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路径研究

2021-07-28 20:05田梦茹张军生
速读·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

田梦茹 张军生

◆摘  要:高校大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加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网络环境监管不完善、教育主体受限、形式相对单调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高校根據其教育现状探索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路径

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下,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加强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路径探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内涵及重要价值

1.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独特内涵

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当前,我国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获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世界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爱国主义也有其独特内涵。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阐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展现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将党和社会主义相关内容渗透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培育人们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拥护和信仰。

2.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爱国是新时代大学生最鲜明的主题,“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注重强化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践行理性爱国主义行为,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是“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对培育高校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高校大学生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将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推上了时代的潮头,他们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仅在2020年这特殊的一年中,我们便深切的感受到高校大学生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所贡献出的庞大力量。当今“后疫情时代”到来,高校大学生仍然在各个岗位,特别是志愿岗位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国家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巨大支持,日益显示出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逐步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研究成果数量稳步上升,高校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巩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目前的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敌对势力有意进行文化渗透,高校大学生辨识能力较弱

进入新时代,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愈加密切,各国间的互联互通也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愈加深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高校大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成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向外灌输本国价值观念,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内容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而且由于现今网络监管并不十分完善,互联网中存在一些“黑色地带”,高校大学生在浏览和查阅信息时,极易受到影响,冲淡自身的爱国情感,影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作为当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客体以及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人才储备,高校大学生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如何在庞大的信息流下坚守本心,保持一颗赤诚之心,怀抱爱国热情,投身于未来的国家建设中,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2.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体受限,教育形式相对单调

当前,我国国内的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依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但在实施过程中,思政课与原本的教育目的渐行渐远,作为思政课授课主体的专业教师,授课偏重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内容浮于表面。这也就造成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兴趣平平,多为学分和期末考核而参加,根据华中师范大学李雪碧对我国东南地区部分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调研,有77.5%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从来不会主动学习思政知识,平时基本不会翻阅思政课本”,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其次,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体范围狭窄,多为高校教师,甚至可以进一步缩小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作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对象的高校大学生并未转变为教育主体,实现自我教育,反而仍是作为教育客体,被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再者,当前我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偏重课堂讲授,形式较为单一。根据李雪碧的调研,有55.9%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课堂比较枯燥乏味,教育效果非常有限。

3.部分高校大学生爱国信念缺乏,爱国行为较为盲目

高校大学生作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客体,自身的爱国信念比较模糊,爱国行为也缺乏理性。20世纪以来,高校大学生的非理性爱国行为频发,例如2008年发生的“抵制家乐福”事件,有不少学生在并不完全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就参加了静坐、抗议、集会、游行等抵制活动。在新时代,互联网因其信息获得的便捷性以及发表的匿名性,成为青年大学生发表言论的主阵地。在频发的网络爱国主义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网民思想单纯、行为激进,将爱国理解为偏激、强硬的表达,一些非理性的爱国言论在网络中肆意传播,如在网络上恶意诋毁别国发展、网络暴力、污化英雄等,这些自以为是“爱国言论”的表达,僭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污化了爱国主义,不仅损害了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还抹黑了我国的国家形象。

三、优化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路径的探讨

1.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发挥互联网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的。所以,在享受世界经济发展成果和抓住重要机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以辩证的思维和方式来看待新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虽然会不可避免的受到网络上良莠不齐信息的影响,但高校应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辨识能力,使高校大学生在心中牢牢筑起一座坚实堡垒,坚定自己的爱国信念。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将影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不良信息驱逐出去,使网络世界成为一方净土,彻底消灭网络监管的“黑色地带”。

2.改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扩大教育主体

高校首先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以课堂为主,其他教育方式为辅,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是高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途径,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之中,是既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有利于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入脑入心的重要举措。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最重要的是加强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使爱国主义首先真正融入教师队伍,让教师拥有高度的爱国热情和爱国信念,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其次还应创新高校思政课教育方式,使爱国主义不光存在于课堂,存在于教师的讲授中,还应存在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影片、党史、国史教育中,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教育效果。在改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时,还应注意教育主体的扩大。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体不仅包括高校教师,更应包括大学生自身。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班级、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组织,更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减少高校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排斥心理。同时,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更具有针对性和深刻性。在进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时,还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纪录片、动画、电视剧、微信推送等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教育充斥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其通过隐性渗透的方式潜移默化的产生效果。

3.强化高校大学生爱国情感,践行理性爱国行为

在强化高校大學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时,高校大学生内心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接受程度是教育产生效果的重要基础,因此,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转变。高校辅导员、各专业课教师应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其与学生生活、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对爱国主义内容的好奇心,以此进行主动思考,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学校也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张贴爱国主义标语、宣传资料等,建设爱国主义校园氛围。高校大学生也应将爱国情感与理性爱国行为相结合,学会冷静分析、明辨是非,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勤于思考,以一颗成熟理智的心关注时事。同时,更应关注自身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将爱国主义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家繁荣和富强做贡献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12):8-13.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5-1(01).

[4][5]李雪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李琼.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J].思想理论导刊,2017(04):143-147.

作者简介

田梦茹(2000.01—),女,汉族,山西长治人,大连大学历史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张军生(1981.11—),男,汉族,河南巩义人,讲师,大连大学人文学部组织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金资助: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1258192);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7BSZ002)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大连市社科联2020年研究课题(2020dlskzd278)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路径研究——以大连地区高校为例;大连大学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2020SZJY-ZD010)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