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数学章节拓展提升专题设计

2021-07-28 01:00黄秀东
速读·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设计与实践学科素养校本课程

◆摘  要: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新课改”的今天,各学校都在研发校本课程,我校也组建了校本课程研发团队。我校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思路为“分层教学与变式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本人带领我校数学组校本课程研发团队,结合本校学情,整合不同版本教材,每上完一个章节的知识之后,特别设计了章节拓展提升专题,并不断调整加以完善,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与实践,渗透新课程理念,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情的校本课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章节拓展提升专题;设计与实践;分层与变式;学科素养

自2014年起,本人先后在八个初中班级的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索与实践,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情的校本课程。具体操作如下:

一、研究学情

我校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但数学思维还有待整体提高。目前大部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遇到稍难一点或灵活一点的题目无从下笔。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的拓展提升比较感兴趣。因此,研发出一套极具个性化、适合我校学情的数学校本课程势在必行。

二、前期准备工作

(一)学习理论、研究教材

1.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为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汲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2.以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学习”理论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方法的优化,提升学习效率。

3.反复对比研究近年来桂林市使用过的不同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如:旧人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新人教版(2012版)、湘教版等九义教材,相互借鉴,取其精华。

(二)合作小组及帮扶队子的建立

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把每个小组成员按基础好坏由小到大编号,并结成小组学习帮扶队子,如:1号和8号,2号和7号对接,及时进行帮扶辅导。

三、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初中数学湘教版九义教材(2018版)七年级至八年级每一章节拓展提升专题的设计作为实践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

(一)设计固定的专题模板

结合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呈现了分层教学变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思想,着重体现“分层” (如:A、B、C层),阶梯式训练学生的思维, 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计算、逻辑推理、书写演绎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二)进行教后反思

教学中在每节课上完之后,深度反思教学设计的题量是否过大?难度是否安排得当?评价内容是否科学合理等,并不断作出调整和完善,及时进行第二次备课,同时组织数学组团队经常进行集体备课。

四、教学探索与实践取得的成效

1.专题设计的内容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题目设计由浅入深,控制好“量”(题量)和“度”( 梯度、深度、广度),层层递进,设计上着重体现分层教学变式教学相结合的思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内容设计上注重教材前后(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循序渐进,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探究,概括出各题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更能扎实、有效地掌握每个章节的数学知识。

3.培养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通过章节拓展提升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整体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类比归纳、分类讨论等数学思维,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演绎解题及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自主探究问题的习惯,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4.物化生成适合学情的案例集,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章节拓展提升专题是我校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探究与实践,反复修改和完善,把所设计的章节拓展提升专题案例打印成纸质稿并装订成册,物化生成一整套极具个性化、适合班级学情的案例集,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研究思路和方向,并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五、教学效果反馈与反思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及时跟踪反馈所授课的班级成绩,与同类班级相比,无论是月考、段考,还是期末考试,我班数学成绩的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均明显高出很多。优秀人数所占全班人数比例较高,不及格人数在合理数据范围之内,从而实现了最大限度地控制了以往从七年级下册开始出现的两级分化。

六年以来,本人带领团队积极研发,并在教学中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设计出了一套符合本校学情的校本课程,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研究思路和方向,也为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提供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原理:課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范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重庆:重庆出版社.

[3]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简介

黄秀东(1979.11—),女,汉族,广西桂林市人,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研发。

猜你喜欢
设计与实践学科素养校本课程
大学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设计及实践
中专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