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QCC活动对排药差错率下降的影响

2021-08-05 22:51陈卫华
婚育与健康 2021年7期

陈卫华

【摘要】目的:研究QCC活动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实施对排药差错率下降的影响。方法:选择静配中心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需静脉用药的患者84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静脉用药时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进行静脉用药采取QCC模式进行活动。结果:采取QCC模式进行静脉用药的观察组数据优于采用静脉用药常规管理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QCC管理模式开展静脉用药的观察组比使用常规管理静脉用药的对照组排药差错率更低,更为安全。

【关键词】QCC;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率

排药差错率对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来讲是关键性的指标,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负责临床药物的配置,能否准确地排药,对于医疗安全至关重要。造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人员操作流程出现缺失,人员较多时现场管理不规范,部分环节本身纷繁复杂,这些因素都会引发排药差错,一旦因为排药出错,用药不准,将会极大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现阶段,大多数医院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还是运用传统的排药模式,很容易出现排药差错,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排药模式,所以QCC以其优异高效的表现,为更多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所采用。这对于减少排药差错率、降低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现在我们选取静脉用药的患者84例,分别采取QCC模式和常规的排药模式进行研究。

1 方法与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静配中心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需静脉用药的患者84例,采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划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中静脉用药42例,处方总件数369件,对照组患者中静脉用药42例,处方总件数371例。观察组采用QCC活动模式进行静脉用药,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模式进行静脉用药。在此之外,还要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遴选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4人,女性16人,年龄24岁~35岁,平均年龄(27.00±1.86)岁;学历:專科11人,本科9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按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常规模式进行排药,观察组按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QCC活动模式进行排药,运用QQC模式的观察组需要进行操作,建立QCC小组阶段:选举出QCC活动小组的组长1名,主要担负按时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除此之外还要选取10名经验丰富的药师担任组员,负责整个QCC活动的监督1名,将排药差错率作为活动的主题,定期开展活动,组长要对组员进行分工,确保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人员跟进。计划阶段:记录排药差错的数据资料,要将发生差错的类型和原因用鱼骨图标注出来,分析产生差错的具体因素,然后再依据结果采取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加强内部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流程规范的培训,对于繁杂的环节要及时简化,还要注意建立独立的监察体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时和不定时开展检查。实施阶段:新人或调岗人员在入岗之前要严格按照培训的流程进行,要从事该岗位的必须掌握工作中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职责内容,并采取书面考核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通过以后才能安排正式上岗。新到岗人员参与工作时,需要由经验丰富、操作规范的员工结对帮扶。新到岗工作人员的操作要之前结对的导师现场进行指导,还要有1位资深的药师进行核验。根据计划按时开展培训,不断提升组内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培训同样要组织书面考核和现场实操,对于在过程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分析总结,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完善制度要严格按照“四查十对”的工作制度来执行,在明显的位置悬挂操作流程图以及岗位职责分工图,明确各自负责的环节和自身承担的职责,保证在流程和人员上都清晰明了,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发挥监督制度的作用,负责监督的药师可以进行定时检查和不定时的抽查。药物核对工作要采用多环节流水式的模式进行,要对每个人员操作的情况进行核对,保证配置药物无失误。在定责的基础之上还要建立追责制度,记录人员的差错数据,找到责任人,帮助分析产生差错原因,组织其他人员一起进行讨论,共同剖析,共同成长,共同提高。①配置制度:药品要按对应的位置摆放,分类要陈列规范,不易辨识的药品,要分别放置,并做出标识。特殊的药品要将注意事项标注清楚,关键信息剂量,配制方法都不可缺失。调配台的位置不当容易引起交叉配药,因此要严格利用颜色差异将标识牌进行分类,划分病区。②轮班制度:调配人员调配药物时要注意不可进行超时疲劳调配,调配时长达到2h后,要找人接替休息,休息时间不低于20min,使其精神放松,消除疲劳,降低排药差错率。人员交接时必须认真核对排药信息,交接的内容包含工作量、工作内容,交接班的人员都要进行书面签字确认。③检查制服:根据考核流程,组长7d/次检查每项工作的执行情况,然后对每项工作开展评估,评估的结果要进行考核。同时要根据统计结果,归纳导致排药差错的原因,及时梳理分析,对以往措施不断完善改进,作为下次改进的主要对象,关注整体发展,提高QCC活动的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采取QCC活动模式前后的在定期考核、规范操作流程、设置警示标识以及强化相似药品等排药方面评分(满分10分),分数越高越优异。同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液体错排、药品错排、少排、多排等方面的排药差错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排药评分

研究QCC活动前后的数据,采用QCC活动排药后在定期考核、规范操作流程、设置警示标识以及强化相似药品等排药方面的评分都比采用活动前要高,数据表明,实施QCC活动模式后的评分成绩更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排药差错发生率

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采用QCC活动排药模式的观察组在液体错排、药品错排、少排、多排等排药差错方面都比采用常规排药的对照组概率低,统计数据表明,QCC活动模式在降低排药差错率上有很大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QCC英文全名: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它的中文名是品管圈,我们根据它的首字母缩写为QCC。QCC活动的原则是个人启发以及团队中成员的相互启发,同时QCC在一般工具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上,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品质圈管理是一项非常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它可以在我们的工作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它在社会中被广泛运用,有鉴于它出色的管理效果,我们将QCC引入到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用以降低排药差错率,药学人员在熟悉掌握QCC活动的规律,并严格按照QCC的流程制度操作,就能够在实际的排药工作中降低排药差错,极大地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不论是对于排药人员还是医院以及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开展QCC活动要求进行管理的目标要足够明确,要保证全体人员的参与同时也要求在会议讨论时突破以往的思想束缚,打破常规,积极踊跃地发言,分享看法。QCC活动重视人的引导启发,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有助于提高圈子成员的工作凝聚力,在组织中的归属感以及改善之后工作获得的成就感,能够设定一个中心目标,使圈子成员共同奋斗。在QCC活动开展之后,会按期举行总结会议,可以從其他人员的角度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在热烈讨论中、民主的氛围里,会使发生问题的原因不断被提及出来,从而有利于全体人员一起解答,以便提出好的措施,持续进行改进。QCC在“跟踪-分析-检讨-调整”的框架下,可以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在QCC计划初期,首先梳理出了排药出现差错的原因,然后运用简易的工具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有助于在众多的因素中快速梳理,找到了具体问题以及成因,快速制定措施,从而使得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能够弥补之前的不足,重视岗前的人员培训、药品的规范管理以及操作规范的必要性,减少排药差错带来的风险。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QCC活动后,在排药差错上的概率大大降低了。采用QCC活动模式的小组,排药差错率降到了0.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QCC,对于提升人员排药准确率有非常大的帮助,值得在三甲医院等大型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大力的运用QCC模式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引入QCC模式,对于完善流程制度、药品的成列摆放、易混淆药物的管理上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献策,持续进行改善,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项工作都进入了良性的循环,同时对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减少排药差错带来的风险,保障患者人身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