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读懂学生

2021-07-28 02:09郑才连
速读·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

郑才连

◆摘  要: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课堂上读懂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读懂学生,教师才能与学生的精神共振。

◆关键词:关注课堂;以生为本;读懂学生

最近老师们都在讨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这话题。原因到底是在孩子还是老师呢?在一张张可爱充满童真的脸上我找到了答案——是老师。是老师们没有读懂孩子们在课堂上想的是什么,他们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读懂学生是老师首要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读懂学生呢?我認为要关注课堂读懂学生,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读懂学生的起点

读懂学生的学习数学起点,是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没有理解已有的知识状况,而是老师一直在课堂上重复讲解学生掌握的知识,那么这样的课堂是没有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新知之前要先读懂学生的起点。必须以对知识发生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我们才可以有针对性的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精髓,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时,要先了解学生生活中是否经历过与新知有关的知识?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4和5分成两部分怎样分?其实一年级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感知,只是自己没有意识而已。“分与合”部分孩子在幼儿园学过简单的组成知识。在读懂孩子的起点之后,“分与合”的教学思路就比较清晰,实施教学就心中有数了。4和5分成两部分怎样分?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分。4和5有几种分法?就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怎样有序的分?就由教师点拨和引导。这样本节课的难点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突破了。

二、读懂学生的喜好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动力就来源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爱好,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教学,并围绕学生兴趣点设置任务、进行提问、选择教学内容。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课,教材编排酷似简单的几个算式或几句话,教学内容却显得枯燥无味。教学时可以创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游戏、故事或生活中的人和事来贯穿课堂,把整节课的知识点穿起来,学生就学得轻松有趣。教学一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时,结合生活实际来教学。如一(2)班原有学生42人,后来转出2人,第二学期又来了3人,现在一(2)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知道:要算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就必须知道转出后一共有多少人?再算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这样抽象出算式42-2+3=43(人),这样学生就懂得先算42-2=40,再算40+3=43,从而概括出加减混合的算理是:“从左往右”的顺序。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和生活中的人和事来贯穿课堂,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不知不觉得让学生掌握新知。

三、读懂学生的需求

读懂学生的需求就是读懂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在课堂内外善于观察孩子,洞察孩子的言行,捕捉细微的心理变化,通过观察孩子的变化才能及时读懂他们的各种需求。

教师可以在课间活动时找学生交流试着和他们交朋友。如果没有时间我们可以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进行旁注,问孩子为什么会怎样做?要如何解答等,这样慢慢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就知道孩子想的是什么,需要什么。我班曾经有一个学生,父母又常年在外打工,她不和同学玩,也不和同学说话,可是一到上课时就哭,问她只说肚子疼,非要爷爷接她回家去。回到家里就不疼了,一连几天如此。我感到纳闷,就给她的父亲打了电话,一问才知道,原来她不是真的肚子疼,而是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让她有压力,有陌生感,她才不愿意待在学校。知道情况后,我利用课间和午休的时间试着和她交流、沟通,并鼓励她和同学交流、玩耍。慢慢地,她开始主动找同学玩了,也敢跟我说话了,上课时也敢举手回答问题了。看到她在成长中有了微笑,我也感到欣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多么重要!

四、读懂学生的困难

要读懂学生,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交谈以及调查获得详实的资料,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要,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让学生有更多交流表达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努力读懂学生的知识起点,兴趣点,心理特点和学习困难,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三年级《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周长计算学生最容易混淆,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完之后在练习巩固时,可以出这样的题:“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8厘米如果在长方形内剪去一部分,剩余部分的周长一定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重小吗?请画图说明有几种不同的剪法。”这题重在考查过程和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对几种情况的分析思考中,数学思考更加细致,全面,同时本题需要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求周长、平移、割补”等数学知识、技能,更深刻地理解了周长的意义,牢固建立周长概念的表象,学生经历了动手实践操作与动脑思考相结合探索过程,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混淆周长与面积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关注课堂读懂学生,就要以学生为本,要善于观察孩子,洞察孩子言行,读懂孩子的需求。只有读懂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才能喜欢学习,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做法和体会
“语文”应该是学生的“语文”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