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室爆炸后战创伤标准化病人培训构建

2021-07-22 08:44高瑞林涛孟怡辰刘夙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舱室医务伤员

高瑞,林涛,孟怡辰,刘夙璇

(1.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外科教研室/骨科,上海 200003;2.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内科教研室/心血管内科,上海 200433)

0 引言

所谓标准化病人,是指安排一些不是从事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者是患者,在相关的培训之后,能够使之充当某特定患者的角色,帮助医务工作人员或者是医学生逼真模拟某种疾病的特定特征,从而能够行使教师与评价者的职能,结合自己的参与体验,对相关人员的临床技巧与技能进行相应的评价。通过标准化病人的帮助,能够基于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安排相关人员在模拟的情境之中开展角色扮演,有效地提高相关医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其适应能力[1]。然而,目前国内并没有针对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展开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舱室爆炸的背景,招募志愿者模拟骨科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分析医务工作人员应该如何有效应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20年5~6月随机招募志愿者115人,其中男57人,女58人,年龄在23~25岁,平均(23.9±0.45)岁。安排本院有关医务工作人员参与到本次研究过程中来。经过筛选,符合本次研究条件的医务工作人员共有32人,其中男9人,女23人。40岁以下3人,41~50岁25人,50岁以上4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24人,正高级职称4人。文化程度:本科14人,硕士15人,博士及以上3人。负责护理教育的8人,负责护理管理6人,负责临床护理7人,负责心理学的5人,负责临床医学的6人。工作年限:10~20年的21人,20~30年的7人,超过30年的4人。纳入标准:①从事临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专业工作长达10年甚至10年以上;②具备本科以上的学历;③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并且愿意参与本次研究;④了解战创伤标准化病人的相关知识或者接受过有关培训。

1.2 方法。参与本次课题的全体成员积极组建所有志愿者召开相关会议,为志愿者提供相应的真实情境,要求志愿者模拟在舱室爆炸之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病症,例如骨折、颈部受到重伤、头部受伤,甚至是气道梗阻等症状。然后要求参与本次研究的全体人员在面对标准化病人之后展开相关措施。首先,要求相关医务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目前是在舱内抢救还是舱外抢救,从而能够遵循相应的抢救原则,做好相应的抢救工作,避免伤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并且需要着眼于战场环境以及卫生保障资源,正确灵活地开展救治。其次,医务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舱内抢救。在进入舱室之前,应该要了解舱室爆炸的类型以及舱室内部的结构,确定好相应的救治方法以及个人防护措施,一旦发现伤员之后,应该要立即评估其生命体征,迅速识别伤员是否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及时为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伤员再次受伤,在舱内可以通过利用止血带,避免患者出现致命性出血。由于舱室内的环境较为危险,医务工作人员应该要避免在舱室内进行长时间的急救工作。在搬运一些头部或者颈部受到伤害的伤员时,应该要尽可能稳住伤员的头部和颈部,尽可能减少伤员的脊柱活动范围。最后,相关医务工作人员要尽早在爆炸舱室这以外的安全区域开展急救工作,及时了解伤员的情况,评估伤员的呼吸是否顺畅,血液循环是否良好,迅速识别伤员的受伤程度,然后可以利用血压计等了解伤员的血压。对于一些呼吸受到阻碍的伤员,可以通过开放气道的方式使得其气道梗阻的症状有效改善。如果伤员的呼吸不畅,可以利用不透明的包扎物封闭胸部开放性或者是吸水性伤口。对于一些非致命的出血,可以利用加压包扎的方式,在包扎过程中尽可能以无菌敷料包扎伤口,避免伤员受到进一步感染。对于一些骨折、大关节损伤的患者,需要采取制式甲板等进行固定,而对于一些因为窒息、低温等因素导致呼吸骤停的伤员,应该要尽早开展心肺复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2]。

1.3 评价标准。通过标准化病人的评价对比医务工作人员接受培训前后的表现情况,探讨其综合能力提升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在统计过程中,安排相关人员利用SPSS 19.0软件开展分析,利用百分比作为本次研究的单位,通过总人数占比,结合t与P进行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情景模拟结束之后,邀请所有的志愿者积极参与问卷调查,给所有的医务工作人员打分,表现出自己的满意程度。经过对比分析了解到,在培训之前,115例志愿者的满意度只有69.57%,而在医务工作人员接受培训之后,志愿者的满意度达到92.17%。具体数据见表1。由此可见,基于舱室爆炸的背景,积极构建战创伤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方案,能够帮助相关医务工作人员积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表1 培训前后志愿者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舱室爆炸属于突发性事件,很多医务工作人员在面对庞大的伤员的过程中,一时难以有效妥善安排自己的工作,可能会导致医院的相关工作出现混乱的局面,使得很多伤员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战创伤标准化病人的职能包括模拟病人的特点,对相关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评估,并且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通过模拟病人可以使得标准化病人通过对相关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表现的模拟来发挥模拟病人的职能,使得相关医务工作人员能够从标准化病人的身上了解相应的应对措施。而评估者指标准化病人能够根据自己模仿病人的真切感受,提出相应的评分标准,记录在模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发挥评价者的职能。而反馈指导者指的是标准化病人能够充当教学指导者,给予相关医务工作人员充分的意见与指导,通过积极构建相应的培训方案,培养大量的舱室爆炸创伤标准化病人,不仅能够使得情景模拟教学深入到医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内部,同时,有助于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并且能够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增强医务工作人员的自信心[3]。

本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基于舱室爆炸的背景,邀请100人积极参与到本次研究过程中来,通过模拟舱室爆炸之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伤员,进而使得医务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应对突发性事件[4]。在培训之前,通过对所有志愿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其对医务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仅仅为69.57%。而在培训之后,通过标准化病人的观察,其对医务工作人员的满意度高达92.17%。由此可见,通过构建相应的方方案与标准化病人的配合,能够大幅度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使得标准化病人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因此,为了能够使得战创伤标准化病人积极配合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首先,医院在培训战创伤标准化病人的过程中,必须要为其提供相应的事件发生背景。其次,在构建相关的培训方案过程中,医务工作人员要为标准化病人提供一定的评价标准与相应指标。最后,在完成研究之后,医务工作人员应该要积极寻求标准化病人的反馈,很多战创伤标准化病人在参与到模拟情景中有很多的想法,所以医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安排战创伤标准化病人提交相应的纸条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进而能够使得所有的医务工作人员通过战创伤标准化病人的反馈,改正当前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

综上所述,培训战创伤标准化病人使得医务工作人员在面对真实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大幅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挽救伤员的生命。

猜你喜欢
舱室医务伤员
船舶舱室通风控制策略研究
伤员转运
——担架介绍及简易担架制作与使用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新永安”号客滚船整体舱室空调系统设计
致逝去的医务者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无舵雪橇生物学监控与医务监督概述
封闭舱室环境空气中低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分析
浅谈新课标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医务监督
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