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疼痛观察

2021-07-22 08:43高井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补阳症候后遗症

高井泽

(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 脑病科,江苏 南京 211200)

0 引言

中风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的健康、生活均造成不良影响。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中风患病率逐年升高,该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1]。据调查显示,超过50%中风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口眼歪斜、肢体偏瘫、言语不利等,如何促进中风后遗症患者恢复同样是医疗界需深入探讨的课题。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后遗症乃经络阻塞、气滞血瘀等所致,因此通过补阳还五汤可达到疏通经络、益气补血的效果,对促进后遗症恢复具有良好疗效[2]。本文针对60例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疼痛病患为例,简述补阳还五汤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诊治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疼痛病患60例观察分析,选取病患患侧均兼有肢体肌张力改变及麻木症状,根据随机抽签结果分作两组,对照组共计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范围42~78岁,平均(61.5±1.4)岁。观察组共计患者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范围41~80岁,平均(61.6±1.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联用加巴喷丁,用量用法为:首次睡前服用300 mg,后每次增加300 mg,最高增加至每日3600 mg,分三次服用。持续服用30 d。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药物的主方为桃仁10 g、赤芍10 g、地龙10 g、川芎10 g、当归15 g、川牛膝15 g、丹参15 g、葛根30 g、黄芪60 g,如为上肢偏瘫,可加入姜黄10 g、桂枝10 g、桑枝15 g等;如为下肢偏瘫,可加入木瓜10 g、川续断15 g等,另需根据患者具体兼症对方剂内药材进行加减。将所有药材均放入清水中浸泡30 min,水面需没过所有药材,随后使用浸泡用水直接煎制,现以武火煮制沸腾,再以文火逐渐煎制,最终得药汁200 mL即可。每天服用1剂,分别在早餐和晚餐后服用,连续服用15 d为1个疗程,共进行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疼痛感彻底消失,基本对生活无影响)、部分缓解(疼痛感相比治疗前缓解,对生活轻度影响)、未缓解(疼痛感相比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对生活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加重(疼痛感相比治疗前更为严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四个等级,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自制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肌张力障碍(0~20分)、肢体麻木(0~20分)、肢体偏瘫(0~20分)、疼痛(0~20分)。分数越高,患者症状表现越明显,反之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24.0完成结果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取%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形式表示,分别通过卡方值、t值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观察对比[n(%)]

2.2 治疗前后症候改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症候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候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症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症候改善对比()

表2 治疗前后症候改善对比()

组别 肌张力障碍 肢体麻木 肢体偏瘫 疼痛前后前后前后前后观察组 15.33±1.21 4.11±1.15 15.11±1.05 3.97±0.91 16.24±1.12 4.67±0.59 17.03±1.02 5.25±0.45对照组 15.35±1.20 9.91±1.13 15.12±1.06 8.79±0.93 16.25±1.13 9.92±0.57 17.05±1.01 9.89±0.44 t 0.064 19.704 0.037 20.290 0.034 35.052 0.076 40.381 P 0.949 0.001 0.971 0.001 0.973 0.001 0.939 0.001

3 讨论

中风即为脑卒中,该病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速度快的特征,且普遍预后效果较差,我国目前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阶段,这也使得国内中风的发病率呈缓慢的上升趋势[3]。根据大数据研究显示,中风导致的临床死亡率目前排在国内第三位,且发病后即便得到及时治疗也有较高的概率出现各种后遗症,而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自身和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影响和负担。当下国家医学界还未研究出完全治愈中风的药物或方案,只能通过科学的干预方案缓解早期症状,并逐步改善其各类后遗症程度[4]。

我国中医理论将中风的后遗症归类于“偏枯”“偏风”等范畴内,认为中风时由于外邪对经络袭扰、破坏等未得到完全的修复,因而仍存在部分血脉、经络阻滞的情况,且大病初愈的人体正处于相对气虚的状态,更加容易产生后遗症,常见症状主要包括四肢乏力、肢体运动障碍、口齿不清、半身不遂等。因此中医认为治疗中风肢体偏瘫时应选择活血通络、化瘀补气、调理脏腑的方剂,且需根据实际病情的不同加减各味药材[5]。

补阳还五汤的主要功效即为活血化瘀、益气补血,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改善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主方当中的黄芪为君药,不仅可以健脾和胃,有效改善脾胃内阳气流转,还能发挥活血、化瘀、通络等功效,从而改善肢体经络、血脉阻滞的症状。当归同样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且在和黄芪、桃仁、赤芍等配伍后可以有效提升活血功效,疏通患者血脉,增加肢体组织吸收的营养[6]。且该方剂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添加相应的药材,使其可满足不同类型患者的实际需求。如患者后遗症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则可添加姜黄、桑枝等,这些药物具有温经活络的功效,可疏通阻塞的上肢经络,使其运动功能得有有效改善。如患者后遗症表现为下肢功能障碍,则可添加川续断、木瓜等,可起到滋养肝肾、强筋壮骨的效果,从而帮助下肢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如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则可添加远志、石菖蒲等,该药材具有通脑络、化痰瘀的效果,改善其口齿不清、表达不明的症状。中药方剂的加减可以有效针对患者临床症状予以辨证施治,从而提升对中风后各类后遗症的疗效[7]。

综上所述,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疼痛病患采取补阳还五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佳。

猜你喜欢
补阳症候后遗症
更正说明
补阳还五汤通过NLRP3/caspase–1调控大鼠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春天的“后遗症”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