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对难愈性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1-07-22 08:43高堃黄如林王海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引流术负压冲洗

高堃,黄如林,王海蓉*

(1.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 200011)

0 引言

难愈性烧伤创面是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种疾病,现阶段,关于该病的治疗往往集中在加快创面愈合速度方面,而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术是加快创面愈合的主要方法,近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1]。基于此,本次针对难愈性烧伤创面患者采取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所选3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21年1~6月接收的难愈性烧伤创面患者,随机分组,各15例;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45.23±3.58)岁;致伤原因:化学因素2例,热液因素8例,火焰伤5例;文化水平:小学3例,初中4例,高中6例,大专及大专以上2例;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20~64岁,平均(45.31±3.62)岁;致伤原因:化学因素3例,热液因素7例,火焰伤5例;文化水平:小学4例,初中4例,高中5例,大专及大专以上2例;两组研究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与难愈性烧伤创面诊断标准相符;排除标准:合并器质性病变;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合并免疫抑制疾病、周围血管病;存在严重心理疾病或者精神异常;合并恶性肿瘤。

1.2 方法。两组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将创面脓液、异物、坏死组织等全面清除,防止对周围血管、神经等造成损伤,同时为患者提供抗生素和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对照组: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术。术前,将医用泡沫敷料、医用透明薄膜、引流管及中心吸盘等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准备齐全,创面常规清洁、消毒后,利用缝线在周围皮肤位置固定医用泡沫敷料,然后采用医用透明薄膜封闭负压敷料,保证其边缘比敷料大,然后对形状进行修剪,三通引流管连接引流瓶及负压源,以患者身体状况、年龄、创面大小、创面坏死状况等为依据对负压进行调整。冲洗过程中,采用输液器连接生理盐水及冲洗管,合理调整冲洗液滴注速度,每分钟30~40滴。观察组: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根据创面形状和大小修剪银离子敷料及负压敷料,要求其角修圆、修钝边缘,在创面覆盖银离子敷料,然后覆盖负压敷料。如果创面合并潜腔,以潜腔形状和深度为依据对修剪好的敷料放入其中,内径比潜腔小于1厘米。负压敷料放置前,首先放置1~2条独立管道,将敷料由管道尖端插入,另一侧放置负压敷料,方便接驳冲洗管及用药。

1.3 观察指标。对比临床指标,包括创面愈合时间、敷料维持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创面皮肤结痂或者全部恢复正常,表示治愈;创面面积减小在80%以上,同时上皮组织肉芽生长饱满、红润,表示显效;创面面积减小在50%以上,创面边缘生长肉芽组织,但是边缘伴有渗出液或者分泌物,表示有效;创面未发生显著改变,或者范围增加,表示无效。(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评估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率(%),前者用t检验,后者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分组 例数 创面愈合时间 敷料维持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 15 13.52±1.31 5.93±0.82 16.72±1.65观察组 15 7.98±1.43 7.35±1.04 9.64±1.23 t - 11.064 4.153 13.913 P -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VAS评分对比。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对比()

表3 两组VAS评分对比()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5 6.52±1.54 5.35±1.32观察组 15 6.58±1.57 3.76±1.18 t-0.106 3.478 P-0.917 0.002

3 讨论

难愈性烧伤创面指的是创面经过许多治疗后,依然无法有效愈合,且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除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外,也导致医疗费用增加。难愈性烧伤创面的愈合是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此,负压封闭引流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中,通过采用特殊材料覆盖封闭创面,同时联合持续负压,实现坏死组织和渗液清除,改善部分血液循环,组织水肿清除的目的。据有关资料显示[2],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急性或者慢性复杂创面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但是伴有一定不足,比如粘连创面、厌氧菌感染等。而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首先修剪负压敷料,防止由于敷料边缘与负压管及创面中心距离较远,导致创面敷料变硬,造成压痕及糜烂现象的出现,采用以上方法,能够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尽量避免污染及感染等发生率[3]。结果显示,观察组敷料维持时间更长,而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根据以上结果分析,经过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其能够及早愈合创面,加快患者康复速度。若创面伴有浅腔,无法深入引流管,同时管壁测控极易被堵,导致引流管堵塞,因此,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术并不能有效清除窦道底部积液,留下死腔。而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浅腔中放置负压材料,其中伴有止血材料,有助于出血风险降低。除此之外,本次研究中,提前为患者放置了1~2条独立冲洗用管道,目的是为冲洗液进入到负压敷料提供便利,顺利抵达创面,实现创面浸润及冲洗,防止长期放置负压敷料或者引流液变少,造成板结僵硬。同时,采用冲洗管道,给予患者抗生素及生长应用抗生素及生长因子凝胶,能够尽量减少频繁换药对创面造成的刺激,加快创面愈合速度,以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4-5]。

本次研究中创面的覆盖采用银离子敷料,二层敷料为负压敷料,除了能够防止因为负压敷料与创面直接接触导致的粘连外,银离子敷料具有显著抗菌效果,其有助于创面细菌感染率降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有助于难愈性创面细菌感染率降低。针对潜腔创面,因为引流管向窦道中插入难度较大,同时管壁侧孔极易被堵塞,进而引起引流管阻塞,因此,常规负压封闭引流并不能够有效引流窦道底部积液,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死腔引流较多。基于此,改良负压封闭引流在潜腔中防止了松软的海绵负压敷料,而且其大小存在差异,能够加快窦道周围肉芽组织生长速度,同时,通过对负压材料的整体进行调整,能够有效隔离开微小血管与肉芽组织,从而实现创面压力缓冲的目的,对新生肉芽组织进行保护,尽可能地降低出血发生风险。因为负压持续作用,导致引流物切割塑形,方便渗出液流出管道,促进了创面深部组织引流效果的提高,减少死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比对照组(60.00%)高,差异明显(P<0.05);VAS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更低,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根据以上结果分析,难愈性烧伤创面治疗过程中,结合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缩减创面面积,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而且能够缓解疼痛程度,以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分泌物吸附,使创面血流改良。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过程中,每日实施冲管,其有助于引流术堵管及材料硬化发生率降低,促进引流效果的提高,而且可以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减轻疼痛,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此外,通过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可促进患者日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难愈性烧伤创面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除减少住院时间外,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增加敷料使用时间,值得采纳。

猜你喜欢
引流术负压冲洗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鼻腔需要冲洗吗?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均粒滤料滤池反冲洗设计浅谈
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