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他滨结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7-22 08:44曹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髓系白血病病情

曹鹏

(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山东 威海 264500)

0 引言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成人阶段白血病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仍然以化疗治疗为主,但预后效果并不理想,2/3患者,最终病情复发,演变为难治性白血病,导致患者死亡的最终结局,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CAG治疗方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当前较为常用的方案。在老年患者的病情治疗中,受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造血功能慢的影响,临床疗效比较明显,对患者的病情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在病情治疗方案中,相关药物的使用需要结合老年患者群体的生理特征进行选择,最大程度选择对患者生理状态影响较小、临床治疗效果好的治疗药物进行医疗干预[1]。本次研究中探析常规CAG方案治疗中,增加使用地西他滨药物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样本收录于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共计收录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8例,基于临床治疗方案分组,其中接受CAG基础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基本资料分析:男18例。女16例,年龄区间50~72岁,平均(61.45±1.75)岁;增加使用地西他滨药物的干预的患者纳入干预组,基本资料分析:男19例,女15例,年龄区间50~71岁,平均(61.49±1.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比。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纳入标准: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诊断标准,且经病理确诊为该疾病;患者基本资料齐全,精神状态良好,认知行为清晰,语言交流能力流畅;对本次医学调研内容知晓,且秉承自愿原则参与调研。排除标准:合并存在其他晚期恶性肿瘤疾病、终末期脏器衰竭病症类型的患者;合并存在神经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表达能力欠缺患者;合并存在对本次医疗干预中相关药物使用不耐受患者;合并存在一般资料欠缺、无法联系到患者家属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CAG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中药物有阿克拉霉素(盐酸阿柔比星)[厂家: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0910092;规格:20 mg],治疗周期中,第1、3、5、7 d静脉滴注20 mg;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厂家: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55127;规格:0.1 g×5支)、注射剂量2 mg/kg,治疗期间连续使用10~14 d,每日2次;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厂家: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S20020052;规格:0.9 mL:300 ug(预充式注射器)],治疗周期内,1~14 d每日一次,静脉注射;治疗阶段,若患者白细胞计数高于20×109/L时,暂停G-CSF药物使用[2]。干预组在接受CAG方案治疗期间,增加使用地西他滨药物干预,选择为注射用地西他滨(厂家:连云港杰瑞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143040;规格:50 mg),在治疗剂量15 mg/m2,治疗周期内2、4、6 d接受静脉滴注,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骨髓象等相关指标,根据患者生理状态表现调整治疗方案[3]。

1.3 评判标准。病情缓解率。完全缓解:经治疗,白血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生活体征恢复正常,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部分缓解: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但血常规检查么相关指标依旧异于正常范围;无缓解: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血常规、骨髓象检查缓解效果较差。收集病情干预中并发症发生率的发生类型与发生例数,统计数据内容,对比分析。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抑郁评分量表(SDS)完成患者负性心理情绪评分,评分项目均为20项,分为A、B、C、D四个选项,分值分别为1、2、3、4分,其中SAS评分表标准分分界值为50分,51~59分纳入轻度焦虑,60~69分纳入中度焦虑,70分以上纳入重度焦虑。SDS评分表标准分分界值为53分、54~62分纳入轻度抑郁、63~72分纳入中度抑郁、73分以上纳入重度抑郁。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组间数据对比,评价患者躯体状态、心理情绪、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等相关信息,单项分值0-25分,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意义。研究软件:SPSS 22.0;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n,%)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χ2值、t值校验检验数据。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病情缓解率。干预组患者病情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病情缓解率(n,%)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中,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干预前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同项数据分析中,干预组患者四项生活质量评分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3 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项目 时间 对照组 干预组 t P躯体状态 干预前 13.32±1.24 13.24±1.23 0.2671 0.7902干预后 15.41±1.54 18.11±1.79 6.6674 0.0000心理情绪 干预前 14.37±1.26 14.25±1.27 0.3911 0.6970干预后 15.61±1.49 16.77±1.65 3.0424 0.0034社会支持 干预前 14.41±1.22 14.52±1.31 0.3583 0.7213干预后 16.37±1.45 18.22±1.58 5.0302 0.0000自我效能 干预前 13.35±1.25 13.21±1.29 0.4545 0.6510干预后 15.85±1.47 16.95±1.55 3.0025 0.0038

2.4 患者情绪评价分析。干预后同项数据分析中,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数据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患者情绪评价分析()

表4 患者情绪评价分析()

组别 例数 SAS SDS对照组 34 51.41±2.54 52.61±2.49干预组 34 48.11±1.79 46.77±1.65 t-6.1924 11.4000 P-0.0000 0.0000

3 讨论

老年髓系白血病又称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好发于中年阶段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病理主要涉及髓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性增加,脾脏肿大。大部分患者血细胞中有着特征性的Ph染色体/bcr/ab融合基因,生存期3~4年。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化疗、干扰素治疗、骨髓移植等治疗方式;其中化学治疗的主要目的为缓解病情,通过化学药物干预使得白细胞总数保持在10×109/L,从而实现病情的临床缓解[4]。老年人群由于生理功能衰退的影响,患者肌体造血功能、脏器功能均有着明显的降低,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相关药物耐受性更差。治疗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以CAG方案进行治疗干预,药物组成方案中,G-CSF与幼稚细胞表达的受体结合,促进粒细胞集落形成,加强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灭杀能力;阿糖胞苷能够与肿瘤细胞DNA结合,破坏DNA结构,抑制肿瘤细胞转录;阿克拉霉素进入人体后,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入癌细胞基质,嵌入DNA双螺旋结果,抑制癌细胞DNA的正常转录。CAG联合治疗方案的实施中,三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以不同的药理作用发挥灭杀癌细胞、抑制癌细胞增殖分化、扼制癌细胞转录的效果,发挥强效抗癌的治疗效果[5]。

常规治疗方案中使用的阿克拉霉素药物为蒽环类抗癌药,具有一定的亲脂性,能够通过生理转运进入细胞内部,且维持较长时间的血压浓度;肝药物作用原理为通过嵌入癌细胞DNA抑制核酸、RNA合成,在病情进展G1晚期和S晚期阻断细胞周期,从而有效改善病理症状表现。阿糖胞苷药物属于有机化合物,在临床的医疗价值主要体现在细胞S增殖期的抑制与阻断,通过抑制细胞 DNA合成从而干扰细胞增殖,将其用于癌症治疗中可有效干扰癌细胞增殖与分化,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属于一种糖蛋白类物质,临床医疗阶段,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中性粒细胞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活化干预,可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以帮助机体造血功能的有效改善。同时还能促进巨噬细胞、嗜酸性细胞的生理功能改善[6-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地西他滨,该药物属于脱氧胞苷类似物,有去甲氧基话的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DNA甲基转移酶活性,且抑制效果是传统5-氮杂胞苷药物效果的30倍,使得患者机体受癌细胞抑制的抑癌基因状态改善;地西他汀药物有着极高的抗肿瘤活性价值体现,根据药物剂量的使用不同,在临床价值方面也表现出不一样的结局,高浓度时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患者表现为嗜睡,失语,偏瘫等症状表现停止用药后上述症状会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低浓度时则具有去甲基化作用,可作用于细胞S期的生理干预;对于血液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地西他宾的使用可有效改善恶性血液疾病的症状表现,优化患者生理状态及预后生存质量[8]。在对老年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中,对病情缓解率有着明显的改善,进一步证实地西他滨药物联合CAG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更显著,辅助性促进肿瘤细胞的整体凋亡,有着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9-10]。

研究证实:干预组患者病情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状态的有效缓解;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方案的实施,有利于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四项生活质量评分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生理状态该的改善,有效改善预后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基于老年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促进病情改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促进该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猜你喜欢
髓系白血病病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伊达比星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价值探究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米托蒽醌与地西他滨药物联合CAG方案综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安全性分析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清IL6、C3、C4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