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四排赫哲族村经济从渔猎向多元发展研究

2021-07-30 09:15任秀欣栾声越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渔猎渔业生产赫哲族

任秀欣,栾声越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0 引言

赫哲族人民主要生活在我国黑龙江省边陲,是跨界而居的少数民族,依水而居,主要以渔猎为生。“夏捕鱼冬捕貂”是赫哲族人生活的写照。经过调研得知,现在四排赫哲族村的经济是多元发展的,对其经济发展变化需要进一步探究。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四排赫哲族村渔猎经济从盛到衰

1.1 狩猎经济的从盛到衰

四排赫哲族村早期经济以狩猎为主,主要产品为貂皮和鹿茸。当地居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狩猎工作。可以说四排赫哲族村在产品商业化之前,狩猎是唯一的发展经济领域。当地狩猎产品除了居民家用,更多用于交易,可换回其他用品。通过以物换物的形式,改变了四排赫哲族村的生活条件,同时又促进了狩猎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赫哲族的狩猎生产面临危机,主要是因为狩猎资源减少。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在20 世纪30 年代,赫哲族传统狩猎规则受到破坏,出现滥猎的情况,貂和鹿逐渐稀少。我国1948 年开始实行土地改革,赫哲族居民得到了生产资料与土地,猎枪上缴政府。1952 年开始,政府为了扶持四排赫哲族村传统狩猎经济,每个集体发放几只枪,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狩猎,以此维持赫哲族传统生产习惯,重视“劳得玛发”的组长地位。进入60 年代后,国家大量建立国营农场,开发“北大荒”,外来人口大量进入。1947 年到1949 年第一批公营机械农场诞生;1954 年到1956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集体转业,由八千官兵组成了垦荒大军,此时铁道兵部队又有七个师复转官兵到北大荒安营扎寨,开荒造田;1958 年中又有两万人来到荒原腹地。三次大规模的垦荒建设,四排赫哲族村中也建立了国有农场,狩猎资源大幅度减少,日渐枯竭。加上国家实施的“野生动物保护政策”,将经济价值较高的梅花鹿列为禁猎动物,慢慢地,四排赫哲族村中的居民逐渐放弃了狩猎生产,转向渔业生产。自此赫哲族村走向渔业经济,狩猎经济逐渐失去意义。

1.2 渔业经济的从盛到衰

第一阶段,渔业经济逐渐繁荣。自1948 年开始,受国家政策扶持,四排赫哲族村逐渐走向繁荣,居民开始进行渔业生产。但是在刚开始兴起渔业经济的时候,受经济实力影响,家庭中使用快钩较多,很少使用网具。1950 年到1956 年四排村中的捕鱼工具已经归个人所有,并以两个或者三个家庭为单位一起捕鱼,劳动力多的家庭则是自己生产。1956 年随着全国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四排赫哲族村的居民加入高级社,私有的渔具被卖掉,由高级社拿出资金统一购置渔具,根据居民生产需求按劳分配。当时的高级社捕鱼队包工包产,制定每年生产任务,超出的部分80%归社里,20%归捕鱼队。

第二阶段,渔业经济逐渐衰退。20 世纪50 年代末,四排赫哲族村全部实现了集体所有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四排赫哲族村生产大队开始实施农副业并重经营,在狩猎与捕鱼季节也抽出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60 年代初国家重视粮食的生产,更多劳动力开始农业生产,制约了渔业生产的发展。自此,四排赫哲族村的渔业生产呈下降的趋势。

第三阶段,渔业经济的彻底衰退。从1963 年到1978 年,四排赫哲族村的渔业投入有短暂的增加,但到20 世纪80 年代末,以渔业为生的赫哲族村生活水平逐渐下降,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1988 年当地渔民的人均收入还不足300 元。究其原因,第一,80 年代初兴起养殖业,需要大量的鱼类饲料,生产厂家为了谋取暴利,违禁捕捞,损害幼鱼苗,影响鱼的繁殖与生长。第二,当时四排村捕鱼专业户增多,人均捕鱼量降低。第三,受自然环境影响,多处湿地被开垦,鱼类资源骤减。

2 四排赫哲族村现代多元经济发展

2.1 农业经济发展为主导

渔猎经济衰退后,四排赫哲族的经济发展变得多元化,其中农业是最关键的,经过对经济转型前后四排赫哲族人口分布情况(表1)的分析,清晰看到四排赫哲族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自转产以来四排赫哲族村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农业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格局,即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产生了一批种田大户。

表1 经济转型前后四排赫哲族人口分布情况

2.2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赫哲族具有很多特色传统文化,主要来源于渔猎活动,赫哲族人民传统文化与生活习俗就是渔猎生活的体现。赫哲族旅游行业突出当地特色文化,将这些具有生命力与吸引力的文化呈现出来。如果失去了渔猎经济这一因素,赫哲族旅游行业就会失去民族特色。在自然资源大幅度减少的现在,很多生物资源枯竭,传统渔猎产业虽然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产业,但是其文化被继承,在旅游产业中大放光彩,通过艺术手段再现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另外,第二次转产后,国家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力度,不再开垦荒地,此举促使赫哲族村增加耕地面积,缩减了渔猎经济。在此背景下多种经营产生。四排赫哲族村就是通过多种经营的途径发展旅游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四排赫哲族村借助自然、人文等优势提升旅游文化品质。

如今四排村已经建立了四排风景名胜区,积极开发赫哲族农家乐等旅游活动,并已初具规模。还建设了四排赫哲族风情园,为赫哲族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途径。另外还在旅游区域开展“河灯文化节”“乌日贡”等活动,加强对四排村特色文化旅游的推广,利用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与民俗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到此旅游。

2.3 渔业变为兼营

四排村中大部分的赫哲族家庭还保存着一些渔具,偶尔从事渔业生产。但是总的来说渔业经济已经不是赫哲族人发展的主要产业,只是多元化产业格局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据调查,当下四排赫哲族村居民中没有家庭是以渔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渔业已经成了副,渔业生产已经失去以往的主导地位。

2.4 招商引资项目

2.4.1 鱼产品深加工

饶河县四排赫哲族村紧临乌苏里江,此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未被污染的大江之一,从四排赫哲族村中可看到江的东西两岸,江东岸山水相映、峭壁陡立,是一番独特的景象。乌苏里江盛产大马哈鱼,因此拟在此建立乌苏里江鱼产品加工厂。估算鱼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500 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实现销售收入400 万元,利润200 万元,投资3 年收回成本。

2.4.2 玉米烘干项目

四排赫哲族村人少地多,地势平坦,适合耕地,人均种植面积高达20 亩(注:1 公顷等于15 亩),可进行大型机械化作业。近几年粮食的价格也在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特别是玉米产量大大提升,2018 年全村玉米播种面积超过3.2 万亩,总产量达到1.85 万吨,但是在销售方面,因为玉米水分问题不能被粮库回收,所以只能卖给粮贩,整体效益不高。政府为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在四排村村西的位置建设了3 000 平方米的玉米烘干塔厂,总投资156 万元,在玉米烘干塔厂建成后,农民在卖玉米的时候每千克能多卖两角钱,这样一年可增收100万元,同时工厂建成后还可以解决四排赫哲族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以此增加四排赫哲族村居民的平均收入。

3 结语

综上,对赫哲族村经济发展的分析,对掌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有重要意义。四排赫哲族村在赫哲族传统渔猎经济基础上进行改革,向多元化经济发展,并不断摸索开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但能更好地发扬赫哲族传统文化,还可为其经济繁荣发展,落实“兴边富民”政策提供参考性意见。

猜你喜欢
渔猎渔业生产赫哲族
满语渔猎词语butha初探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不听批评的周厉王
『青铜之繁』——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新时期赫哲族渔猎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基于加强渔船管理工作确保渔业生产安全的研究
忻城县渔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福建顺昌县水技站借力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服务当前复杂气候渔业生产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白城市水利局积极加强春季渔业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