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1-08-02 03:06钱丽敏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

钱丽敏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越加凸显,它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内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而作为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该课程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道德与法制教学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分析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本文探讨了三种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无论教学模式如何创新,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与实际生活有紧密的联系,道德与法治教学都离不开生活情境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我们一般称之为生活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受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普遍认同。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生活化情境教学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共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可以让他们感受道德、法治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内驱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道德与法律知识基础。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提升学习兴趣

如果道德与法治课程脱离生活化教学模式,剩下就只是道理、理论或知识的说教或灌输。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教师的灌输、说教行为容易产生反感甚至厌恶,这些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运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能够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性,能将日常的道理、应树立的价值观、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活化、具体化。生活案例的应用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增加对课程知识的认同,愿意用课程观点指导生活实践,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

(二)深化理论知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分为心理健康、道德、法律、政治等内容,这些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如果不联系实际,理解起来就比较抽象。首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实际生活,将抽象复杂的教材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向学生介绍初中生活,帮助学生从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以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其次,“交友”“师生”“亲情”“生命”等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人际关系、认识自我、提高交往能力、对生命有正确的认识;最后一项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法律,形成法律意识。其实这些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所涉及,一旦远离了生活、脱离了情境,那么就是纯粹的知识回顾,不仅没有乐趣可言,更别说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而要想由“知”内化为自身的“情”“意”,从而转为“行”更是难上加难。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虽然生活化教学模式已经受到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普遍关注,但实际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经过笔者的观察和调查,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显

有些教师虽然采用了生活化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仍主要以自己为主体,学生自主思考、讨论、感悟、表达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学习主动性不强,师生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反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只是形式,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教师创新意识不够

教师缺乏教学创新意识,对生活化教学模式思考不足,不能有效落实新课改的规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教师对生活化情境的选择和处理不恰当、对生活化情境与教学的结合不紧密等都会影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三、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引入生活案例,提升课程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抓住生活化教学内容中与学生兴趣能得到有效融合的部分。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模式要与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各方面发展特点相适应,选择学生真正感兴趣的生活化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

例如,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中有一节课是“生活需要法律”,这节课有鲜明的生活化气息,教材内容的编排也给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思路。教师就可以请学生搜集社区的法律事件,如食品安全问题、交通事故处理、婚姻问题等事件,让学生整理事件经过、结果。我们班上一位学生在社区了解了这样一个案例:孙某和刘某发现小区内有大量老年住户,于是他们想利用老年人对保健品的需求赚一笔钱,他们进购了大量钙片,重新包装后在小区售卖,牟利七万余元。后经检察院提起公诉,两人分别被判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和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我将这个法律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分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大家都踊跃参加讨论。通过对该案例进行分析,一方面学生认知了道德规则和法律制度,树立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另一方面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增强了思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组织生活化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应过于死板,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学习主动性,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落实的能力和思维,锻炼实践能力,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已学知识内容

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复习已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生活化作业不仅包括传统纸质作业,还包括生活实践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形式的作业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总之,用好生活化教学模式,首先教学的内容要体现生活,将理论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效连接,并能对学生的生活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成长;其次,教学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主动性,提升思想品德政治素养。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生活化模式应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联系教材和实际生活,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19(28):100.

[2]王健.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J].考试与评价,2019(10):94.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