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半月板损伤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1-08-05 23:21孙鸣明刘静马芹芹等
婚育与健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护理效果

孙鸣明 刘静 马芹芹等

【摘要】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运用于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半月板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诊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63例,按照对患者采用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模式(n=82),观察组患者选择程序化护理模式(n=81)。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评分、术后疼痛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度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程序化护理运用在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半月板损伤患者中,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极大帮助,能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

【关键词】膝关节镜;半月板损伤;程序化护理;护理效果

半月板损伤主要因膝关节在外部因素影响下,造成半月板完整性受损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目前该疾病男女发病比例为4:1,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较轻时疼痛感较轻,能够完成正常活动;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活动受限、关节肿胀,同时还可能存在韧带损伤情况,对患者的运动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针对此疾病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利用其对患者组织形成伤害较小,不用进行关节囊切口,在术后能够进行早期功能训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利于提高患者的病情恢复速度。但是针对患者进行恢复训练时,需要采取更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文就程序化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诊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63例,按照对患者采用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模式(n=82),观察组患者选择程序化护理模式(n=81)。对照组,男48例,女33例,年龄18岁~45岁,平均年龄(31.54±1.12)岁,其中35例为外侧半月板损伤,22例为内侧半月板损伤,24例为盘状半月板损伤;对照组选择程序化护理模式(n=82)。观察组,男49例,女33例,年龄18岁~45岁,平均年龄(31.58±1.16)岁,其中34例为外侧半月板损伤,23例为内侧半月板损伤,25例为盘状半月板损伤;部分患者行半月板缝合修补术,部分患者行半月板切除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诊断,患者确诊为半月板损伤,且于我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排除标准:自身存在精神问题且无法配合护理工作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涉及护理内容如下:(1)第一阶段:此阶段主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展开评估,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身体检查,同时还需掌握患者是否存在基础性病理情况,并且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产生的原因、症状等情况,根据其实际情况确定针对性手术治疗方式。同时医护人员需要与主治医生进行交流,结合患者手术方案,为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治疗的具体步骤、目的、作用、注意事项等,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确保患者以最佳情绪状态面对手术。医护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术前进行功能训练的必要性,并且指导患者完成术前功能训练,主要包括直腿抬高、髌骨活动等,其优点是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若患者在术前因情绪焦虑而出现失眠、睡眠质量较低等情况,医护人员则需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休息环境,并且告知家属尽量保持低声细语,以免影响患者正常休息;若患者仍然存在无法入睡情况,则可给予患者适量安眠药物,帮助患者顺利入睡。(2)第二阶段:在手术当日,医护人员需要提前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及药物,为患者创设良好的手术环境,用语言或动作鼓励患者以平静的状态面对手术治疗。在手术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是否有不适情况,同时对其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直到手术顺利结束。将患者运送回病房,并且行去枕平卧位,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加压处理;针对置管患者,需按时的检查引流管是否畅通,并且在术后2d内可拔管。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膝盖下方不需垫软垫,从而降低关节痉挛发生率,在患者膝关节处进行冰敷48h,从而避免关节腔中出现渗血、渗液情况。(3)第三阶段:由于半月板损伤患者大多以青年、中年群体为主,其认知度较高,因此醫护人员在术后需要为患者介绍术后进行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同时告知患者半月板血流供应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红区、红白区域均能对患者的膝关节愈合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医护人员还需指导患者在术后完成肢体功能恢复活动,强调活动对于肢体血液循环、关节液分泌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积血的吸收能力,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与不适感,从而确保膝关节的稳定性。同时告知家属在协助患者完成训练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训练时间与训练量,若患者感觉疼痛感剧烈且具有强烈的疲惫感,则需要及时地停止训练。此外,由于半月板损伤患者较年轻,大多数患者期望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因此可能会出现训练过量情况,从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鼓励、与患者积极交流,从而提高患者在康复期间的配合度。

1.3 效果判定

1.3.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评分,主要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涉及时间段为术后3、6、12个月,其中该项10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则说明膝关节功能恢复能力更好。

1.3.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度评分,主要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术后疼痛度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感越强烈。

1.3.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血管损伤、神经损伤、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评分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度评分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度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半月板损伤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为膝关节扭转等间接暴力外伤形成,其二为患者因长期膝关节负重而形成的损伤,通常该疾病主要集中发生于运动员、体育爱好者、重体力群体中。该疾病产生的原因多因膝关节扭伤引起,在膝关节屈曲且大腿外旋时,半月板在胫骨、股骨间受到压迫,从而导致半月板受伤。老年患者出现半月板损伤则与其自身机体功能退化、半月板出现退行性变有关,在受到轻微外力作用下而造成损伤情况。此外半月板受压較严重且韧带损伤造成膝关节不稳定,均可能导致半月板出现损伤。

针对该疾病,临床上选择采用膝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主要因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并且手术操作表浅,能够最大限度地对患者的半月板进行保护,并且对患者膝关节影响较小,能够切除滑膜及其余组织,效果较好;并且在术后在进行适量的功能训练,能够提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在围术期对患者展开常规护理,仅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护理,但是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疾病存在负性情绪,担心手术治疗效果,因此患者的治疗配合度较低。根据余静等研究显示,对患者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还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因此本文选择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主要将围术期护理分为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术前对患者展开疾病、手术知识讲解,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第二阶段为患者介绍手术步骤、期望达到的效果;在手术期间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确保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第三阶段主要针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为患者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功能训练方式,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患者围术期选择程序性护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度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患者采用程序性护理,能够通过注意力转移、给予止痛药物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且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采用程序性护理后,能够让患者在术后面临的风险性较低,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

综上,对于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可提高患者术后病情恢复速度,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