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120急救中的护理实践

2021-08-05 23:21汤青
婚育与健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家属优质

汤青

【摘要】目的:探讨在120急救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抽取120急救中心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救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选取在2020年1月前120急救中心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临床护理效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出诊速度、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经过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不同的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时间段内的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0急救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能够提高临床抢救效果,加快救治速度,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120 急救中心;优质护理;救治成功;临床效果

120急救中心是患者救治的主要通道,随着急救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机构的完善以及临床重要环节的,也是急救医学的主要基础。120急救工作中主要是对患者的现场急救工作、运输中护理监护以及转运安全护理等,患者在救治和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较快,护理人员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多类型的疾病由于环境因素以及外界因素会给救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急救中护理人员除了要具有应急救治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还需要有优质护理服务的本能,患者在救治过程中能够得到优质护理服务,提高院前急救效果的同时降低纠纷事件的发生。本文120急救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有效的护理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20急救部门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急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象,另外选取2020年1月前我院所收治的100例急救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19岁~78岁,平均年龄(46.2±5.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20岁~79岁,平均年龄(47.3±4.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情况,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观察组研究对象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提高护理人员的意识,转变陈旧的思想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管理的内容,并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要深刻学习,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理念。尤其是120急救中心的护理工作特殊性较强,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及焦虑的心理。结合急救的特点对护理工作做全面的分析,制定关于120急救的优质护理内容,在救治中提升优质护理的意义。因此让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安全以及护理质量的重要性。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1.2.2 制定详细计划 制定120急救的工作流程,120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以及时效性,往往事件均是突发的,因此对救治要有计划实施。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分析开展优质护理,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对预见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同时对各项护理工作流程的护理环节均要掌控。建立相關的救治相关制度,120急救车的岗位职责,在护理工作制定惩罚评定以及考核制度。保证急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2.3 具体优质护理服务实施

1.2.3.1 体现救治护理工作中的“快”字理念 在为患者抢救中必须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尤其是预见重大交通社会自然灾害时应该立即采取应急预案,保证护理医疗等团队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护理工作人员发挥专业技术知识、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并在救治过程中详细的记录护理记录单,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提供法律保障。

1.2.3.2 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120救治患者的病情均为危重症,多病情变化,因此对急救中心的护理工作人员要求较高,应该掌握全面的认知以及急救相关的技巧工作。护理人员定期对固定方法、包扎手打、静脉穿刺以及心肺复苏等培训学习。一方面要提高综合护理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确保患者的安全,提高救治效果。

1.2.3.3 加强沟通 注重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及时对疾病的信息有所了解,反馈和传递相关过程。因此在120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能够理解患者的病痛,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发病的原因,以及内心焦虑的问题,使患者能够耐心的诉说,护理人员已积极的工作的态度,注意语气温和,减轻患者因突发疾病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等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安抚和疏通。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以及相关护理操作时与患者及时沟通和解释,提高患者的配合能力。

1.2.3.4 心理干预 因为120急救的患者病情危重,患者的心理会有一定的负担,因此会产生绝望和压抑的情绪,病情非常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对患者的疾病给予体谅,将救治工作中配合心理护理干预。

1.2.3.5 家属心理干预120急救工作时,一部分家属会表现非常紧张,面对亲人出现的状况无法处理,很多家属出现心理障碍或者情绪难以控制。在救治过程中要正确地使用语言对患者家属实施安抚工作,同时做好宣教知识的讲解。当家属一直哭泣会影响救治工作,因此告知家属保持冷静,家属冷静才是最好的鼓励患者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出诊到达现场的时间、急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纠纷发生率。

1.3.2 对比两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抢救效果、医护态度、医护技术和诊疗环境。满分为100分。

1.3.3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中的各项内容的数值,主要包括5个方面(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沟通能力、特殊护理、护理文书),其中每个指标的满分1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效果比較

观察组患者的出诊速度、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家属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过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经过不同的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时间段内的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120急救中心的护理工作是重要的救治环节,由于救治服务对象较为特殊,疾病有特殊性,因此此项工作也备受社会的关注。在临床工作中,常规的护理模式所发生的护理分析比例可以高达10%以上。而且临床救治效果不是很理想。同时临床研究发现,一旦救治时间过程患者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在120急救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降低救治中的风险发生率的5%,急救的有效率有所提高。在120救治中心的护理思路上讲,急救常规护理虽然救治得体,但是有些细致的护理问题认识不足,优质护理工作将患者为主体,针对问题做系统的分析,将风险预防、延伸工作以及心理疏导等方面做举措,保证患者救治时情绪稳定,配合救治能力就有所提高,对疾病的救治也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1)观察组患者的出诊速度、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经过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经过不同的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可见,120急救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能够提高临床抢救效果,加快救治速度,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整体治疗,提升护理安全,值得在120救治工作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家属优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