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21-07-30 07:54栏目主持庞凌波
世界建筑 2021年7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

栏目主持:庞凌波

2021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顺利举办

第四届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于2021 年7 月7-13 日顺利举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UNESCO 世界遗产中心及ICCROM-IUCN 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共同组织,并与ICOMOS 合作开展(图1)。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委会参与了本届论坛的组织策划及概念文件编写。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自2017 年创办以来,致力于加强合作、着眼于实践进取,构建起一个提升和推广全球遗产保护的原则、标准、研究、负责任的实践以及创新的国际网络。本届论坛主题着眼于如何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保障遗产在疫情蔓延和气候变化等环境下的延续性。论坛通过线上方式邀请了来自56 个国家的90 余名遗产地代表齐聚福州,用新的形式延续传统,并提高世界遗产管理者网络的韧性和活力。□

第14届建筑物理学术大会顺利召开

7 月8-10 日,第14 届建筑物理学术大会于河北雄安新区召开,大会主题为“绿色、健康、低碳、智慧”,旨在进一步推动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发展,积极响应我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和努力实现“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气候行动目标(图2)。大会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支持和中国建筑学会指导。清华大学张寅平教授、林波荣教授,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孟庆林教授等8 位专家作主旨报告。同期还设有24 个平行分会场,涵盖建筑热工与节能、建筑采光与照明、建筑声学与噪声控制、城市微气候等主题,获得业内热烈反响。□

第27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巴合作论坛暨中国展在京开幕

7 月12 日,由国际建筑师协会、巴西里约世界建筑师大会组委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举办的第27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巴合作论坛暨中国建筑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张家湾未来设计园区顺利开幕。北京市市委副书记陈吉宁市长,巴西里约市爱德华多·帕埃斯市长、国际建筑师协会托马斯·沃尼尔主席、中国建筑学会修龙理事长和巴西建筑协会玛利亚·伊利萨·巴普蒂斯塔主席为论坛开幕致辞;修龙理事长、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陶志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徐全胜、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建、中国展总策展人孙宗列见证开幕仪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教授、里约大会执行委员会总干事伊戈·威特耶迈担任学术沙龙主持。中国建筑展览的主题为“理性·人文——开放多元的中国建筑”,受疫情影响,展览由线上、线下两部分组成。□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拉脱维亚馆正式开放

近日,第17 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拉脱维亚馆正式开放,通过一个名为“这不是给你的!是给建筑的”装置,旨在探索人类对技术的抵抗(图3)。拉脱维亚国家馆由NRJA 策展,展览邀请参观者进入一个被黑色塑料管网包围的典型的房屋空间。它在最初进入时看上去非常阴暗,但随后就会逐渐点亮友好的灯光。管道用灯光对人类的存在作出反应,而游客的脚步声则被人工放大,发出熟悉的木地板的吱吱声。NRJA 提出一个观点:尽管先进的技术可以用来为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但它们也可能不被需要或令人困惑,导致居民会在家中抵制使用这些技术。考虑到这一点,以及哈希姆·萨尔基斯(Hashim Sarkis)提出的双年展总主题“我们如何共同生活?”,NRJA 的装置试图回答“如何与机器共同生活”。□

大禹纪念馆品鉴会在浙举行

7 月5 日,“走向平衡——大禹建造记”,即大禹纪念馆品鉴会在浙江省绍兴市大禹陵景区新落成的大禹纪念馆隆重举行(图4)。品鉴会由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与绍兴大禹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董丹申对大禹纪念馆作介绍,何镜堂院士、魏敦山院士等10 余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纪念性文化建筑和古城更新保护进行交流和讨论,为绍兴古城保护和发展提供指导意见。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省建设厅、绍兴市委市政府、绍兴市文旅集团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品鉴活动。□

工业建筑论坛在京举行

7 月6 日,“工业建筑——生产和效率的美学”论坛在北京天恒大厦举行(图5)。西班牙驻华大使馆一等经济商务参赞卡洛斯·托塔拉(Carlos Tórtola),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黄星元等致开场辞。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首席专家傅绍辉任主持。

演讲环节,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书兴以“工业建筑的有机生长和空间织补”为题,第一空间投资发展中心副总经理庞丽娟以“硅巷模式如何更好生长”为题,德国gmp 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兼执行总裁吴蔚以“寻求工业和建筑美学的高度融合”为题,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董霄龙以“工业建构——基于效率的工业美学建构”为题,分别做了学术分享。傅绍辉、刘书兴、吴蔚、董霄龙、罗宇杰等几位嘉宾进行了圆桌讨论。□

当代MoMA将推出“再利用、再更新、再回收:聚焦中国的最新建筑”展览

近日,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发布了最新展讯,将于2021 年9 月16 日 至2022 年7 月4日举办“再利用、再更新、再回收:聚焦中国的最新建筑”展。该展览聚焦于新一代中国建筑师对社会和生态可持续所做出的贡献。展览选取了8个项目,从工业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到回收建筑材料的再利用,以及对传统建筑技术的当代诠释,这些项目讲述了中国建筑师如何利用多样的建筑手法,通过非侵入式的建筑来振兴乡村或地区经济。本次展览包括了业余建筑工作室、创盟国际、大舍建筑、DnA 建筑事务所、朱锫建筑事务所、直向建筑和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作品。由菲利普·约翰逊建筑与设计首席策展人马蒂诺·斯蒂尔利(Martino Stierli)和建筑与设计系策展助理埃万耶洛斯·科奇奥里斯(Evangelos Kotsioris) 筹划,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教授担任策展顾问。□

清华建院师生团队荣获首届“AECORE杯”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第一名

6 月19 日,由中国测绘学会等主办的数字孪生应用技术高峰论坛暨广联达“AECORE 杯”数字孪生应用大赛颁奖典礼落下帷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生团队的参赛作品“健康城市下的疫情常态预警平台”荣获大赛第一名,党安荣教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项。参赛团队由规划系博士研究生田颖、马琦伟、吴冠秋、张智和硕士研究生黄贵恺同学组成。现场颁奖环节由中国科学院及国际欧亚科学院童庆禧院士和周成虎院士为参赛团队颁发荣誉证书(图6)。首届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AECORE 杯”数字孪生应用大赛由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共评选出获奖作品20 项。同时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7名。□

赫尔佐格&德梅隆设计ST/songeun中心落成

近日,赫尔佐格&德梅隆首个位于韩国的项目ST/songeun 中心落成(图7),将于9 月开幕并举办展览。该项目的业主方为ST 国际和songeun 艺术文化基金会。以一块极简的混凝土巨石为外形,项目表达了精雕细琢的建筑主题,同时与环境保持和谐的联系。建筑地上11 层,地下5 层,面积超过8000m2,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清潭洞——首尔最繁忙的商业中心之一。项目旨在成为一个文化地标,进一步吸引游客,扩大韩国艺术家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MAD设计阿那亚“云中心”动工

近日,由马岩松带领的MAD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阿那亚“云中心”方案公布。建筑似海边一片漂浮的云,并围绕以“白石花园”,包括发布厅、小剧场、展厅等多重功能,建成后将成为河北秦皇岛阿那亚社区的新中心。该建筑主体的白色云朵姿态,结合入口处的倒影水池,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边界。其轻盈感由超大的结构悬挑实现,最大悬挑达到30m,除核心筒外,建筑室内无任何落柱,创造了空间使用上的灵活性(图8)。阿那亚“云中心”已于2021 年3 月动工,预计于2022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MVRDV设计上海兰桂骐研发总部方案公布

近日,MVRDV 设计的上海兰桂骐研发总部方案公布(图9)。项目以“一台可持续的机器”为主题,形成一栋11 层高且层层退台的办公大楼,并在一个统一、流动的屋顶下整合高技与低技的可持续性策略。该建筑位于临港新城中心的湖边,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地区引入“农业绿洲”,同时作为兰桂骐的展示窗口,将成为高性能低碳建筑的代表之一。通过材料选择和生命周期分析,该建筑的含碳量将比同类建筑的典型代表低40%。屋顶结构和退台有助于有效的自然通风,这种通风和遮阳策略降低了能耗,同时,太阳能电池板的采用,使该建筑在运行中几乎实现净零能耗。□

中银胶囊塔再生计划取得新进展

近日,在中银胶囊塔即将被拆除的消息传出后,其插接式胶囊的再生计划已取得进展(图10)。49 年来,黑川纪章设计的中银胶囊塔一直作为模块化搭建的代表性建筑而存在,该作品代表了新陈代谢派对现代化城市环境的回应。在黑川纪章的设想中,胶囊塔预计使用寿命为200 年,前提是对单个寿命为25 年的胶囊进行不断地新陈代谢。遗憾的是由于成本等多方面原因,该设想并未实现。在黑川纪章事务所的支持下,再生计划由中银胶囊塔建筑保护/再生项目组负责。该项目自2014 年以来一直在原地改造胶囊。2018 年以来,该机构一直在运营“月度胶囊”项目,在大约两年半的时间里,总计使用逾200 人次。同时,项目已拆除并记录了140个胶囊中的50 个,其中一个在埼玉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这一建筑同样是由黑川纪章设计的。□

OPA事务所设计纸箱睡眠胶囊应对紧急避难需求

近日,东京OPA 事务所开发了一种纸板睡眠舱,可以为遭遇地震或其他灾害和紧急情况的人提供庇护,包括满足COVID-19 疫情背景下的隔离需求。该设计基于一个预制的双层结构,由强化纸板墙和高密度聚乙烯地板组成,两者都用滑锁固定,无需胶带或钉子,重量轻但很坚固,确保安全、隐私,并为每个用户提供良好的睡眠条件。具体的操作是将日本Triwall 公司生产的两个包裹箱连接并改造成一个房间,有一个大圆孔作为入口,一个小圆窗户用于采光和通风。这样的睡眠舱由底层有桌椅的私人空间和顶层的睡眠区组成,彼此叠加并通过一个小的纸板楼梯连接。一个睡眠舱几分钟内便可轻松组装,满足每人3.5m2的最小居住空间(图11)。□

MIT Senseable City实验室用手持3D扫描技术还原巴西贫民窟数据

近日,MIT Senseable City Lab发布了其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使用手持式3D 扫描技术还原并分析巴西最大的贫民窟区域罗西尼亚(图12)。该项目名为“Favelas 4D”,通过手持式LiDAR(可进行光线探测与测距)扫描的点云数据,微小的点被映射到空间中的位置,以创建一个数据集,揭示三维环境的复杂细节,用来研究里约热内卢贫民窟的城市空间形态。项目由实验室主任、建筑师卡洛·拉蒂(Carlo Ratti)主持,并与里约的城市规划专员华盛顿·法哈多(Washington Fajardo)合作。这些低收入人群聚集的城市区域由于当地居民的长期干预有着复杂的结构,以这种方式取代谷歌街景等开源地图绘制巴西最大贫民窟地图的优势在于“街景技术无法采集到狭窄的小巷、简易的楼梯间或脚手架信息,而这些都是非正规住区常见的基础设施。同时,它们还保护了社区的隐私,避免直接收集实际的图像。”□

北京市碳中和、碳足迹核算指南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6 月21 日,经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北京市正式发布《电子信息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DB11/T 1860-2021)《企事业单位碳中和实施指南》(DB11/T 1861-2021)《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DB11/T 1862-2021)等3 项标准,标准将于2021 年10 月1 日起实施。《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和《企事业单位碳中和实施指南》地方标准的发布有助于大型活动举办者和企事业单位按照标准制定和发布碳中和实施计划;《电子信息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的发布实施将有效指导开展电子信息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有助于生产者分析产品制造、使用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阶段中各个单元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推动对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的单元过程进行优化,进而降低产品碳足迹,推进北京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勘误

《世界建筑》202106 期(总第372 期)刊登的“面向全球化的未来在地建造探讨”(作者:龙灏,薛珂,p10-13)一文中,图12 的注释应为“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展示中心(建筑设计:魏浩波,谢劲松)”;同期刊登的“城市活力中心区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研究——以重庆渝中半岛步行空间的品质提升和活力复兴为例”(作者:徐千里,余水,许书,p22-27)一文中,作者单位应为“徐千里,重庆设计集团;余水,许书,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本刊对于所出现的失误,以及对相关机构及读者造成的困扰,特此致歉,敬请谅解。□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
胖胖的“建筑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乔伊想当建筑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猴子建筑师
听,建筑在诉说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