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急救中心新冠疫情转运体系建设成效分析

2021-07-29 06:35王艳倪卫荣管永青沈寅朱进韩大鹏王海林李春兰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急救车驻点昆山市

王艳 倪卫荣 管永青 沈寅 朱进 韩大鹏 王海林 李春兰

王晶3 方东4 鲁靖5 吴福荣6 徐盟7 张立庆8 陶秀萍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肆虐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造成了生命威胁,是人类面对生存环境演变与采取的科学防疫手段和适应能力的持续对决。院前急救是疫情防控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首要环节[1-4]。昆山市急救中心在昆山政府部署防控COVID-19的指挥、行动链条中突显功能[5],在院前急救功能的发挥中加强规范、严格的防控措施,确保人、车、环境安全。在COVID-19严控期、外来输入患者、中高风险高发地入昆人员管理及昆山市区突发密切接触者转运工作量骤增等阶段性变化中始终保持科学布控、前馈管理、严格监管,制定出今后预防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管理办法。笔者总结急救中心应对疫情防控的方法,与院前急救同仁交流。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资料由昆山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COVID-19疫情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提供。昆山市急救中心现有56辆急救车,9辆负压车,COVID-19疫情转运专职人员73名,其中医师18名,平均(38.12±3.56)岁;护士15名,平均(36.35±6.34)岁;副高职称10名,中级职称7名,初级职称16名;驾驶员40名,平均(43.12±3.67)岁;社会资源力量来自昆山市公交公司,驾驶员共55名,平均(41.34±3.17)岁。

(二)方法

参与昆山急救中心部署防控COVID-19的指挥、行动管理中,收集急救科、调度科、培训科日常疫情防控工作中各岗位执行情况及资料;将社会资源力量恰接部署以及国家卫生文件条例的指导意见及时落实工作细则中综合分析其转运机制成效。

(三)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转运车辆及人员安排

根据转运对象的主要问题:核酸检测结果、是否发热、有无湖北等疫区旅居史、疾病严重程度等安排随车人员,依据转运过程中的感染风险予以不同等级的防护装备及应对手段[6]。转运疑似和确诊患者按特殊防护标准执行[7-9],选用负压型救护车进行转运,使用负压隔离仓,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传播与交叉感染[10-11]。中心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转运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12],结合昆山市实际情况参考院前急救专家共识[4],制定转运流程,设定转运方舱,购置负压车7辆。见表1。

表1 昆山市急救中心COVID-19疫情转运车辆工作安排及流程

(二) 社会支持力量

疫情严控期各卡口转运量骤增,昆山公交公司及时改装7辆中巴车转运,值班39 d完成1 317次转运。

三、讨论

(一)疫情转运信息管理

初期转运信息反应时间平均(5.16±3.14)min,指令下达通过电话和微信,经手单位多,信息下达迟缓,常态化转运全部使用网络微信派单,转运信息反应时间平均(29.12±4.26)s,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P<0.05)。疫情期负压车驾驶员接受命令至出警时间平均为(1.34±0.41)min,院前急救质量管理中要求指令下达至急救车出警时间<3 min,其出警速度之快捷是疫情转运机制最大亮点。

(二)COVID-19防控相关知识与个人防护技术培训与演练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的通知》[13]及专家共识[14],对转运人员进行不同人群对COVID-19环境污染的暴露风险等级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进行培训,制作正确佩戴口罩、穿脱隔离衣、穿脱防护服的操作及急救车消杀流程和正确洗手等相关视频,在急救中心员工微信群中播放。按照国卫应急函(2020)384号文件开展COVID-19疫情转运演练,根据要求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实践,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要求,先后完成桌面演练1场次,单项演练3场次,示范性综合演练2场次。每季度组织医疗专业人员开展COVID-19疫情质量控制[15]、发热患者管理[16]及抢救措施与急救服务体系建设[17-18]学习。

(三)物资管理

2020年1月24日接到昆山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2019-nCoV防控文件后,严格管控防疫耗材的使用,成立专科专人每日登记管理并上报领导,对于2019-nCoV疫情方舱转运驻地安排专职护士发放,按照三个级别防护用品的配置标准分类打包成定数包[19],对防护用品使用日登记,每日结算汇总[20]。物资储备库根据高峰期每月实际消耗量作为储备量,采购量以保持储备量基数的差额为依据定期采购。前瞻性管理是2019-nCoV疫情转运机制第二亮点。

(四)院感管理

为实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sisease 2019,COVID-19)转运期间医务人员“零感染”和转运对象“零交叉感染”的“双零”目标[21],各科室每月开展防护用品使用培训。工作单位划分清洁区域与感染区域。驻点负压车转运后必须接诊院内消杀(传染病医院),转运对象必须戴口罩,转运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视为感染性垃圾,投放到接诊单位相关处置点,各驻点安排护士监督检查。中心备有感染性医疗废弃物暂存点,每日定人定时转送至昆山市医疗废弃物管理中心;环境消毒安排护理组专班、专人对一线急救车、办公室、更衣室、食堂、物资储备库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并登记;外来人员测体温、苏城码、佩戴口罩登记等管理。购置过氧化氢消毒器用于车辆消毒。

(五)社会支持力量

2019-nCoV严控期间昆山市公交公司55名驾驶员志愿者支援转运,中心给予一周持续培训,内容涉及三种防护级别的相关技能及2019-nCoV疫情转运流程、急救车消杀流程的演练,通过老师指导,个人操作,公众号急救操作视频播放等手段巩固防疫知识,确保人、车、环境的安全。每季度对其进行复训,随时待命备用。

(六)接驳点疫情防控转运方法

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后,急救中心结束社会支持转运。在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定的隔离点转运驻点,负责配合完成上海机场外来输入人员排查、隔离、转运工作;在市区设立急救方舱转运驻点,负责完成北京、青岛、新疆等新中、高风险地来昆人员的排查、隔离、转运工作。按照远离住宅区、出警便捷、车辆消杀方便等指标安排驻地,配备负压监护急救车,转运人员完成转运后及时汇报,全程信息收集分别报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科,急救中心指挥部、调度中心。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车常态化管理

2020年7月全国疫情严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转运常态化管理为平战时期精准调度、命令指派、专车专人驻点快速反应、急救物资供应、急救人员车辆防护消杀等环节提供关键性支持,是转运机制最大亮点。第一是信息管理[22]:中心领导及急救科室主管24 h执勤分班制直接管理下达命令,采用企业微信办公软件分级建立2019-nCoV防控核心微信群、各工作小组成员群,所有信息快速响应转发,要求信息指令编码、指令明确落实到人,要求信息有传达、有回复的闭环管理,指令下达至转运结束信息收录调度室保存。第二是转运方舱管理:定点定人定车转运,转运点远离市区,转运人员配置驾驶员3名,排班值班2周后调换,危重患者安排备班急救医护参加转运,突发大量转运工作立即启动社会支持力量。第三是物资保障:设置急救物资三级库管理[23],分别是应对24 h常规出警一线急救车物资供应的物资储备小库房和中心所有急救车物资供应的大库房及突发卫生事件医疗保障物资储备库,做到专科专人管理。在原急救车辆配置基数中新增3种防护级别所用物品各4套,要求定数量、定位置、定期检查、定人管理、定期培训操作考核,在人、物、能方面常抓不懈,从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24]。第四是车辆管理:负压车具有特殊装置和功能,要求驾驶员使用前做好检查,使用时按照规范操作,使用后做好消毒保养工作,使之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25]。采取定位定车定人每班消毒、检查登记,定期保养测试功能,建立负压车管理档案且每月开展业务培训。

(八)总结

昆山市急救中心在2019-nCoV疫情防控转运中得到政府大力支持,转运中指挥部署流程、人员配备、车辆配置、信息管理、防护级别、防护用品配置管理、2019-nCoV疫情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及急救演练、社会资源规范管理等方面的运作科学合理,防控水平规范实效,确保人、车、场所安全;设置转运方舱A、B驻点确保城市安全,防控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推行常态化管理对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有着前瞻性指导作用。其设备及人员应急能力得到考验和最真实的锻炼,为今后长足发展[26]奠定基础。常态化转运管理机制在日常工作进一步检验完善,以逐步提升应急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急救车驻点昆山市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活动掠影
政府疏忽,巴新预算漏了急救车
新课改下昆山市初中体育课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及分析
昆山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调查与问题对策研究
改良三腔二囊管固定法在急救车转运中的效果观察
利用远教站点,落实驻点干部带学
随县教育局与帮扶户“结对认亲”
给急救车“让道”,为生命“保驾护航”
2300名干部进村“串户”办实事
“一线为民”的庐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