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7-22 08:43董姚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负性组间血液

董姚烨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血液透析中心,江苏 常熟 215500)

0 引言

终末期肾脏疾病属临床不可逆的一种慢性疾病,肾脏疾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不适症,如未得到有效治疗,疾病发展至肾衰竭失代偿期,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在国内外临床治疗中,血液透析依然是治疗中晚期肾脏疾病患者最有效的临床方案[1-2]。然而,长时间、多频次的进行血液透析,不仅对患者生理功能造成相当程度损伤,同时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更会对患者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临床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消极等负性情绪,不愿与外界接触,自我效能感缺失。临床实践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激发其内在力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补充。本文对我院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来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展开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2018 KDIGO临床实践指南中关于肾衰竭的诊断标准、血液透析时间超3个月、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女13例,男17例,年龄18~64岁,平均(38.3±6.4)岁;对照组女15例,男15例,年龄18~66岁,平均(37.8±6.7)岁。排除标准:所有患者无伴发血液透析并发症、认知无障碍、无其他恶性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行透析期间注意事项、日常检查血管通路、饮食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①注意事项:如透析期间感觉疼痛、头昏,立即告知护理人员;每次透析结束,可在床上静躺12 min,再坐3 min后下床;24 h穿刺部位防止沾水;②血管通路:告知患者如何判断静脉内瘘通畅;内瘘日常注意手臂清洁,保证透析前内瘘处干净卫生;提醒患者日常不可压迫内瘘侧肢体;③饮食护理:提醒患者少食高钠食品,如腌制火腿、酱菜等;烹饪食物前,可先对食物进行浸泡,减少食物中的钾、磷;不过量摄取水分液体,如啤酒、果汁、可乐等;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食物,如肉蛋奶。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心理干预是当前国内外临床广泛应用的干预办法,已有实践研究证明,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研究组患者一共开展4周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第一周:让患者每天花15 min,写下自己的过去现在发生过的“幸福时刻”,记录曾经让自己欢愉的瞬间。包括:①这个“幸福时刻”的发生过程;②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③这个“幸福时刻”给我带来的感受;第二周:让患者认真回忆自己一直想感谢,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机会真正感谢的人,并对这个人写一封感谢信。信中的内容要有:①清晰阐述这件事发生的过程,发生细节;②这件事如何改变了你;③和“那个人”描述自己的现状,并向“那个人”说明时常想到他时的情形,尽可能地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激之情。在患者写完这封信后,护理人员积极开导,令患者尽可能将这封信寄出去;第三周:让患者记录自己帮助过别人的瞬间,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最近一段时间。这些瞬间可能只是举手之劳,也许是自己倾尽全力,也可能只是发生在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如:帮同事带午饭、帮同事解决了工作上的问题、帮人取快递,或是朋友找你倾诉,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排忧解难;记录帮助过的陌生人瞬间。护理人员让患者记录自己的“助人事件”,并在每件事上都记录这件事带来的真实感受;第四周:患者在每日临睡前,花15 min写下这一天发生的让你开心的事,即便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如:买的快递到了、体重控制良好、和朋友聊天很开心、看了一部电影等。记录让你开心的事,要涵括:①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人物;②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③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欢愉。

1.3 判定标准。患者护理前后分别填写抑郁自评分(SDS)、焦虑自评分(SAS)评价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20个项目,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不良情绪越严重;②患者护理前后分别填写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分值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DS及SAS评分比较。两组行各自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SDS评分 SAS评分研究组 护理前 54.66±7.81 58.46±8.28护理后 26.79±6.46★ 25.53±6.28★对照组 护理前 53.54±7.77 58.55±8.25护理后 43.45±7.34★ 46.50±7.33★t组间护理后对比 - 15.061 17.355 P组间护理后对比 - 0.001 0.00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研究组 护理前 62.45±4.34 64.89±4.52 60.68±5.67护理后 89.35±5.52★ 90.02±5.71★ 87.67±7.22★对照组 护理前 63.16±4.55 62.53±4.24 61.36±5.58护理后 76.62±5.64★ 78.23±5.62★ 76.43±6.29★t组间护理后对比 - 15.061 17.355 16.103 P组间护理后对比 -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长期频繁行血液透析治疗、饮食受限以及透析所带来的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一方面会造成患者生理功能遭到相当程度的损坏,另一方面由此引发的沉重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会使得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消极等负性情绪。国内外临床均已研究均证实[3-4],抑郁、焦虑是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的负性情绪,发病率超过二成以上;伴有负性情绪的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治疗依从性低,住院时间长等特点[5-6]。

本文研究证实,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其正性情绪明显优于护理前,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比护理前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护理后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帮助患者恢复正性情绪、激发生活热情、降低其负性情绪。本次心理护理方案中“助人回忆”,可以让患者走进自己的内心,通过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感受,提升自我效能感,最终收获到自我满足、正向情绪。记录下那些“美好的时光”、帮助过的人、每天让自己开心的事,可以让患者更多关注自身,回忆幸福与开心的瞬间,能够有助于激发并强化患者的情绪,潜移默化的让患者树立起积极的生活观。

本研究中,心理护理干预的“助人回忆”是增强患者人际交往的心理催化剂,该心理干预能够有助于患者建立可信赖的人际关系,并提高自己的自信水平,患者回忆帮人他人的时刻,可增强自身的积极体验,实现精神上的自我满足。让患者向那个“感恩”的人写信,可有效使患者抒发其积极感受,这种积极情绪联合移情能力的交替进行,可令患者进一步肯定自己,重拾过去生活中自己的正面评价,最终实现自我调节,推动自我效能感的全面建立。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全面激发患者自身拥有的内在正向潜能,其护理效果更加巩固。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显著改善,治疗依从性更好,护患关系得到体现,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负性组间血液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