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肌梗死抢救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不良情绪影响

2021-07-22 08:43夏花花黄慧杨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饮食急性

夏花花,黄慧,杨菲

(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附属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及缺氧导致的心肌损伤、坏死疾病。该疾病一般多发于老年群体中,发病时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胸痛等症状,疾病不断进展,还会引发极高的死亡率。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患者心肌细胞缺氧缺血情况进一步加剧,心肌细胞出现不耐受情况,坏死后的心肌细胞具有不可逆后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影响大[1]。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濒死感,抢救过程中还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对治疗效果的担忧及紧张情绪。针对不良情绪对患者临床抢救效果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2]。中医研究在临床护理中有较好的应用基础,本次研究对中医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0例急诊心肌梗死抢救患者开展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0~68岁,平均(51.2±7.2)岁;梗死部位:前壁18例,下后壁10例,高侧壁及正后壁7例;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42~65岁,平均(51.7±6.8)岁;梗死部位:前壁17例,下后壁11例,高侧壁及正后壁7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心肌标志物,12导联心电图及心脏B超综合诊断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者;精神病或不能配合研究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确诊后根据医生指导,为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吸氧、多功能监护,保证患者安全。并做好术后注意事项及饮食、生活习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情志护理,患者由于发病急容易产生濒死感及紧张、焦虑感,情志不畅导致的心理应激反应,也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及缺氧的严重程度。护理人员通过以情胜情法缓解患者忧愁情绪,与患者深入交谈,指导患者观看相声、小品、音乐、电视剧等,营造愉快气氛。以“思胜恐”方式,缓解惊恐患者的情绪,通过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原因、治疗方式等,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以减少其不必要的紧张感。以移情解惑法改善患者忧虑情绪,通过指导患者不避免不必要的担忧,并转移话题,与患者探讨兴趣爱好,达到改善情绪的目的。通过呼吸减压法及宣泄法,帮助患者稳定心情,并保持耐心的沟通,不与患者较真,以达到缓解其愤怒情绪的目的;②辨证施护。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对于胸痛部位、疼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的规律、患者面色、舌苔颜色及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护。根据发病的具体情况,对于阴寒凝滞者,注意保暖,避免处于风寒的环境,忌生冷食物,并戒烟戒酒。在患者胸痛发作时,给予口服硝酸甘油及肉桂、沉香粉;对于痰浊闭阻者,指导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尽量避免肥甘厚腻食物摄入,并注意豁痰散结。对于气滞血瘀者,需以化瘀通络为原则,指导患者口服丹参、三七。剧烈胸痛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③膳食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合理饮食。以饮食清淡为主,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并避免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摄入。通过指导患者进食活血化瘀、温补膳食,达到提升机体抵抗力,改善脏腑功能,使四肢百骸得到滋养的目的。指导患者避免过度饥饿,避免气血不足引发的脾胃之气大伤情况。指导患者适量膳食,避免过饥过饱,并保证营养充分补充;④便秘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出现便秘,而便秘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排便情况,并指导患者多饮水,多进食富含高纤维食物。叮嘱患者排便时不要用力,避免造成严重的心肌负荷。出现严重便秘的患者,可使用麻子仁丸或者其他通便药物促排便。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焦虑情绪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抑郁情绪以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前者临界值为50分,后者临界值为53分,分数越高,不良情绪越严重[3];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估,评估指标包括生理职能、心理职能、躯体职能及社会职能,总评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4]。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以()描述计量数据,检验值为t。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对比。组间不良情绪评分与护理前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对比()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5 50.5±4.8 40.6±3.8 56.8±5.2 43.6±4.1对照组 35 50.9±4.1 45.3±4.0 57.2±4.8 48.7±4.5 t - 0.375 5.040 0.334 4.956 P - 0.709 0.001 0.739 0.00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组间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F-36评分有显著提升,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例数 SF-36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5 42.0±2.6 58.8±3.5对照组 35 42.7±3.0 49.3±3.2 t - 1.043 11.851 P - 0.301 0.000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程在短时间内出现恶化,可引发极高的死亡率。急诊科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第一抢救场所,在急救中有重要价值,也是保证抢救效果及提升预后的关键[5]。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患者生理机能及心理状态都处于应激状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的同时,也会感受到来自心理方面的濒死感,紧张感及对抢救效果的怀疑[6]。心理状态与生理疾病互相影响,会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分析,发现多存在烦躁、易怒以及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有可能出现护患纠纷。针对这一情况,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期间的护理干预。

中医研究将急性心肌梗死纳入“真心痛”、“胸痹”等范畴,认为发病原因与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亏虚有关,外邪入侵后,脏腑功能不调,气血淤滞而发病[7]。中医研究讲究辨证施治,因此,本次研究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干预,通过情志、饮食、辨证施护及针对便秘开展辨证护理。从辨证施护的角度来看,针对不同患者存在的不同不良情绪采取针对性辨证情志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情志得抒,化郁为畅,气机通达以及平衡七情。而辨证施护方法,针对不同中医证候分心患者采取不同的施护方式,以达到较好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效果。通过辨证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在饮食过程中避免对病情的刺激,还可通过合理饮食达到较好的提升脏腑功能及改善疾病病情的效果。通过对便秘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以麻仁丸等促排便药物及进食高膳食纤维药物促排便,可达到避免心肌负荷增加,保证患者安全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中医辨证情志护理、病情辨证施护及饮食辨证施护、便秘辨证施护等方式,可达到改善患者情绪,促进疾病转归,提升预后生活质量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过程中,可达到较好的改善病情及提升预后质量效果。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饮食急性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春节饮食有“三要”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