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民国建筑旅游,丰富南京文化旅游内涵

2021-08-06 16:26陈茜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南京

陈茜

摘   要: 南京民国建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们解读民国南京历史的重要资源。南京要借助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开发利用民国建筑,发挥民国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介绍南京民国建筑特点,分析开展民国建筑旅游对南京文化旅游的意义,提出南京文化旅游中开展民国建筑旅游的策略,希望对提高南京文化旅游品位和突出文化特色有所帮助。

关键词: 民国建筑   南京   文化旅游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数量众多、风格多样的民国建筑,这些民国建筑是展现南京文化背景的载体之一。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的背景下,南京要充分挖掘民国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结合南京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对民国建筑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使民国建筑旅游融合历史文化气息和现代文化气息,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游览,感受民国文化,积极塑造南京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1.南京民国建筑特色

1.1民国建筑多样化风格并存

民国时期,南京的文化、思想、科学领域发展迅速,培育了一大批杰出的近现代建筑学者。这些学者提倡传承民族旧有的传统建筑风格,不能盲目照搬外国建筑,而是要通过融会贯通中西建筑文化的方式,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发扬广光。在这一时期,南京建筑多种风格并存。如,中国传统宫殿式风格建筑(金融大学、行政院等)、西方古典式风格建筑(国防部大礼堂、扬子饭店、中央大学图书馆等)、西方折中主义风格建筑(生物馆、中央大学礼堂等)、新民族风格建筑(中山陵、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中山陵音乐台)等[1](72-73)。上述建筑都是由中国第一代建筑师设计而成的,代表着中国近代以来最高的建筑设计水平。

1.2民国建筑数量众多

南京现存民国建筑数量众多,其中很多优秀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如,中山大道坐落着下关码头、扬子饭店、孙科公馆、国民政府军政部、首都饭店、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国民政府外交部、新都大戏院、金融大学附属中学、孔祥熙公馆、中央医院、蒋介石官邸等建筑;北京东、西路坐落着国民政府考试院、国立中央大学、埃及大使馆、宗子文公馆等建筑;长江路坐落着国民大会堂、国立美术陈列馆等建筑[2](239)。除此之外,在陵園大道还坐落着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即举世闻名的中山陵和小红山官邸。

2.开展民国建筑旅游对南京文化旅游的重要意义

2.1增强南京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延续感

在以往的城市经济发展中,南京拆毁了部分有特色的民国建筑,如成贤街原园林局内的民国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宝贵的民国建筑资源。为了协调好城市经济发展与建筑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南京市可以通过开展民国建筑旅游,保护与发扬特有的建筑文化遗产,使其成为文化旅游资源,赋予南京文化旅游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确保民国建筑遗产能够在文化旅游中得以延续[3](23-24)。

2.2塑造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鲜明特色的民国建筑是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不同风格的民国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讲述着南京在民国时期的真实故事。南京民国建筑涵盖行政、文教、科研、宗教、民居、公共、使馆等多种用途,大部分民国建筑较分散,未能形成和谐统一的建筑群。通过发展民国建筑旅游事业,能够从城市总体规划和保护民国建筑的层面出发,开发利用民国建筑,丰富“人文绿都”的文旅内涵,塑造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2.3实现文旅文化传播价值与经济价值

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拥有的民国建筑历史文化遗产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超越的,在中国的建筑史上谱写了华丽篇章。南京民国建筑带有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与建筑相关的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更为建筑增添了历史文化研究价值。通过开展民国建筑旅游项目,能够宣传南京特有的民国建筑文化,丰富文旅资源,扩大南京文旅在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力,为南京旅游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同步实现文旅在文化教育宣传与带动旅游业经济增长方面的双重效用。

3.南京文化旅游中开展民国建筑旅游的有效策略

3.1完善民国建筑保护机制

南京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中,要以保护民国建筑为前提,对民国建筑进行整体性规划设计,有效缓解旅游业发展与民国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将保护民国建筑始终作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具体策略如下:

3.1.1开展价值评估。南京要深入调查民国建筑的原状、现状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全面评估民国建筑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在价值评估中,南京市政府应成立由史学家、建筑学家、艺术专家等专家组成的评估委员会,做好民国建筑的科学研究工作,掌握文化遗产资源的历史由来,将其作为文化旅游内涵拓展的关键点[4](84-88)。

3.1.2健全保护制度。南京市政府要重视旅游业的监管,针对民国建筑这项特殊的旅游资源建立保护制度,根据民国建筑价值评估情况确定保护的等级层次,采用相应的保护方法,并在城市规划中重点考虑民国建筑保护的需求。在文旅资源开发中,要求有关部门尽量保持民国建筑的原有风貌及周边的环境元素,不允许大范围改造和乱修乱建,只能进行修复、维修或者局部更新改动。

3.1.3加大宣传。南京市旅游部门要加大《文物保护法》、民国建筑保护制度等方面的宣传,让南京居民和外来游客加深对民国建筑保护的认知,引导社会公众提高保护民国建筑的自觉性。同时,南京市执法部门要坚决打击破坏民国建筑的行为,严惩相关人员,并制作成反面案例进行宣传教育,起到警示作用。

3.1.4设立基金。南京市政府应设立民国建筑保护专项基金,采用财政加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方式缓解财政压力,并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稳定社会资金来源。在专项基金中,要将文旅业经济收入作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将基金用于文化遗产修缮,形成良性的民国建筑保护与旅游经济增长互补机制[5](15-24)。

3.2科学开发民国建筑资源

在保护民国建筑的基础上,对民国建筑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民国建筑在南京文旅业发展中的价值,以促进文旅业经济收益稳步增长。具体策略如下:

3.2.1规划景观区。南京市旅游开发要重点保护民国建筑群,慎重规划原有的建筑群,维护原有的民国建筑风格,使其成为游客到南京旅游必去的民国文化街区。具体规划开发建议如下:一是将民国建筑较集中的中山东路路北和长江路路北规划为景观区,通过景观设计串联各建筑,使原有的民国建筑与景观设计浑然一体。二是在旧民国建筑群中适当穿插新建筑,使新旧建筑呈现出历史文化气息与现代气息的碰撞,彰显出井然有序、空间复杂的建筑群风格,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文旅体验[3](23-24)。三是将民国建筑保存较完好的区域,如鼓楼区的原使馆区、玄武区鸡鸣寺等规划为高品位的景观区,打造城市文旅品牌形象,使其成为民国建筑旅游的代表性街区。

3.2.2开发旅游线路。南京在开发文旅资源中要设置民国建筑标识系统,合理规划旅游线路,避免出现旅游景点重复建设问题,使各旅游景点都能够突出文旅特色。旅游线路开发要给予游客美好的视觉感受,使民国建筑景观能够成为形神不断的视觉长廊。如,在旅游线路开发中重点开发名人故居,形成名人故居文化旅游线路,如广州路拉贝故居、徐悲鸿故居等。

3.2.3开发文旅产品。南京文旅应根据民国建筑现状开发文旅项目,分别制订已开放景点和未开放景点的旅游策略。具体为:一是针对中山陵建筑群、总统府建筑群、蒋介石温泉别墅、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对外开放的景点,可在景点中布置与建筑相关的文史资料,让游客通过观看历史图片感受南京历史文化氛围;二是针对未开放的民国建筑,尤其是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在周边设置宣传标记,向游客介绍建筑设计者、建筑名称、建筑用途、建筑风格等内容。对于已经拆除的建筑,南京市政府应设立遗迹标记,投放原有建筑的图片。文旅部门应积极與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在时机成熟时向社会公众有序开放民国建筑,控制好节假日、旅游高峰期的游客数量,避免对民国建筑保护造成过大压力。

3.2.4宣传推广文旅。南京民国建筑旅游宣传,要正确评介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在此前提下,要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直播平台等多种媒体平台宣传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宣传路径,具体策略如下:一是在民国时期社会名流经常出入的宾馆饭店悬挂名人照片、摆放民国时期用品、提供民国大餐食谱,增强南京文化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借助实物宣传使游客深深融入民国文化氛围中;二是开发旅游纪念品,旅游部门可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制作成模型,在各大开放景点销售,丰富文旅产品内涵,增加文旅经济收入。同时,游客将纪念品带回家,能够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南京民国建筑特色,起到宣传作用。

4.结语

在南京文化遗产中,民国时期的建筑具有很高价值,是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特的旅游资源。民国建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可以形成良性互动。以保护为基础,对民国建筑进行规划,将民国建筑应用到旅游业上,通过发展旅游业,提高人们对民国建筑保护的重视。南京文化旅游要依托民国建筑资源开辟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径,推进南京旅游业快速发展。在民国建筑开发中,要加以保护,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民国建筑,并且围绕民国建筑创新文旅产品,丰富南京文旅内涵,增强南京文旅对游客的吸引力。通过发展南京文旅事业,突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扩大南京文旅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冯琳.南京民国建筑的新民族形式[J].美术观察,2019(12).

[2]吴宇,王志贤,杨思琪.南京民国建筑价值及其再利用途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34).

[3]向然.南京民国时期建筑特色及其保护[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4]刘沫,邹昌锋,刘青.江西民国时期建筑装饰综述[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20(5).

[5]周凯,高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民国历史文化街区品牌建设为例[J].文化产业研究,2016(2).

[6]陆晔,施保宁.关于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08).

[7]贾文娟,陆可人.赋予“老建筑”新的使命——东南大学老图书馆加固改造利用的启示[J].工业建筑,2009(04).

[8]严为洁,姚亦峰.南京民国城市风貌调查及其保护规划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6(02).

[9]李百浩,熊浩.近代南京城市转型与城市规划的历史研究[J].城市规划,2003(10).

[10]赖德霖.从宏观的叙述到个案的追问:近15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评述——献给我的导师汪坦先生[J].建筑学报,2002(06).

[11]刘亦师.从个案积累到领域拓展: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深入的若干可能[J].建筑师,2020(01).

项目来源: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南京区域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融合研究(ZYB78)。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九间堂
南京院子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