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语研究中的关键词

2021-08-05 19:52赖芸芳
速读·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话语文学研究

◆摘  要:本文从生存忧思、抚慰、勇敢、热爱生活这几个城市文学的话语表达关键词入手,分析城市话语在文学中的表现,认识城市话语研究的切入点,为城市话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忧思;抚慰;勇敢热爱生活

在今日讯息万变的世界中,城市是个多元化、科技化的人类生活载体,而运用城市话语去研究城市是进一步丰富拓展城市文学传播的方式。城市话语研究是关注于语言以及其他符号对社会的建构活动,对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下人们运用语言的情况或现象分析,探究城市话语研究则是切入城市社会生活中,对城市每个历史阶段的话语进行研究分析,分为个体话语研究和公共话语研究。城市话语这个概念近年来已经被学者使用,如世博会之后上海师范大学专门举办了“全球化时代中国城市话语的构建”专题研讨和系列讲座,这些活动和文献都涉及了“城市话语”这个概念,虽未有详尽论述,但基本厘定城市话语是一种城市传播现象及信息形态,以传播城市信息、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内外部问题为目的的城市传播行为。城市在地球中就是个体,城市话语研究就是把城市这个个体的言论、文化活动、城市報道等传播话语纳入研究范畴。所以可把城市话语传播的主体、类型、功能纳为研究对象。城市文学话语是不同的传播媒介形式下产生的一种形式,是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软实力的彰显,也是城市市民的心理表现力。

1关键词——生存忧思

城市文学话语传播中怎么说,说什么是语篇构建能力的核心,而在文学作品中的城市话语传播的是怎样的信息呢?路遥《平凡的世界》是“假时装模特儿带着永远不变的微笑,在机械的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四面八方传来录音机播放的刺耳的流行歌和电子音乐”,这是一个吵闹机械的城市。柯云路《夜与昼》中描写的是被尘土、烟灰、汗味和噪音污染得更显炎热的空气”的纷繁城市。卫慧《上海宝贝》则是“平民化洋气”的城市话语表现,张亚丽《京城的告密》则是描绘奥运大修过的北京是惊奇和成功的城市。作家们用城市的霓虹、车灯、街道、弄堂、亲嘴楼等典型建筑,城中村、棚户区、小吃街、步行街、小区、广场、公交站台等道城市之变,写城市之象。用商贩们、市民们、学生们、男人、女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呈现城市种种传播,种种城市信息,是最常见的城市日常叙述。物质和消费现代性明显,形成“文学中的城市”研究。在现代性的大叙述或本土性的小叙述中,城市在文学中被赋予各种意义,而相关的城市话语研究也就带着城市现代性身份,和个体城市经验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生存忧思是核心词,忧思来自物质和精神。朱辉《七层宝塔》描写的是城镇化进程中唐老爹的故事,他的忧思是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前后生活方式、伦理关系、价值观念、心态结构变化中的忧思。“身子竖起来了,可是村子也竖起来了”,他没了个去处,此时他唯一喜欢的是去宝音塔,他站在塔上,远望已光溜溜的故土,满塔的风中唐老爹的内心涌起的是令人动容的无尽忧思。同样,贾平凹的作品中也把西京人城市中的庄之蝶门那空洞虚伪的灵魂,生存焦灼中只剩动物的欲望、本能表现得一目了然,生存忧思幻化成人文精神的危机。《白夜》中宽哥的悲剧正是生存忧思走向极致的表现。领导朋友甚至妻子眼中的“怪物”宽哥却是最有生存优势的话语者。而在文学创作中,以灾难为主题的文学常以恐惧、悲惨等痛感直击人心,更能表现生存忧思。如《楚辞招魂》中描写恶劣气候带来的生存威胁,《唐山大地震》《温故1942》《花冠病毒》《白雪乌鸦》等作品中描写灾难发生时的情态,甚至外国文学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鼠疫》等都在作品中呈现生存忧思。这种话语书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关系建构中见证个体对生的渴望,人类对生命的敬畏。

2关键词——抚慰

文学作品的书写,绝不是单纯记录历史的某个时期,而是这个时期个体的心路历程、精神状态。文学作品中的城市话语传播,以“抚慰”来调整作品中个体的精神,以提高人类社会在抗争中的智慧。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鲜明对比描写中呈现生活可怜人的生存心酸,抚慰诸多伤感之心,成为文学史上城市话语表达的千古绝唱,发展至理查德.普雷斯顿《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毕淑敏《花冠病毒》等灾难文学中表现城市现实,危机前的焦虑、落寞,在这些话语背后,更传递了“抚慰”的终极目的。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言“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以爱抚慰,以勇敢、奉献、理解、善良、慈悲等德行与品质的美赞具象化抚慰。有了抚慰后,人类才能敬畏自然,尊重科学,守护人性,也能看到城市发展的事件、内外问题等。城市经营者和市民在这种文学“抚慰”下重新把自己塑造成城市话语传播的主体,而不是畏惧者、退缩者,文学作品中城市话语的内部因子(如说话人身份,说话的内容)以抚慰为目标,消解城市语境中的生存忧思,终得欣慰。

文学作品中描写城市的灾难,个体的苦难是文学的客观基础,而在灾难和苦难中的搏斗,在搏斗中人类才智的发挥终究可获得战胜灾难苦难的勇气和力量,得到心灵的抚慰。如《一地鸡毛》从菜篮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表现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人的日常生活,小林这些城市知识分子在现实中挣扎和沉沦,但终究在完成了一件一件鸡毛蒜皮琐事后,得到世俗生活的抚慰和满足。这种从人的身体出发,忠实表现城市个体生活的话语体现,使读者更了解那个时代的城市,那个时代的城市个体。

3关键词——勇敢

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勇敢是变迁中的动力,张爱林《倾城之恋》、巴金《家》、曹禺《雷雨》、苏青《结婚十年》,这些作品中女性超越男性,在世俗、传统、政治混乱中,用勇敢书写对城市的热爱,坚持在城市中挣扎着生存,不管结果如何,其勇敢之心显而易见。在城市形象传播的过程中,文学将勇敢附于市民活动或城市事件中,使之达到城市传播行为的正能量体现,而这种勇敢大多也是在作品中人物的城市日常中体现。如池莉作品《她的城》中的蜜姐经历丈夫病逝的悲痛,上有80岁婆婆下有18岁的儿子,独立经营擦鞋店在汉口这座城市生存。蜜姐以勇敢承担生活的无常和悲痛,以勇敢建立冷静理智的内心,应对城市生活,形成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日常表现实力,池莉叙述蜜姐经历的过往,以勇敢承担过往。《霍乱时期的爱情》呈现的是战争和霍乱威胁着拉美人民的生命,人的社会孤立感使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离加大。在黄黑相间的霍乱旗帜下,男女主人公近半个世纪未圆满的爱情终于圆满了。马尔克斯从爱情的角度解读了费尔明娜和阿里萨的勇敢无畏,成就他们的暮年之恋。毕淑敏《花冠病毒》则更直接描绘未知病毒突袭下女记者罗伟芝的勇敢,亲临抗疫一线采访,受尽磨砺,还有以身试毒不幸身亡的于增风展示人类在绝境中的坚韧和勇气,以及冒着生命危险发明特效药的民间志士詹婉英,李元等,一个个单薄的普通人,因为勇敢成了无坚不摧的群体,成了义无反顾的众志成城。同样,加缪《鼠疫》中医生里厄明知死亡随时会来,却义无反顾与患者兼战友塔鲁等人一起,自发组织抗击足以吞噬生命的鼠疫,勇敢使里厄最终摆脱愤怒、悲痛、难过救了整个奥兰城成千上万的人。勇敢在这些城市文字书写中多角度展现,使人读懂城市在正常和非正常之下的城市话语表现。唯有勇敢方能克服险阻,走向城市发展的未来。

4关键词——热爱生活

文学中的城市话语更多是人困境的书写,在破局中方能前行,而破局时,人物成为特别的英雄,除了沉静、勇敢,还有对生活的热爱,使之坚持不改初心。里厄、塔鲁等生活在危机四伏,鼠疫肆虐的城市中和生存困境下,以热爱生活为动力反抗病毒,获得强调自身力量的幸福。其实文学的根就是对生活的热爱,作家把这种热爱和文学的城市话语结合,成就文学作品的温暖。上世纪80年代以来,邓友梅、刘心武、陈建功、王朔等人的京味小说,冯骥才的津味小说,池莉的武汉市民小说,陆文夫、范小青的苏味小说,甚至具体到贾平凹的西安都市小说,都涉及城市个体热爱生命的多角度展现。如贾平凹的《高兴》一文中有刘高兴这样一位进城农民,他热爱生活,对城市文明憧憬向往追求,爱吹箫爱好文学,所以在爱情和日常生活中遭受打击却依然有希望,有念想,对生活的热爱,持之不变。作家们在上海风情,北京风味,武汉情趣,西安震撼力中极力表现热爱生活的个体轨迹。城市文学的构建构方式较为普遍的是写城市中的人,这种在西方文学里也较为常见,如《红与黑》中的于连,抱着梦想來到城市,却终究被残酷的现实挤压得失去原有的纯真,与老舍笔下的祥子类似,而巴尔扎克之高老头,狄更斯之奥利弗,陀思妥耶夫斯基之伊凡,这些人物于城市最根本的情感是热爱生活,因这种热爱,才有了他们各自在城市中的生存方式,这里生活方式的正误暂不作辨析,但作家在文学中表达人物热爱生活的本质却是一致的,有的作品是挖掘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鲜明的地域风俗来展示。如贾平凹《西安这座城》《老西安》写西安的历史文化,麦甲《黄色》以不同信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城市居民展示城市的世俗风情,有虔诚的佛教徒秦奶奶终年念经,有日本女性佐藤佳代是天主教信徒,于庆甫接受孔孟文化,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文化根须呈现独特的都市文化,文学用文字展示历史风貌,城市风情,而都市文化的是城市话语的直接体现。

综合以上所述,生存忧思、抚慰、勇敢、热爱生活是城市文学的话语表达的关键词。在城市多元发展中表现城市的核心文化价值观,话语研究能从社会学、文学的角度切入到语言交际活动的系统分析和价值判断,为了解城市发展特点和城市发展的话语形式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也能从历史比较的角度弄清城市定位,发展轨迹,文学的表现功能呈现的更直接、更典型。

参考文献

[1]施旭.从话语研究的视角看城市发展[J].文化艺术研究,2008(03).

[2]陈白颖.城市地域文化对外传播的话语策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20(05).

[3]任现品.《苦闷的象征》的传播及其意义[J].齐鲁学刊,2001.

[4]方长安.选择·接受·转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宋炳辉.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李亚铭.论城市话语传播[J].新闻知识,2013(10).

[7]刘文,赵增虎.认知诗学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赖芸芳,女,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基金项目:该文系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ZGW20108)“疫情文学中的城市话语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话语文学研究
画与理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雷人话语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雷人话语
文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