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血清指标观察

2021-08-02 11:51侯继善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7期

侯继善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1.1~2020.12.30我院95例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分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其中传统组48例患者常规选择中间入路,研究组47例患者应用侧方入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血清应激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耗时均优于传统组;研究组患者术后1d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醛固酮(ALD)的含量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中间入路相比,腹腔镜根治术选用侧方入路,可显著减少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长,并降低其血清应激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术;右半结肠癌;血清指标

【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047-01

右半结肠癌(RCC)主要指腹部结肠(偏右侧段)部位组织发生癌变,是肛肠外科常见恶性肿瘤[1]。临床针对本病多采用腹腔镜根治术(LRO)开展治疗,但由于结肠位置与毗邻器官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导致该术式操作难度大,若术中操作不当可能损失患者腹腔内脏器官,严重影响其手术疗效及预后[2];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手术入路以减少或规避手术操作对脏器造成的损伤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随着手术入路不断发展及优化,目前已有诸多入路(如中间入路、尾侧入路、经尾侧-中间联合入路、回字形右下入路)可作为LRO的手术入路[3]。本研究对我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应用中间入路与侧方入路,解析二者应用后对血清指标的影响,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案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1.1~2020.12.30我院收治的95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传统组患者男女比例30:18,年龄51~88岁,均值(69.48±5.11)岁;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29:19,年龄52~87岁,均值(69.43±5.1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4]:均符合右半结肠癌临床诊断标准且经病理检查证实;均符合腹腔镜根治术手术指征;均知情同意加入。

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患及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1.2方案

传统组中间入路行LRO:患者摆放头高脚低位,应用五孔法将导管置入,再置入腹腔镜对腹腔进行探查,将网膜向头侧方推送,并对患者小肠、横结肠及回盲部系膜进行牵拉,使肠系膜血管充分显露,再对回結肠、右结肠及结肠右支血管实施结扎,清扫周围区域淋巴结,对胃、肝结肠韧带实施离断操作。将体位转换至头低脚高位,随后对右半结肠进行游离切除,使用吻合器对残端进行吻合,彻底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毕。

研究组侧方入路行LRO:患者摆放头低脚高位,将肠组织及横网膜向上腹部进行推送,全面游离其升结肠、回肓部及回肠末端组织。随后将体位更换至头高脚低位,于左下方对小肠进行牵拉后将肝胃结肠韧带离断,再游离右半结肠,随后对根部血管进行结扎,清扫周围区域淋巴结;再调整体位至平卧位,在患者脐正中做一切口(长度4~5cm),将游离肠管牵出、切除右半结肠,回肠、横结肠及肠侧端均采用吻合器进行吻合,随后彻底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毕。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耗时及术后排气时间。(2)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抽取患者静脉血3mL,对血清标本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醛固酮(ALD)的含量进行测定。(3)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软件SPSS 21.0行t检验和χ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

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耗时均少于传统组(P<0.05),如表1所示:

2.2血清指标

两组术前各指标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d血清ACTH、 Cor及ALD含量均低于传统组(P<0.05),如表2所示:

2.2并发症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传统组(P<0.05),如表3所示:

3.讨论

传统的中间入路LRO在切除右半结肠过程中,先对病灶血供进行阻断,再游离肠管,术中无需与病灶接触即可切除相关组织,有效防止挤压引起的肿瘤细胞溢出扩散[5]。但这种入路下容易因患者脂肪堆积过多而出现术野不清等问题,导致肠系膜血管无法充分暴露,影响医师的操作,导致手术时间延长;还可能因缺乏操作经验或操作失误而使患者中转开腹手术,增加其术中出血量,导致术后并发症较多[6]。故临床又开始积极探索更为安全且有效的手术入路。

梁明、张亦磊、刘晓晨[7]等学者研究指出,尾侧入路LRR相比中间入路,其操作简单,且对RCC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对机体应激小、应激因子产生少,从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耗时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为侧方入路可经回盲部进行游离,且能够对肠系膜相关血管及回结肠进行暴露,清晰的术野可有效提高操作的可控性,减少血管损伤。手术创伤可引发强烈应激反应,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对患者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良好规避作用[8]。ACTH、Cor及ALD等应激因子在人体含量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神经及内分泌系统产生强烈应激反应,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大幅度波动,出现血管内皮受损、免疫抑制等不良情况,从而加剧患者痛苦。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1d血清ACTH、 Cor、ALD含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充分说明侧方入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可降低机体应激反应,避免强烈应激反应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时,选择侧方入路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术中过多出血,减短手术耗时,还可以有效控制血清应激因子的分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晓晔,车向明,豆发福,等. 腹腔镜下不同入路途径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比较[J]. 临床外科杂志,2021,29(5):482-484.

[2]刘瑶瑶,李雅楠,李莹. 不同入路腹腔镜病灶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比较[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9):5437-5439.

[3]张超超. 不同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4):97-99.

[4]张清,区基文,梁剑荣,等. 腹腔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疗效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4):68-71.

[5]马立国. 腹腔镜下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6):56-57.

[6]肖毅频,熊璐琪,张喆,等. 腹腔镜下不同入路方式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6):72-74.

[7]梁明,张亦磊,刘晓晨,等. 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血清指标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1):68-71.

[8]王春雷,韩世权. 腹腔镜下不同入路方式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