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技术下西南联大博物馆的数字化传承

2021-08-03 20:28吴盟霞李丹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AR技术红色文化数字化

吴盟霞 李丹

摘 要:西南联大博物馆作为云南省经典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进行提取再创造并结合AR增强现实技术,有利于实现对西南联大博物馆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承。

关键词:西南联大博物馆 AR技术 红色文化 数字化

一、西南联大博物馆红色文化元素的分析提炼

西南联大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依其旧址所建的西南联大博物馆,记录了在滇八年期间西南联大的历史贡献,是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渊源

西南联合大学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产物,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平津沦陷,南开大学遭到日机轰炸,大部分校舍被焚毁。在日寇侵华的枪林弹雨中,肩负着求富求强求新、振兴国家使命的三校,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不得不离开平津,辗转曲折迁往湖南,在长沙成立临时大学。随着战事的变化,长沙也不再安全,长沙临大开始迁往昆明,在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此西南联大在昆明整整八年,促进了当地社会文化的跨越式发展,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西南联大博物馆的历史文化遗产

西南联大的入滇,对云南社会文化的发展影响至为深远。在领军人物方面,有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数学家华罗庚、生物学家李继侗、人文学者朱自清等;在滇期间,西南联大的教师们拼命搞研究出成果,当然最值得让人忘怀的还是那一桩桩感人事件,数百人步行三千里入滇,师生们靠兼差来维持生计,战乱中毫不懈怠地搞研究。西南联大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历史事件、爱国红色文化等都是西南联大的历史沉淀,需要我们去传承。

(三)西南联大博物馆可塑性红色文化元素提炼

西南联大博物馆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梳理分析,从不同的维度对不同的内容进行整理划分,从而找出同一属性中艺术可塑性较高的元素,进行红色文化的精准再创造,避免出现市场上同质化严重的视觉艺术效果呈现。

对于西南联大博物馆如此繁多的元素,从抽象与具象两个维度对其进行划分,例如感人故事、历史事件这些较为抽象不方便用一个简单符号或图像来表示的元素,将其划分为叙事情节类元素;对于相对来说比较具象的这一类元素,比如人物、实物资料、文物器物、校舍建筑以及校歌等,将其划分为人文资源类元素。叙事情节类元素与人文资源类元素可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人文资源类元素在进行视觉概括时相对来说会容易许多,但叙事情节类元素就不具备较强的视觉效果概括力,这时便能以前者作为视觉呈现,而后者为文化内涵物质载体,去对某一种红色文化精神结合AR技术进行数字化的展现。

二、基于AR技术的西南联大博物馆数字文创设计研究

为提高西南联大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影响力,就應该突破创新,在AR技术的结合下,让西南联大博物馆焕发出新的魅力和光彩,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化信息汲取方式,突破以往规矩的物理产品形式,结合AR技术以数字文创的方式更好地展现西南联大博物馆承载的红色文化。

(一)AR增强现实技术

AR“增强现实”是一种观察现实世界的特殊方式,主要利用计算机生成的内容“增强”现实世界的视觉效果。发展至今,AR 增强现实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教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各方面。2016年印发的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首次把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之中,与此同时,2016年发改委印发《人工智能三年方案》,人工智能技术被纳入了国家政策层面,AR增强现实技术也被快速推动。因此互联网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化,将具备更高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入AR技术的运用,让西南联大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表达,增加观者与文化的互动,调动起观者对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以移动设备作为AR技术体验的载体,无外带设备、零成本的同时还能更好地感受文化,这符合大众的心理预期,有利于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播学习。

(二)AR技术下相应文化元素的提取及最终呈现

西南联大博物馆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从两个不同维度可以划分为设计情节类和人文资源类。对不同类型的元素要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现,各类元素均有侧重点,只有对元素以准确分析,才能对文化进行一个透彻的表达传播,从而进行平面的视觉元素创作。在进行平面设计时根据画面整体构图,灵活选择如英烈人物、红色地标以及代表性事物等元素组合,设计出具有革命风格的视觉平面图。设计时要尽量控制画面的饱满程度,既让画面比较丰富,又能让人清晰地明白所传达的内容。此外在创作时也要注意视觉识别性以及色彩辨识度这些要素,确保视觉效果的输出可供给之后AR技术准确的信息处理。视觉元素确定完成后,将根据平面内容,区别开前景、中景和远景,以便于三维场景模型的建立。在建模时要注意场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同时也要注意整体场景应饱满丰富,避免过于紧凑或是过于松散,建模完成后再接着渲染,完成这些步骤后,接下来就将进入产品展现的实现。

以移动设备为实现终端,在AR技术支持下的APP平台扫描相应的视觉平面图形,移动设备将通过摄像头所识别到的图形进行快速的信息运算,匹配到信息库里相应的信息后,将增强视觉内容的信息以视、听觉的方式呈现,以达到增强现实的作用。

三、西南联大博物馆的数字化传承

西南联大博物馆数字化的意义不单单在于对现有产品的创新升级,更在于对西南联大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传播。针对以上的设计设想,其传播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其一,在西南联大博物馆馆内,AR技术的使用将提高人们与馆藏的一个互动交流。当参观者刚迈入博物馆大门时,就有一个增强现实的场景展现在面前,对其将要进行参观的地方做一个简略而大概的讲解,这有利于参观者对之后的博物馆馆藏的信息汲取;当参观者在馆内浏览某件文物或是图片类资料时,使用移动设备扫描对应的视觉呈现,将得到一个更好的体验,这会丰富参观者对这个具体文化的认知,加深记忆,对红色精神会更加认同并感同身受;当参观者的大脑在吸收很多信息后,可能会感到疲惫,这时博物馆里有的一些小贴士可能会有一些惊喜,同样用移动设备进行扫描,会发现界面上有一些小游戏,让参观者在休息的时候也在接受红色文化;在参观完博物馆后,参观者还会获得一些和西南联大博物馆相关的壁纸、主题,或是表情包和输入法等,这是一种相互的情感交互,让参观者感觉到不虚此行。

其二,与博物馆亲密接触的时间可能太短,还来不及回味,就已经结束这次博物馆之旅,这时,AR技术的运用又会帮参观者解决一个难题。当参观者准备离开博物馆时,可以带走一些感兴趣的文创产品,回到家中,可以用移动设备扫描这些小物件,再次感受在博物馆身临其境的感觉。或者下载博物馆开发的APP,就可以足不出户也能学习和感受到博物馆的红色爱国精神之精髓所在。同时可以推荐给身边的朋友,让他们也体验AR技术这个现代科技带来的魅力。数字化的传承使得西南联大博物馆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得到了更多的可能。

四、结语

西南联大博物馆的数字化传承是文化教育与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西南联大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满足了在这个快速发展时代中人们的需求,AR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入更是突破了传统博物馆历史文化熏陶的传承方式。对西南联大博物馆进行数字化的展现,有利于西南联大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提取与开发,也有利于红色资源有形物质层和无形精神层的转化,实现对西南联大博物馆的革命文化及历史事件等红色文化素材的数字化传承。

参考文献:

[1]姜夏旺,李洁,张盛恒. 红色文化博物馆文创IP构建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863).

[2]周世明,蔡天祎. 基于文创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44).

[3]周春月. AR技术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视觉再现的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9.

[4]涂雯倩.数字化博物馆的设计方法及思路[J].设计,2019,32(5).

[5]杨世瑜.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研究[J].兰台世界,2020 (No.568).

[6]李家燕,张辉. 互联网+艺术+科技背景下的唐陵数字文创产品开发研究[J].戏剧之家, 2020(365).

作 者: 吴盟霞,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李丹,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AR技术红色文化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课堂与AR技术有效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
从儿童阅读方式的变化看童书出版风向
解析AR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数字化制胜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