工作人员,他们一直有捐款助学这个心愿,并早已准备好了现金,所以特意前来完成心愿。“每年一次的‘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活动让我们认识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希望我们的微薄之力,能够通过基金会这个平台,向困难群众、困难学生传递。”夫妇俩临走时还表示,除了捐款助学,他们还非常愿意担任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志愿服务。

03 高伟芳、杜荣莉夫妇

04 好心人杨建中先生

案例四:以父子名义助学捐款,长期持续资助困难学生

2021年3月22日,好心人杨建中先生又一次来到爱心窗口,他以父子的名义捐款47 500元,继续资助20名学生。

杨先生的善举已坚持了20余年,自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他每年都会捐款资助困难学生,最多时他结对资助的学生有70多名。前些年,市慈善基金会与解放日报社每年举行资助方与受助方见面活动时,杨建中先生总是会提前购买好钢笔等学习用品,赠送给受助学生。

杨先生告诉工作人员,早先他资助外地学校的学生,由于信息不畅通,无法了解详细情况。之后通过朋友的介绍,他来到爱心窗口捐款资助“手拉手”助学项目,并一直坚持到现在。杨先生说,他自己开过公司,现在退休了,量力而行,不忘初 心。

据了解,杨先生是结对助学项目坚持年份最长的爱心人士之一,同时也是捐款金额累计最多的一 位。

案例五:夫妇通过助学捐款资助“一个连”,支持学子完成学业

2021年3月10日,家住宝山区新沪路的蒋孔悌(97岁)、赵琴(90岁)老夫妇,乘地铁来到爱心窗口,捐款72 000元,结对资助24名大学生。这24名大学生,是3月8日蒋老先生特地赶到爱心窗口,花了两个小时亲自挑选的。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庆祝夫人赵琴女士90岁的生日,另一方面也为了完成自己资助“一个连”(130名学生)的心愿(2008—2020年,老夫妇已结对资助106名学生,这些学生在大学毕业后都已走上社会)。蒋老曾经参军,担任过13 0名战士(一个连的人数)的连 长。

案例六:党支部助学捐款,凝聚党员爱心送关怀

2020年12月25日,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涂装党支部党务干部王毅敏和同事两人,来到爱心窗口。他们代表支部50名党员再一次捐款5000元,继续结对资助3名学生。

王毅敏先生是爱心窗口的“老熟人”了,他最初是受他师傅的影响(师傅许光荣先生捐款做公益已坚持20余年)。王毅敏所在的党支部也从2018年开始结对资助困难学生。

王毅敏说,支部50名党员无论捐多捐少,都是自愿捐款,代表的都是一份心意。据王先生介绍,六一国际儿童节,他们还从网上选购了书包、图书等物品快递给了这3名学生。学生的家长通过电话和短信,向他们表达了感谢。

05 蒋孔悌、赵琴老夫妇

凡人善举的力量在2020年得到了最显著的体现,线下窗口的捐款从2019年的495万元攀升至2020年的675万元,增长了36%,捐款人数更是增长了443%,实现了人群覆盖面扩大的跨越式发展。在国家应急状态下,爱心窗口等凡人善举捐助渠道发挥了巨大的资源汇聚池的作用,链接了公益资源,增强了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爱心窗口的凡人善举,也为我国“慈善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样板,其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透过凡人善举小切口,促进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

理性社会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通过理性参与的方式,共同推动社会治理向好发展的一种状态; 而多元主体形成的共同参与力量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机制共建、问题同解的社会治理最佳状态。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爱心窗口的发展,特别是企业和个人作为慈善主体的出现,帮助企业和个人在一定意义上回馈了社会,是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理想模式。因此,爱心窗口等凡人善举捐助渠道,实际上是各类慈善主体在社会组织的引导下不断行善的过程,亦是上海社会治理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过 程。

06 王毅敏和同事

2. 推动理性社会成长,实现国家、社会、市场的互动

事实上,爱心窗口等凡人善举捐助渠道的当代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能够为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提供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慈善事业发展本身意味着理性社会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是公民诉求合理表达、社会矛盾及时解决、公民参与社会治理能力的锻炼和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商对话的过程。伴随着凡人善举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慈善事业不断壮大,必定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现代社会的出现,而这正是社会治理的意义所在。爱心窗口等凡人善举捐助渠道的发展及其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在赋予上海慈善文化名片的同时,推动了上海社会治理模式与体制的创新,达到了社会治理绩效的优化,实现了社会的善治趋向,主要体现为国家、社会、市场的合作互动,这种善治趋向的关键是激发了慈善创新的市场活力,企业慈善令公众享有更充分的公共服务,享有更高满意度的公共管理,优化社会公众福 利。

3. 形成制度同构,提升慈善治理效率

保罗和沃尔特于1983年首次提出制度同构理论。他们指出,同构是一种制度性的过程,在一个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制度力量和集体理性推动着组织的形式、结构和实践愈发相似。根据制度同构理论,慈善为了更加贴近当地社区,需要通过慈善行为,分享社区共同的规范观念和政策取向,通过慈善行为,帮助共同体的利益相关者取得相应的收益,从而获得自身成为政策构建者的机会,与决策者在互动过程中共建社区。我国慈善文化源远流长,爱心窗口等凡人善举捐助渠道能够进一步将中华慈善文化发扬光大。爱心窗口等凡人善举捐助渠道通过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呼吁民众和企业将自身所得回馈当地社区,建设民众守望的精神家园,推动着慈善文化在社会的蔓延。在这种慈善文化浸润下的城市,在商业中能够赋予社会另一种文化内涵。凡人善举通过促进慈善文化发展繁荣,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拓展了慈善文化产品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得文化产业在不违背基本方向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 一。

4. 透过社会资本联结,强化慈善文化意识

社会资本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一套社会网络关系以及其中个体之间互利互惠并互相信赖的规范。社会资本包含个体和组织的范围。首先,个体通过彼此的联系使得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其次,组织通过社会资本实现了更有效率的运作。社会资本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爱心窗口等凡人善举捐助渠道能够增强连接性社会资本和黏合性社会资本,加强特定团体和成员之间的团结,帮助个体在连接性的社会关系中获得更多收益。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通过提供爱心窗口等凡人善举捐助渠道,发挥自身作为社会组织在构建现代慈善体系中的作用,具体而言,其主要分为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济困和救灾等领域的功能。通过道德实践,进一步挖掘了社会主体在慈善领域的能量,更好地实现了社会组织的资源链接功能,并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进而联合政府、企业和个人,形成公益服务合力,使得公益精神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凡人助学资助
他用大爱改变孩子一生命运——周堃于井冈山助学记
你是凡人,亦是英雄
暴雨中的凡人英雄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简单助学:照亮困境儿童前进的路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不要迷恋神,神也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