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的现实困境与优化对策
——以印江土家族摆手舞为例

2021-08-04 15:56万灵敏
河北画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印江土家族舞蹈

万灵敏

贵州师范学院 旅游文化学院

一、印江土家族摆手舞概述

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一种载歌载舞的民族文化活动,颇具土家族民族特色,它是传统土家族人民用于祭祀祖先、庆祝节日活动的重要赛会[2],是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现象,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印江土家族摆手舞在展现地方特色、以民间农作和民间生活为题材的基础上融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重庆酉阳、湖北恩施等地土家族摆手舞而形成,因此原始印江土家族摆手舞历史悠久、各成系派、舞蹈动作不统一,主要舞蹈动作有挽麻花、拜佛、薅秧、播种、铲土、打糍粑、纺花、行进单摆等,具有随意性和观赏性。

二、印江土家族摆手舞进校园的美好愿景

印江中学自2015年开始进行探索式的将土家族摆手舞引入校园,并在校园内利用体育课,使土家族摆手舞进入体育课堂,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摆手舞舞蹈动作,在举办体育节、县庆等大型活动时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学习并参与跳摆手舞,以实现将印江土家族摆手舞引入校园的三大目标:

(一)弘扬土家族民族文化和传承地方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印江中学始创于1940年,此前历经明清书院讲学(龙津书院、近奎书院和依仁书院),这是一所在印江这个土家族民族地区成长起来的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并且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立足校本科研,以校园环境优雅化、教育管理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成果社会化为办学目标,同时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依仁博文唯实创新”为办学特色[3]。印江中学将土家族摆手舞引入校园的形式可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印江土家族摆手舞,以提高印江的青少年对土家族摆手舞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使土家族摆手舞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印江中学引入土家族摆手舞由体育组教师落实、学校其他部门和教师配合辅助,立足原始土家族摆手舞结合现代体育研究创编符合现代审美和有利于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现代印江土家族摆手舞,并研制校本课程,促进印江土家族摆手舞在全县推广,使得土家族摆手舞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家庭,实现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地方特色、教学成果社会化的目标。

(二)现代体育教学与民族舞蹈相融合,创新民族舞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土家族摆手舞有机融入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就土家族摆手舞而言,由于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动作主要来源于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产劳动、祭祀和军事战斗,所以土家族摆手舞既是民族舞蹈也形似民族体育,在跳摆手舞时对舞蹈动作的幅度、形式没有严格要求,必然导致摆手舞版本多、形式多、美观性不强,因此土家族摆手舞在引入校园、进入课堂过程中需要与现代体育教学相融合,综合运用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模式规范舞蹈动作、力度和节拍。就体育教学而言,学生学习时间紧、运动时间少,而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等在学生运动过程中对技术、身体条件等要求相对较严,因此将土家族摆手舞与现代体育教学相结合,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土家族摆手舞融入现代体育课程教学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增加运动强度,进而避免因高强度运动给学生带来可能的身体伤害或降低运动兴趣。就现代教育而言,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土家族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人民的重要民族舞蹈,其蕴含了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承载了土家族的历史背景,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土家族摆手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强化学生的民族情感,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印江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所以学生都为高中生,学生面临学习任务重和有来自于家庭、社会、高考等方面的压力,由于紧迫的学习导致学生每天的活动量非常少;现代运动方式,如跑步、跳绳等运动既容易产生疲惫感又容易出汗,导致学生不喜欢运动,因此印江中学将印江土家族摆手舞引入校园,首先在早操时间跳土家族摆手舞丰富学生的早操形式,同时学校在举办各类大中小型活动时,开展土家族摆手舞竞赛,以此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三、土家族摆手舞进校园的现实困境

(一)土家族摆手舞引入校园过程中开展形式单一、流于形式

印江中学将土家族摆手舞引入校园过程中,主要是体育课上讲授摆手舞舞蹈动作,学生在早操时间跳一套土家族摆手舞,学校的其他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并未涉及到土家族摆手舞,印江土家族摆手舞竞赛也只有学校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才会开展,没有真正在土家族摆手舞进校园的过程中融进土家族民族文化。

(二)学生缺乏积极性

首先,由于教师教授摆手舞舞蹈动作前未对印江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背景、摆手舞动作蕴含的民族文化进行介绍,未对学习、跳摆手舞的意义进行讲授,导致学生对印江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文化背景不是很了解,进而对学习跳摆手舞提不起兴趣,所以大多数学生在跳摆手舞时懒散且动作不规范。其次,学生没有一进入学校就学习摆手舞,是到高二年级才开始学习跳摆手舞,而且学生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导致学生学完整套摆手舞的舞蹈动作时间长、整套动作记不住,同时由于印江土家族摆手舞本身存在版本多的情况,所以学生遇到不同的教师就要学习不同的舞蹈动作,导致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难度更大,进而导致学生在早操时间跳摆手舞时跟不上节奏,加上很多学生普遍认为摆手舞是老年人的广场舞,民族文化观念意识薄弱[4],导致有些学生在早操时间跳摆手舞时直接站着不跳,缺少练习便更难记住舞蹈动作,对摆手舞就更没有兴趣。

(三)创新成果未及时在实践中应用

印江中学体育组教师是土家族摆手舞进入印江中学的主要实施者,在校园内开展土家族摆手舞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印江土家族摆手舞版本多带来的摆手舞学习和传承的隐患,于是体育组教师在2017年申请省级课题,课题组教师在传承原始印江土家族摆手舞的基础上,结合印江本土文化特色融入体育特色、体育元素对印江土家族摆手舞舞蹈动作进行创编,并编制印江土家族摆手舞校本教材,在校本教材中将动作、动作要领、节拍等内容进行规范化、明确化,但由于课题还未结题、校本教材还在不断完善中等原因,所以校本教材还未投入使用。

四、土家族摆手舞进校园的优化对策

(一)相关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宣传,印江县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家族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与文化财富,县教育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民族宗教和事务局等政府部门必须要有民族文化传承责任意识,要想将土家族摆手舞传承好必须思想上有觉悟、行动上有落实,在土家族摆手舞进校园过程中,首先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杜绝形式主义;其次在全县中小学学校加大土家族摆手舞进校园宣传力度,提高各学校领导的责任意识和重视力度;并且应成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中心、民族文化研究所等专门机构[2],引进少数民族文化、民族舞蹈等专业研究人才,编辑出版印江土家族民族历史文化书籍、刊物,研究编制可在全县普及使用的土家族摆手舞校本规范课程。

(二)学校发挥教育教学组织优势

土家族摆手舞引入校园是传承土家族民族文化、传承土家族摆手舞的重要途径。印江中学原名印江民族中学,印江中学就是在印江这样一个有着浓厚土家族民族文化气息的民族地区成长起来的学校,学校本身所散发的文化气韵也正是印江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土家族摆手舞进校园,一方面印江中学具有基础教育普及率高、范围广、影响深远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教育体系的衔接性、可操作性强[5],尤其是印江中学地处民族地区对于将民族非遗项目引入校园、促进传承更能体现其优越性,并且学生是传承和发展摆手舞文化的重要群体,他们思维活跃、动作灵敏,对摆手舞的学习能比较快的接受和掌握,从而摆手舞在校园内的推广也更为容易。

(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学校在引入土家族摆手舞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产品和科学技术。由于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发展形成的,所以记录方式原始,书籍记载量少,不便于学生阅读、学习,因此学校在对土家族摆手舞引入校园以及创新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软件、广播影视等现代互联网科技和软件进行宣传教育,通过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字、图片以及音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6]对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舞蹈动作及民族文化进行讲解,将创新成果及时落实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土家族摆手舞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意识和责任感。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各科理论文化知识时是教学的主体,学习和传承跳土家族摆手舞亦是如此,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知过程的主体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潜在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土家族摆手舞的创编、宣传过程中来,使得学生有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去接受、学习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提高跳摆手舞的乐趣。这样,学生逐渐从被动接受土家族摆手舞到主动、自觉学习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进而学生在学习土家摆手舞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民族荣誉感。

五、结语

印江土家族摆手舞是印江土家族的标志,它展现了印江土家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特征、审美风格[6],象征着印江土家族的繁荣与兴盛。印江中学“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印江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传承、创新提供了平台,将民族舞蹈体育融入现代体育有利于传承民族舞蹈,但同时也要将民族文化融入到现代教学中,充分发挥青年的传承能力,能够真正的促进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弘扬与发展。

猜你喜欢
印江土家族舞蹈
Dancing for theDead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土家族情歌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土家风情惹人醉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书法为媒 打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