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7-22 08:44孙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七氟醚芬太尼心肌

孙红

(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吉林 梅河口 135000)

0 引言

冠心病在老年人中多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该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例数越来越多。但实践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时可能出现心肌损伤,出现心肌缺血、心梗等情况,危及生命安全。研究显示,科学合理的麻醉方案可减轻此类患者的心肌损伤,对心肌保护有积极影响[1]。丙泊酚在麻醉中使用频繁,但用于冠心病患者可能产生心肌抑制。而七氟醚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心梗面积并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多用于心脏手术中,其用于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麻醉中的研究较少[2]。为彰显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的优越性,进行以下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共纳入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的起始时间为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45例)和麻醉组(45例)。参照组由26例男和19例女组成,患者年龄62~88岁,平均(70.21±4.02)岁,冠心病病程2~8年,平均(5.24±1.31)年;体质量指数20~26 kg/m2,平均(23.23±1.02)kg/m2。麻醉组男24例,女21例,患者年龄61~85岁,平均(70.12±4.00)岁,冠心病病程1~9年,平均(5.36±1.26)年;体质量指数19.8~25.7 kg/m2,平均(23.11±1.05)kg/m2。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基本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超过60岁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3]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手术时间在4h时以上;积极配合医师工作;患者认知功能以及交流能力正常;患者个人信息以及住院记录完整;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或者智力障碍;术前使用非甾体类或者激素类药物;对本次研究相关的麻醉药物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并输注10~15 mL/(kg·h)乳酸钠林格注射液(H11022578;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检测心率、平均动脉压等生命体征。麻醉诱导前给予吸氧,速度为3 L/min;麻醉诱导:依次注射0.25 mg/kg依托咪酯(H32022379;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 μg/kg芬太尼(H42022076;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0.1 mg/kg维库溴铵(H19991172;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给予气管插管,参照组持续输注丙泊酚(H20010368;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血药浓度维持在2~3 μg/mL,麻醉组持续吸入3%七氟醚(H20080681;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两组均持续泵注0.4 μg/(kg·h)瑞芬太尼(H20030197;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3 观察指标。①心肌状态评估。分别与术前、术毕以及术后12 h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使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肌钙蛋白I、B型脑钠肽等心肌状态指标;②血流动力学。监测并记录患者在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min、气管插管后2 min、术中20 min以及拔管时刻五个时刻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③凝血功能状态。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12 h抽取患者肘静脉血进行检查,使用凝血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冠脉痉挛、心梗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认知功能障碍的判断主要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进行评估,评分在24分及以下表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分析。将检验数据输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重复观测资料则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球检验校正为HF法,统计量为F)+两两组间比较LSD-t检验(统计量为LSD-t)+两两时间比较差值t检验(统计量为t)。检验水准α=0.05。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描述。两组间比较为卡方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统计量为χ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状态指标对比。麻醉前,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肌钙蛋白I、B型脑钠肽等心肌状态指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以及术后12 h,两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参照组,麻醉组各指标水平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状态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心肌状态指标对比()

注:与同组麻醉前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肌酸激酶同工酶(U/L) 血清肌钙蛋白I(ng/mL) B型脑钠肽(pg/mL)麻醉前 术毕 术后12 h 麻醉前 术毕 术后12h 麻醉前 术毕 术后12h参照组 45 30.02±3.78 47.26±3.011) 42.32±2.751) 0.25±0.08 1.03±0.241) 0.78±0.221) 4465.32±785.26 5631.17±684.261) 5120.32±521.231)麻醉组 45 29.96±3.95 42.23±2.891) 36.12±2.241) 0.26±0.09 0.77±0.211) 0.63±0.241) 4286.62±754.95 5245.77±572.261) 4813.32±683.631)t - 0.074 8.086 11.726 0.557 5.496 3.091 1.100 2.898 2.396 P - 0.941 0.001 0.001 0.579 0.001 0.003 0.274 0.005 0.005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至拔管时各个时刻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麻醉诱导后2 min、气管插管后2 min、术中20 min以及拔管时刻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注:与同组麻醉前比较,1)P<0.05,与参照组同时刻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指标 麻醉前 麻醉诱导后2 min 气管插管后2 min 术中20 min 拔管时刻参照组 45 45心率(次/min) 84.90±8.89 66.23±7.431) 70.65±10.211) 72.12±5.451) 90.58±4.341)平均动脉压(mmHg) 129.89±14.34 112.90±11.341) 125.32±7.661) 126.56±8.901) 136.89±15.871)麻醉组 45 心率(次/min) 85.67±7.902) 68.43±6.601)2) 72.87±8.701)2) 70.54±6.031)2) 91.21±5.871)2)平均动脉压(mmHg) 130.54±15.042) 115.03±10.431)2) 123.89±10.321)2) 125.30±10.011)2) 134.09±13.891)2)

2.3 两组凝血功能状态对比。术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麻醉组的凝血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凝血功能状态对比()

表3 两组凝血功能状态对比()

组别 例数 凝血酶原时间(s) 凝血酶时间(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术前 术后12小时 术前 术后12小时 术前 术后12小时参照组 45 10.89±0.78 10.00±0.59 17.02±1.04 15.14±0.67 32.95±2.03 33.87±2.12麻醉组 45 11.02±0.90 10.83±0.46 17.10±1.01 16.76±0.49 33.05±2.00 34.01±2.32 t - 0.732 7.442 0.732 7.442 0.235 0.299 P - 0.466 0.000 0.466 0.000 0.814 0.766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发生心律失常、冠脉痉挛、心梗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研究显示,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非心脏手术时发生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4]。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因年龄偏高,其心脏贮备能力明显下降,接受非心脏手术时可能因为供氧不足而出现心肌缺血等不良事件[5]。实践表明,手术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案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瑞芬太尼是一种起效快且麻醉深度易控制的麻醉药物,若手术时间长或者大剂量使用此药物可能增加疼痛敏感度,术中出现躁动等不良反应,术后也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6]。因此此药物一般与其他药物联用,减少用量并保障手术安全。丙泊酚麻醉起效快且代谢速度快,药效维持时间短,实践发现此药物对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但是使用剂量较大,不良反应较多。七氟醚是一种麻醉深度较好的吸入性麻醉剂,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有作用较大。本次研究显示,术毕以及术后12 h,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肌钙蛋白I、B型脑钠肽等心肌状态指标水平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分析(P<0.05),较参照组,麻醉组各指标水平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两种麻醉方案均造成心肌损伤,但七氟醚的影响更小。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肌钙蛋白I是心肌收缩调节蛋白,若其含量上升,表示心肌受损,可作为心肌损伤判断的敏感性标志物。研究显示,B型脑钠肽含量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该指标可作为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价指标[7]。七氟醚吸入麻醉进入体内,可通过线粒体三磷酸腺苷调控钾离子通道,进而促进心肌恢复,同时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患者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8]。

结果2显示,两组患者麻醉前至拔管时各个时刻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麻醉诱导后2 min、气管插管后2 min、术中20 min以及拔管时刻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不同的麻醉方式均对血流动力学指标造成波动,且波动差异不大。提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接受非心脏手术时各项手术操作、拔管操作等均是引起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因素,科学合理的麻醉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各项指标的波动幅度,但并不能完全消除[9-10]。结果3显示术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麻醉组的凝血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小,提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能更好的抑制手术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缓解围术期的血液高凝状态,可改善预后,这研究结果与何永传[11]等研究结果相符。本次研究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分析(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胡汇敏[12]等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应用于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中不易造成心肌损伤,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良反应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差异不大,均较少,建议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七氟醚芬太尼心肌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七氟醚麻醉对患儿发育期大脑的损伤及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七氟醚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