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全麻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其苏醒期躁动及疼痛指标的影响

2021-07-22 08:43蒋倩蓉姚敏吴硕雄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躁动全麻咪定

蒋倩蓉,姚敏,吴硕雄

(无锡市儿童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0 引言

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常用全身麻醉进行麻醉,但由于术前焦虑、哭闹、紧张、手术刺激与术后疼痛等多面原因,小儿行全身麻醉后应激反应较为强烈,极易出现苏醒期躁动[1]。小儿苏醒期躁动将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机体耗氧量增加等情况,导致小儿出现伤口裂开渗血、坠床与缺氧等风险概率增大,同时小儿在苏醒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以致其身心受到严重影响[2-3]。为提高小儿苏醒期舒适性、安全性,进一步促进小儿术后恢复与改善预后情况,应用有效措施改善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疼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鉴此,本研究在小儿全麻手术诱导后予以右美托咪定滴鼻给药,探讨其对小儿苏醒期躁动及疼痛指标的影响,旨在为小儿全麻提供用药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无锡市儿童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2~7岁择期行手术治疗的162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纳入患儿均行腺样体切除术,ASA分级为Ⅰ~Ⅱ级且术前1月未应用影响实验结果的药物,患儿监护人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对本研究用药不耐受者;生长发育异常或胸片、血常规、心电图与肝肾功能等检查异常者;合并呼吸、神经、代谢与精神等系统疾病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62患儿分为A组(n=54)、B组(n=54)与C组(n=54),三组患儿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所有患儿常规进行术前8 h禁食、术前3 h禁饮,A、B组于麻醉诱导后分别应用1.0 μg/kg、2.0 μg/kg右美托咪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08)滴鼻,C组麻醉诱导后应用0.4 mL生理盐水滴鼻。所有患儿完成用药0.5 h后进行麻醉诱导,建立静脉通路,以0.15 mg/kg顺式阿曲库胺、0.2 μg/kg舒芬太尼及3 mg/kg中长链丙泊酚为麻醉诱导方案实施麻醉诱导,以氧流量为2 L/min进行面罩吸氧,以M804A麻醉监护仪(德国Philips)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等,以BISVISTA监护仪(美国Covidien)对患儿镇静情况进行监测,以Primus麻醉机(Drager公司)对患儿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进行监测。当BIS值3 min内稳定小于60,且PETCO2稳定维持35~45间,行气管插管。手术过程中保持2%浓度的七氟烷,维持麻醉应用0.1 μg/(kg·min)瑞芬太尼泵入,并根据患儿心率、血压等情况对瑞芬太尼、七氟烷用量进行调整,术中维持BIS值处于40~60。术毕前10 min停止吸入七氟烷,术毕时停用瑞芬太尼。

1.3 观察指标。记录三组患儿拔管0.5 h后躁动评分(PAED)评分、Ramsay镇静评分、OAA/S镇静评分与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m-CHEOPS)评分,其中PAED评分含五项评分且各项评分范围0~4分,总评分越高则躁动情况越严重,Ramsay评分范围1~6分且评分越高则镇静情况越好,OAA/S评分范围1~5分且评分越低则清醒情况越好。记录三组患儿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与躁动发生情况,比较三组躁动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SPSS 18.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躁动与镇静评分比较。拔管0.5h后,A组、B组PAED评分与OAA/S评分均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A组、B组Ramsay评分均高于C组,且B组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拔管0.5h后躁动与镇静评分比较()

表2 拔管0.5h后躁动与镇静评分比较()

注:与C组比较,aP<0.05;与A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PAED评分 Ramsay评分 OAA/S评分A组 54 6.73±2.29a 1.32±0.35a 4.27±0.32a B组 54 5.45±2.02ab 1.54±0.48ab 3.74±0.28ab C组 54 11.21±2.56 0.86±0.27 4.65±0.33

2.2 疼痛评分比较。拔管0.5h后,A组、B组m-CHEOPS评分均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拔管0.5h后疼痛评分比较()

表3 拔管0.5h后疼痛评分比较()

注:与C组比较,aP<0.05;与A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m-CHEOPS评分A组 54 3.57±0.87a B组 54 2.42±0.70ab C组 54 5.92±1.43

2.3 躁动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苏醒期A、B组躁动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且均低于C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躁动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具有抗焦虑、催眠与镇静镇痛效果,在减少躁动发生的同时亦可提高心血管稳定性,且几乎不对呼吸作用造成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优越性[4-5]。对于哭闹严重等不配合患儿开放静脉通路难度较高,同时右美托咪定静脉推注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以致手术风险较高。右美托咪定滴鼻给药吸收较迅速,易耐受且便于操作,在较快速发挥催眠、镇静与镇痛作用的同时且不刺激胃肠道、无肝脏首过效应,但药物效果、用药剂量尚不十分确切。

本研究发现,小儿全麻应用右美托咪定滴鼻可有效改善苏醒期躁动、疼痛情况,减少躁动发生。右美托咪定可高选择性阻断蓝斑核突触前膜α2肾上腺素受体,以致神经递质释放减少而使突触后膜兴奋性减少,可有效抑制大脑皮层的觉醒反应,以此发挥催眠、镇静效果。右美托咪定应用时对呼吸作用影响轻微,且具有类似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有利于意识、感觉同步恢复,进而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同时右美托咪定亦可与脊髓后角的α2受体结合,减少神经递质释放而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以此发挥镇痛作用,从而有效改善苏醒期疼痛情况,且可进一步减少疼痛导致的苏醒期躁动。小儿全麻应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不良反应与躁动发生率,右美托咪定具有较为理想的镇痛、镇静等效果,在麻醉过程中可减少瑞芬太尼等药物用量,进而减少瑞芬太尼等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同时其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手术操作。右美托咪定通过滴鼻给药易耐受且便于操作,在快速发挥催眠、镇静与镇痛作用的同时且不刺激胃肠道、无肝脏首过效应。小儿全麻应用2.0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效果优于1.0 μg/kg,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更有利于患儿舒适、平稳度过苏醒期。

综上所述,小儿全麻麻醉诱导后应用2.0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可有效改善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疼痛情况,减少躁动发生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躁动全麻咪定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道路躁动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