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领域系统评价再评价的范围综述

2021-08-05 07:02周英凤邢唯杰
护理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检索证据文献

陈 瑜,胡 雁,周英凤,邢唯杰,朱 政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复旦大学JBI 循证护理合作中心),上海 200032

系统评价再评价(overviews of reviews)是全面收集同一疾病或同一健康问题的治疗或病因、诊断、预后等方面的相关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1]。它提供了针对同一主题系统评价证据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证据使用者提供更集中的高质量证据,更有利于知识转化和证据传播应用[1]。2010 年,我国第一篇系统评价再评价发表。随后,系统评价再评价的简介、撰写方法以及质量评价等方法学文献陆续刊出[2]。随着循证护理理念和方法的传播,护理领域的系统评价逐渐增多,系统评价再评价也必将越来越多。但目前对于这些研究尚缺乏系统的梳理和评价。本研究采用Arksey 和O′Malley 的范围综述(scoping review)方法框架[3],对我国护理领域已发表的系统评价再评价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研究焦点及趋势,明确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发展系统评价再评价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INAHIL、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 年3 月1 日,所有数据库均以主题词作为检索字段,采用高级检索方式进行检索。中文数据库检索式为:(系统评价OR 系统综述OR Meta 分析OR 荟萃分析OR 整合分析OR 元分析OR 数据合成)AND(再评价),英文数据库检索式为:(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OR overview* of Meta-analys*s OR overview* of review* OR review* of review* OR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 OR umbrella review*OR summary of systematic reviews OR synthesis of reviews) AND (China OR Chinese OR Hong Kong OR Taiwan OR Macau)。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我国护理领域发表的系统评价再评价,特指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护理相关教育工作的学者或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研究和撰写的文献。排除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学或质量报告评价文献、会议摘要和重复发表的文献。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 名研究者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交叉核对,如遇分歧,进行讨论。依据检索策略进行计算机检索,利用EndNote 软件去除重复文献后,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及作者信息,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资料内容包括论文标题、发表年份、刊载期刊、作者信息、检索策略、文献质量评价和研究情景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步检索出文献1 842 篇,去除重复文献后获得文献1 541 篇。阅读标题、摘要及作者信息,对文献进行排除,最终纳入文献23 篇[4-26]。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文献基本情况

2.2.1 时间分布 2015 年我国护理领域首次刊出系统评价再评价,2016 年略有降低,之后该类文献发表数量逐渐增多,2019 年发表文献9 篇。详见表1。

表1 系统评价再评价的时间分布(n=23)

2.2.2 期刊分布 23 篇文献分别发表在13 种中文期刊和1 种英文SCI 期刊上。发表在中文期刊中的文献有20 篇[4,6-23,25]发表于核心期刊,占中文期刊发表文献总量的90.9%(20/22),其中《护理学杂志》6 篇[4,7,16-18,22],《护 士 进 修 杂 志》3 篇[10,12,20],《护 理 学 报》2 篇[8,13],《中 华现代护理杂志》2 篇[23,25]。详见表2。

表2 系统评价再评价的期刊分布(n=23)

2.2.3 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单位分布 我国护理领域开展系统评价再评价研究的主要机构有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发表2 篇及以上系统评价再评价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单位分布见表3。

表3 发表2 篇及以上系统评价再评价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单位分布

2.3 检索策略和质量评价 纳入的23 篇文献全部提供了详细的检索策略,包括检索词、检索数据库、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及文献筛选过程。纳入的系统评价中除1 篇文献[14]没有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外,其余22 篇(95.7%)均采用了不同工具对系统评价进行了方法学质量评价,其中,采用最多的质量评价工具为AMSTAR(14 篇 文 献,占60.9%)[4-6,8-11,13,15-18,21-22],其 次为OQAQ(7 篇文献,占30.4%)[7,12,19-20,24-26],还有1 篇文献[23]采用了JBI 系统评价质量评价工具。14 篇文献(60.9%)[4-5,7-8,10-14,16-18,21-22]采 用GRADE 系 统 对 系 统 评价的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1 篇文献[23]采用JBI证据等级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1 篇文献[26]采用自制的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另外7篇[6,9,15,19-20,24-25]没有进行 证据质量 评价。

2.4 研究情景

2.4.1 研 究 对 象 5 篇 文 献(21.7%)[10,15-16,22,26]以 糖 尿病病人/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4 篇文献(17.4%)[4,6-8]以重症监护室(ICU)病人为研究对象,4 篇文献(17.4%)[5,14,17-18]以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余文 献 分 别 以 癌 症 病 人(2 篇)[9,24]、艾 滋 病 病 人(2篇)[19-20]、声门下吸引病人(1 篇)[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1 篇)[13]、脑卒中病人(1 篇)[21]、阿尔兹海默病病人(1 篇)[23]、机械通气病人(1 篇)[25]和普通住院病人(1篇)[11]为研究对象。

2.4.2 干预措施 4 篇文献[7,19-20,23]为描述性研究或分析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再评价,其余19 篇文献[4-6,8-18,21-22,24-26]为干预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再评价,干预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再评价中,PICC/CVC 相关干预(4篇,17.4%)[5,14,17-18]、运 动 干 预(3 篇,13.0%)[6,10,24]以 及健身气功(2 篇,8.7%)[13,22]的研究相对较多,其他涉及的干预措施还包括非药物干预[4]、胃残留量监测[8]、淋巴水肿预防[9]、快速反应系统的使用[11]、声门下吸引[12]、移动医疗[15]、延续护理[16]、虚拟现实技术[21]、密闭式吸痰[25]和病人教育[26],均有1 篇文献报道。

2.4.3 结局指标 有效性/安全性是关注最多的指标,有20 篇文献(87.0%)[4-18,21-22,24-26]关注干预措施实施后的效果,其余3 篇文献分别关注药物依从性[19]、疾病症状[20]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23]。

3 讨论

3.1 我国护理领域系统评价再评价数量增加,但总量较少 1999 年,英国学者对老年人常见病的相关系统评价进行了再评价,这是此类研究综合方法的开始[1]。我国学者在2010 年摘译了国外卫生政策领域的系统评价再评价,发表了第一篇文献[27]。我国护理领域系统评价再评价起步较晚,2015 年开始有3 篇文献发表[19-20,24],此 后 每 年 发 表 数 量 稳 定,2016 年 为2 篇[17-18],之 后 呈 逐 年 增 加 趋 势,2019 年 有9 篇[6-13,23]相 关 文 献。说明系统评价再评价越来越受到护理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但从总量来讲,仍然很少。此外,23 篇系统评价再评价发表在14 种期刊上,刊载1 篇系统评价再评价的期刊有10 种,从侧面说明我国护理领域系统评价再评价数量较少。截至2017 年9 月,护理核心期刊发表的系统评价或Meta 分析为603 篇[28]。相较于蓬勃发展、数量较多的系统评价,系统评价再评价作为一种新兴研究方法,其研究有很大进步空间。该方法的核心是从更高层面对多个相关系统评价证据进行综合研究,所含信息量更大,证据更精练,更有利于证据使用者进行决策,是全球卫生保健问题循证决策的重要证据基础,对促进循证护理发展、指导护理实践有重要意义[29]。

3.2 我国护理领域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较为规范,但其研究过程仍需严谨 系统评价再评价的研究步骤包括选题、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和资料分析等。本研究纳入的23 篇文献基本依据此步骤,提供了详细的纳入及排除标准,介绍了检索、筛选、提取过程。质量评价包括方法学质量评价和证据质量评价两部分。方法学质量评价主要评估系统评价的设计、实施过程及如何对偏倚进行控制,以此确定系统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并进一步评估系统评价再评价结论的可信性[30],其目前无公认“金标准”,常用的标准为AMSTAR 和OQAQ。本研究分别有14篇 文 献[4-6,8-11,13,15-18,21-22]和7 篇 文 献[7,12,19-20,24-26]应 用 上 述两个标准。系统评价再评价旨在为证据使用者集中提供相关高质量证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质量评价有利于系统评价再评价的结论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本研究60.9%的文献将GRADE 系统作为证据质量评价工具,但仍然有近1/3 没有进行证据质量评价,限制了最终结论的外推性。今后,我国护理领域系统评价再评价研究过程需进一步严谨、规范,完整实施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和证据质量评价,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临床推广应用性。

3.3 我国护理领域系统评价再评价研究情景多样,但覆盖全面性不足 我国护理领域系统评价再评价研究情景多样,关注的对象主要为慢性病病人,尤其是糖尿病病人、ICU 病人和采用PICC/CVC 的病人,其干预措施多样,重点对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我国由于人口基数较大,病人数量居全球之首[15]。护理人员在糖尿病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较多的系统评价再评价关注了糖尿病病人相关干预效果。ICU 收治的病人均为危重症病人,对护士的能力有极高要求。护理人员在ICU 病人管理中有一定自主性,因此会进行一定的研究以期将高质量证据应用于临床。PICC/CVC相关研究的系统评价再评价是近年关注的热点,这可能与PICC/CVC 置管、维护以护士为主导有关。我国护理领域系统评价再评价的研究热点与专科护士发展较一致。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31]。2016 年颁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明确提出,要加大专科护士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糖尿病专科护士、ICU 专科护士、PICC/CVC 专科护士是最早开始培养的专科护士,因此这些领域的研究也相对较多。但总体而言,我国护理领域系统评价再评价的覆盖全面性不足。随着护理专科化发展逐渐深入,在某专科领域的系统评价逐渐增多,系统评价再评价的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

4 小结

本研究对我国护理领域系统评价再评价进行全面检索与分析,结果显示:系统评价再评价数量增加、方法较为规范、研究情景多样,但总量较少、覆盖全面性不足、研究过程仍需严谨。今后应加大系统评价再评价研究力度,扩大研究覆盖面,促进循证护理发展,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更多高质量证据。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只检索了公开发表的文献,未纳入灰色文献,在后续研究中将加大检索范围,减少偏倚。

猜你喜欢
检索证据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