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探讨

2021-08-02 11:51李宏剑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7期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

李宏剑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应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与观察组(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各30例;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中耳积液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96.67%>73.33%,P<0.05,复发率有明显降低6.67%<33.33%,P<0.05;同时,对比中耳积液时间可见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也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采取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可行推广。

关键词: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057-01

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由炎症反应而导致的咽鼓管功能异常[1]。该疾病的明显特征主要为中耳积液,一旦患者病发,往往会导致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症状。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多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在药物治疗中多采取抗生素以及相应针对性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但由于抗生素耐药性问题,该疾病的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对比,本次研究主要以我院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探究应用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为14:16;年龄6-72岁,平均(33.22±6.84)。观察组中,男/女=16/14;年龄6-71岁,平均(33.51±6.32)。比对基础资料未发现明显区别(P>0.05),可比。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参与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①罗红霉素片(国药准字H20056872;厂家: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50mg*6s),口服,每次1片,每日一次;②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42021526;厂家: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mg*100s),每次1片,每日一次;③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批准文号:Z20100008;厂家:德国保时佳大药厂;规格:300mg*10s),每次1粒,每日3次。④治疗需持续1个月。

观察组: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①为接受手术患者采取全身麻醉;②将患者鼓膜切开,从前下方行纵向切开放式;③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吸出其鼓膜内积液;若鼓膜内积液呈黏稠状,可通过注射糜蛋白酶400 u+地塞米松5 mg组成的液体对鼓室进行冲洗;④术后需将患者鼓室内积液做细菌培养,结合实际病情针对性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⑤术后需在药物辅助下接受1个月治疗。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有效率及复发率;(2)中耳积液时间。

1.4 判定标准

(1)疗效标准:①痊愈:中耳炎症状消失,恢复听力,纯音听阈测试,下降超过20dB;②有效:症状改善明显,逐渐恢复听力,测试下降10-20dB;③无效:无改善。(2)复发率: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复诊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以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中耳积液时间以()表示,行t检验;治疗有效率、复发率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

经对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中耳积液时间

对比中耳积液时间可见:观察组患者为(7.44±1.56)d與对照组(11.57±1.14)d相比,有显著缩短(t=11.708,P<0.01)。

3.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耳病,依据分泌性中耳炎病程的长短一般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在病程大于8周时一般可认为为慢性[2]。在人体中,咽鼓管时外界与中耳连接的管道,能够调节中耳内压以及外界气压;因而在其出现功能障碍后,则会导致中耳内外出现压力差,导致中耳内黏膜有静脉扩张表现,加大血管通透性,导致渗出液积聚中耳,引发分泌性中耳炎[3]。目前针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一般需改善咽鼓管功能,并将鼓室积液清除,一般可通过药物或手术进行治疗。药物治疗中多应用青霉素、红霉素以及标准桃金娘油胶囊等,前两者均属于抗生素类药物,能够抑制中耳积液细菌感染,减轻炎症;而标准桃金娘油胶囊可重建黏液纤毛清除系统,并起到消炎、抗菌的效果。这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一般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也有相关研究证实,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降低药物功能,导致患者复发率增加。因而在实际治疗中,手术就成为了首选方式。伴随医疗技术的进步,耳内镜在鼓膜置管术中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推广应用,通过借助耳内镜能够增加医生视野的清晰性,从而更好的选择鼓膜切开位置,降低切口大小,达到微创治疗目的。另外,手术治疗也能够更有效了解患者中耳内积液情况,使医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更有效的将中耳内积液吸出,以免出现术后堵管情况。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在采取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降低显著;同时,患者术后中耳积液时间较对照组也有明显缩短(P<0.05)。

综上可见,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应用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效果确切,复发率低,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梁维载. 研究分泌性中耳炎应用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的效果[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 031(002):223-224.

[2]张金增.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民间疗法, 2018, 026(003):62-63.

[3]叶贝华, 傅明.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对比评价[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 009(001):190-193.

猜你喜欢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
灵动耳环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评价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