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情感,激发情趣

2021-07-28 01:02李倩
速读·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李倩

◆摘  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潜在的悟性与灵性,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培养情感;激发情趣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结晶,是古代文学阆苑中最馥郁芳香的一块园圃。而被选入教材的古诗词,更是千百年来被世人传诵的名篇佳作。学好古诗词,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词的创作距离我们时间久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怎样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再现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情感美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造意图等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反映了诗人在长安受排挤被赐金返还东游齐鲁时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心情,杜甫的《旅夜书怀》则抒发的是异乡漂泊颠沛流离的凄苦情怀。苏轼一生屡遭挫折,壮志未酬,但他豁达开朗,所以就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奔放的感情;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虽受苏轼影响很大,但他受与歌女交往的生活经历的影响更大,所以才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婉约清丽的柔情。就是同一个人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前后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也会不同,李清照南渡前,夫妻恩爱,生活美满,就有《如梦令》中“沉醉不知归路”的欢乐开怀;南渡后,丈夫病死,国破家亡,才有《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凉心境。

这类诗词教学,可以再现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领悟诗人的感情。

二、描绘诗词美景,领略诗词的形象美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请看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诗中那翱翔山前的白鹭,红艳欲滴的桃花,碧水流动的春天,往来翕动的游鱼,斜风细雨中忘我垂钓的渔翁,构成了一幅红白相间、青绿相映、动静相和、物我相融的秀丽、惬意的画面。“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意盎然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落日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国雪景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牧歌图……这些都是诗画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典范。

古诗词所展示的画面都很美,在教学中借助想象或多媒体再现这些画面,可使学生在领略诗词形象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余映潮老师在这方面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教学《过故人庄》《游山西村》两首律诗时,余老师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进行这样的再现——诗人啊,一个明朗的春日,在青山绿水间漫步,清澈的山泉在曲折的山谷间汩汩穿行,山路蜿蜒,一路春光,啊,又一个美丽的村庄在前头。在老师的启发下,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说道——诗人啊,你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缕和谐的阳光照在窗子上。空旷的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园里蝴蝶在飞舞,花儿把菜园子装扮得多么美丽。你手里拿着酒杯,在和朋友畅谈今年的好收成。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读懂了原诗,读出了画面,而且读出了诗的情趣,真正读出了诗味。

三、重点分析讲解,欣赏诗词的语言美

诗词的形象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要把握诗歌的形象,领悟诗歌的感情,必须分析诗歌的语言。

古诗词的语言凝炼、含蓄、优美,要让学生细细体味。可以抓关键词分析,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只要抓住重点词“坼”“浮”解读,学生就能体味到,广嘉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两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庄子说过:“水之积也不厚,而其负大舟也无力。”洞庭湖能负载日月星辰,则湖水之丰厚简直到了驚人的程度!可以抓关键句分析,白居易《琵琶行》中心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抒发的是人生的感慨;柳永《雨霖铃》关键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表达的是对恋人的思念。可以对比分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和《将进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但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显低沉。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出了一幅明月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的雄浑情景和浩瀚气势。细细品味,我们会很容易发现本诗是写诗人垂暮之年漂泊的凄苦境况。而广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流离的凄苦心情,以乐景写哀情。

四、指导朗读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些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通。”可见,古诗词教学中加强朗读及朗读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师的吟诵下,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吟诵的境地,或划分节奏,或揣摩语气,问出“明月几时有”的疑问,读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其文越来越清晰,其情越来越浓郁,其境越来越优美,无时无刻不在撩拨、叩击学生的心扉,诱发着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着学生的创造力。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在头脑中被酝酿,被定格,一股将无形诗变成有形画的欲望被点燃。同时,古诗词的语言凝炼,风格多样,或飘逸豪放,或沉郁顿挫,或含蓄委婉,或浪漫绚丽,在不断的诵读中才可以真正体味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品味字字珠玑,解悟句句箴言,体味种种感情。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有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潜在的悟性与灵性,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才能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浅析音乐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