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1-08-06 16:49高鹏飞王晓丽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高鹏飞 王晓丽

摘   要: 剪纸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哲学思想、生态智慧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充沛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而且剪纸文化具有形式简单、容易操作、内容丰富等优势,更加容易有机融入青年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实践来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年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存在效果不佳、载体作用不明显等问题。

关键词: 剪纸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剪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中华文化一样就没有中断过,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成为我国一项民俗活动,是中华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一,承载和体现了特定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审美爱好、文化习俗、社会心理等,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作用。

一、剪纸文化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马克思在文艺观中指出:“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只能是对社会存在和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由社会的物质生产和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精神生产的产品。”[1](121)剪纸文化深深扎根于民间的土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剪纸文化遍布中华大地,由于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地域和信仰之间的差异,每一个地区的剪纸都有不同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生活的愿望,以独特的表现形式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包含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

(一)剪纸文化体现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剪纸文化是对当地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积累了当地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不仅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哲学价值。

第一,剪纸艺术中阴阳与虚实的辩证思维。例如,当见到上下相扣的碗和带有壶盖的壶这样类型的剪纸图案时,上表示阳下体现阴,壶盖表示阳,壶腹体现阴。在结婚的时候将扣碗和带盖壶的剪纸图案贴出来表达天地相融、男女相配的寓意[2](63)。镂空是剪纸艺术惯用的独有手法,由于镂空造就了阳纹与阳纹特点,体现到剪纸图案中,线线相连的为阳纹而线线相断的为阴纹。这种阴阴阳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虚虚实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体现出虚实结合、阴阳相交的视觉审美效果。

第二,剪纸艺术中形式与内容的辩证思维。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常见的形式有单色剪纸与彩色剪纸,在这两种形式下又有阳刻剪纸、阴刻剪纸、点色剪纸、衬色剪纸和分色剪纸之分。这些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更好地将剪纸图案中的内容和寓意表现出来。

剪纸内容主要表现为情感的流露和寓意的表达。在一幅剪纸作品中,内容的量取决于表达的寓意和流露的情感,并且都是通过最佳的艺术形式寄予人们最美好的希冀。例如,剪纸艺术作品《黄土地开花——万物生》,创作者融入下地、播种、收割、锄地、挑担、打场、磨面等内容,让欣赏者能够感受到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辛勤劳作的过程和丰收的喜悦心情。有的剪纸作品内容虽然就包含一个人、一棵树、一朵花或者彼此的组合,但通过适当的剪纸艺术形式达到剪花要有样、剪人要有神、剪树要有根的目的。这就体现出剪纸艺术中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和谐统一。

第三,剪紙艺术中主观与客观的辩证思维。剪纸作品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产物。艺术作品的创作必须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现实主义真实性原则,这种创作原则的实质就是要求以唯物史观和能动的反映论为指导,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趋势[1](123)。剪纸作为一种民间的艺术,来源于古老的农耕文明,民间剪纸从身边的客观事物取材,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的积淀,应用细致的手法,表达主观情感和理念。

在剪纸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剪纸艺术被称为“意念艺术”[3](126)。在创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到的一种客观的事物就能随心所欲地剪出惟妙惟肖的作品。当然,在头脑中想象的内容是客观的,创作者能按心之所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带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

(二)剪纸文化蕴含着传统生态价值理念

第一,剪纸文化中“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整体观。剪纸艺术中的情感表达来自中华传统的“天人合一”“中和之道”且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剪纸作品中,创作者多采用人、山、水、草、木和动物的组合并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产生情感交流,再通过剪纸的艺术手法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第二,剪纸文化中“敬畏生命、仁爱万物”的生态伦理观。在剪纸作品中,创作者往往将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命与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用来体现万物生灵的平等理念,也有单纯运用大自然中的动物或者植物为意象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例如,《大鸡送子》《麒麟送子》和《莲花生子》等作品表达了人们对多子多孙的繁衍和对生命的期盼,体现了动植物本身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剪纸文化中“崇尚节约、永续利用”的生态消费观。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为弘扬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剪纸作品的创作者通常会以农作物的果实和丰收时的场景为意象并配以文字元素引导和鼓励众人勤俭节约,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这有助于人与自然之间理性地进行物质交换,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以“节约粮食”为主题创作的剪纸作品,目的是提倡人们要节约粮食,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三)剪纸文化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剪纸文化起源并且深深扎根于乡村,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剪纸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纸是体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每一幅剪纸图案都是一部会说话的作品[4](38)。一幅优秀剪纸作品的创作不仅是创作者本人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还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心灵寄托。

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期,剪纸主要以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题材。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将自然界的物象进行加工形成一种象征美好和吉祥的符号,用剪纸艺术表达普通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例如,期盼生活富裕的《年年有鱼》《五谷丰登》《招财进宝》等作品;渴望多子多福的《童子戏莲》《莲花生子》等作品;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健康长寿的祝福的《麻姑献寿》《福禄寿》等作品。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剪纸主要以反映人民群众对祖国发展的祝福为题材。剪纸创作者将社会主义建设的繁荣景象作为创作灵感,通过精细的手法表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例如,《开国大典》《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等剪纸作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剪纸主要以反映人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期望实现中国梦的追求为题材。剪纸艺术传承人将党旗、国旗、五角星、和平鸽、天安门、航空航天科技等作为元素,创作出了《喜迎国庆》《五代领导人》《走向辉煌》等作品,体现了党密切联系群众,共同建设和谐美好家园的主旨,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赞美与祝福。

二、剪纸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实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还具有鲜明的特点突出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优势。

(一)形式简单易操作

操作简单、易学习。剪纸相对于其他中华传统文化,如酿酒技艺、民族乐器、舞狮子和赛龙舟等活动而言,工具簡单,很容易学习与操作。剪纸只需要一把剪刀或刻刀,再加几张宣纸就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手,对活动场地没有特殊要求,随时随地可以开展,而且形式灵活多样。既能充分挖掘出动手动脑能力,又能很好地锻炼形象思维,有利于扩大参与者的覆盖面。

成本低廉、易购买。剪纸需要的前期准备只需几元钱就可以获得,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剪纸活动不需要专门审批或者租赁活动场所,不需要其他辅助工具,大家席地而坐就可以进行。可以让文静的学生动起来,让好动的学生静下来,在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讲究实用,易装饰。剪纸作品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剪纸作品可以作为礼物赠予同学、老师、朋友和家人留作纪念。春节期间,剪纸图案可以作“窗花”增添节日气氛;结婚时,剪纸图案可以作“喜花”增添婚庆喜气。同时,剪纸作品可以用来装饰和美化宿舍、教室和校园,增加居住环境的艺术感,在美化生活环境、陶冶情操的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剪纸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二)内容丰富有特色

题材的多样性。剪纸题材的选择多种多样,有将自然风光作为题材发现美、寻找美的。例如,以春夏秋冬、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和花草树木等为题材的剪纸作品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还有将戏曲故事、生活场景、京剧脸谱、十二生肖和名胜古迹等作为题材表达丰富的人文情怀的。

选题的民俗性。剪纸与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在中国民间各种民俗活动中,剪纸是必不可少的。过春节时人们会剪门神、贴窗花;元宵节时人们会在花灯上装饰吉祥的图案;清明节时人们会用剪纸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之情;端午节时人们会剪出公鸡、虎食五毒图案用来驱赶瘟疫;七夕节时人们会剪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图案表达对爱情的向往与赞美;中秋节时人们会剪出嫦娥奔月、月饼等图案表达节日的寓意;重阳节时人们会剪出天伦之乐、敬老图案等图案呼吁人们孝敬老人。这种特性有利于学生在剪纸活动中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民族节日内涵和民俗活动意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意象的民族性。吉祥平安、健康长寿、风调雨顺、和谐社会等都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形成的美好愿望。例如,用石榴象征团结友爱和多子多福,用牡丹象征家庭富贵,用桃子象征健康长寿,用鱼象征生活富裕,以梅兰竹菊这些意象表现人的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内容的时代性。剪纸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种反映时代特点的剪纸作品不断涌现。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有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也有以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充分展现新时代的特点。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剪纸文化走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在学校开展的文化活动中重视融入剪纸文化丰富的内容,充分挖掘剪纸文化中蕴含正能量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展示我国剪纸文化反映的古人智慧。在融入剪纸文化内容的过程中坚持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抓住契机将剪纸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例如,中北大学坐落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山西太原,学校具有非常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军工文化和太行精神,可通过剪纸艺术的形式展示地方文化特点和学校特色,借此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剪纸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

鼓励学生成立一些弘扬中国传统剪纸文化的社团,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和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强化思想教育效果。举办活动要具有明确目的,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他们展示传统剪纸文化真正包含的核心价值。定期邀请一些非遗传承人来学校做有关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文化的专题讲座,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学术氛围,直接或间接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通过剪纸活动将校史文化、校训、校徽等利用剪纸作品展现出来,培养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设立校园文化日,届时校园里可以举办剪纸作品的欣赏、评比等各种校园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主题的剪纸图案嵌入校舍楼宇环境建设,使优秀剪纸艺术因素和生活环境建设交相辉映、相得益彰[5](94),发挥校园文化思政载体的作用。

积极打造中国剪纸文化的网站和公众订阅号品牌,突出教育主题,展示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与核心价值观念。综合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向学生推送剪纸文化的教育信息,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渠道,加强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发挥网络载体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5](94)利用互联网技术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传播中国传统剪纸文化,增强网络教育的效果,增强中国传统剪纸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谢姬.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看《易经》思想[J].美与时(上),2013(11).

[3]曲凤荣,曲玮婷.中国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及对外传播[J].艺术教育,2015(04).

[4]唐红,黄海英.文化自信视域下剪纸艺术高校传承的理论探索[J].黑河学刊,2020(01).

[5]刘奎杰,邢明非,张宝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04).

[6]刘建涛,贾凤姿.华夏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4).

[7]胡培培.传统节日何以成为思政教育的大舞台[J].人民论坛,2017(34).

[8]刘建涛,贾凤姿.华夏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4).

[9]陈庆庆,李祖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4).

[10]郭梅花.民间剪纸艺术的灵魂是什么[J].文化产业,2020(1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