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高校二级学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2021-08-06 16:52毛兰香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政体校园文化学院

毛兰香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根本途径。地方高校中二级学院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者和落实者,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二级学院课程思政的实践。本文阐述了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困境,认为地方高校二级学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包括制度体系、教学体系和大学生课外实践实习与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地方高校   二级学院

新形势下,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教育实践,体现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是高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目标的根本途径,是高校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的重要实践。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生力军,二级学院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者和落实者,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实、做好地方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工作,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取决于二级学院课程思政的实践。本文对地方高校二级学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阐述。

一、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1.高校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国高校办学的基本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高等教育法》已经明确了我国高校的办学方向,高校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同志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无论是保证高校社会主义的正确办学方向,还是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主导权,高校党委都必须加强对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领导,进一步落实高校党委在课程思政工作中的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学校、学院和专业层面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完善党政协同的工作制度,充分调动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育人合力,确保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2.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强调学生的道德养成,树人强调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其中立德是先导,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决定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走向。

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应构筑以课程教学特别是思政课程为核心层、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为拓展层、以良好的社会生态和正向的观念为延展层的立德树人同心圆”[2],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育本质的回归。高校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扭转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过于单一的侧重知识与能力而忽视思想育人的现象,必将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

3.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根本途径。

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教育本位,寓育人于课堂教学之中,特别强调专业课程课程与思政课应同向同行,明确了专业课程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肩负的责任和使命。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3]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根本途径。实施课程思政不仅能够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目标的顺利实现,还能够通过强化非思想政治类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的目标。

二、一些地方高校二级学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现实问题

1.课程思政建设基础薄弱,缺乏规范化、体系化的顶层整体设计。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高校中的比例高达93%,地方本科院校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55.6%[4](37-38)[5](11)。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和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成为当地行业一线、地方基层的中坚力量,这些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未来地方社会与经济能否和谐、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必须做實、做好[6](41-44)。

地方高校多是近年来合并组建的高校,由于建校时间短,师资队伍建设资金缺乏,师资学科专业分布不均衡,普遍存在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与培训机制不健全、教学与研究能力不强等问题,缺乏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大师,缺乏善于探索和研究思考的优秀教学团队。另外,在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缺乏整体设计和长远规划等问题,使得一些地方高校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方面没有形成上下统一的整体合力,导致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启动和进展缓慢,影响培养服务地方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的实现。

2.二级学院在课程思政体系中作用发挥不够。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教学和学术的基层组织和单位,在日常教学和科研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级学院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者和落实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二级学院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直接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效果[7](107-113)。

近些年高校受教育评价功利化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教学创新改革工作被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工作思路转变为科研为先,科研项目和成果成为教师考核、晋升职称等的重要指标;教学方面,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理论课教学、实践课落实及学院教学质量控制方面主要集中在可以量化的指标上,对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人文情怀的培养等方面没有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

3.一些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和意识不强。

目前中青年教师是地方高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军,然而这些中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强。一方面,许多中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求学时期所研修的相关课程,执教后很少有专业和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提升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中青年教师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对许多思想认识上的重大是非问题认识不清,在面对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青年学生时,这些中青年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往往力不从心[8](8-11)[9](92-98)。

另外,在教育理念层面,这些中青年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强,实践更少。这些教师重视把学生培育成某一行业的专业人员,忽视课程思政的教学,远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部分专业课教师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学生管理职能部门、辅导员的事情,与专业课程及专业课教师没有太大关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重智轻德、重教学科研轻育人实践,重知识传授忽视价值引领的现象偏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10](4-9)。

4.课外实践实习和校园文化中课程思政建设滞后。

大学生课外实践实习活动是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发展条件较为薄弱,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机制体系不完善,导致在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方面目标功利化,组织过程简单化、形式化,效果的短期化的困境。同时,课外实践实习的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高校内部部门和各二级院通力合作。但现实中,课外实践实习的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地方高校内部合作不力,指导和投入不够,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11](5-10)[12](12-1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课程思政的开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将课程思政融入校园文化中,并引领校园文化向着积极向上的正确方向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和精神支柱。地方高校重视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忽视校园文化的内涵发展和价值引领。地方高校由于成立时间短,校园文化底蕴不足,在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方面没有下功夫,导致校园文化思政内涵不突出[13](65-68)。

三、地方高校二级学院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1.强化地方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顶层设计。

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一项持久艰巨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党委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通过为高校各个部门提供坚强有效的政策供给和制度支持,搭建各类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平台,构建高校课程思政体系。

地方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应结合自身实际,从统一规划上入手,从制度建设和机制保障上逐步推进,必须从二级学院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着手,改变课程思政外热内冷现象,解决专业和教师课程思政实践过程的细节问题。通过党委和职能部门的总体部署,建立上下联动的长效引导机制,明确二级学院的主体责任,立足于学科建设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规划,担负起引领作用,逐步建设完善课程思政体系[14](99-100)。

地方高校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应合理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鼓励二级学院采用多种手段方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思政体系,调动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活力[15](71-73)。同时,二级学院要将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纳入学院的中心工作,制定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方案,把课程思政充分融入二级学院内涵建设过程。

2.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具体建设路径。

(1)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推进的主体,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对于课程思政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一方面,专业课程教师应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学习,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了解当今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及时把握时事动态,找准专业课程和思政价值引领的契合点,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思政课教师就课程思政工作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探索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另外,利用课程思政教学平台,为专业课教师与其他高校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创造条件,学习借鉴其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应把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纳入年度师资培训计划,鼓励专业课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二级学院师资建设全过程。

(2)创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

地方高校二级学院为解决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素材挖掘凝练困难、课程思政资源获取渠道少的现实问题,应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对各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进行系统挖掘、整合和加工,创建涵盖各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16](87-89)。

在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中,组织专业课教师共同提炼课程思政因素,能够形成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专业课程思政的主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专业思政主线,结合课程性质及其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确定课程思政主题,结合教学实际确定相关章节的思政教育话题。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中,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准定位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主题,确定课程思政实施角度,构建覆盖面广、相互支撑、协同育人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

(3)重视课外实践与校园文化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地方高校在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大学生课外实践实习活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安排好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工作[17](55-57)。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心综合设计实践教学,深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利用好本校或当地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应充分利用每年假期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探索课外实践思政育人新模式,通过志愿服务、社区基层锻炼、文化下乡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实现当代大学生的知行合一,将理论学习与行为转化有机结合,强化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效果。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高校教育的全过程,需要重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18](23-24)[19](35-38)。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地方高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借助校园文化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地方高校依托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年代的红色文化、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当地先进的特色文化,建设底蕴深厚的具有课程思政育气息校园文化;地方高校需要深入挖掘大学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之间的联系,逐渐形成完善的校园精神文化理论体系。地方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正确的文化方向,树立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科学系统落实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全面协调建设具有课程思政育气息校园文化。开展具有课程思政育气息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彰显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在具体的课程思政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和自律意识。

四、总结与展望

新形势下,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趋势,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实现自身使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要求。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地方高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所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的行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地方高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和支持。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下,统筹一切资源,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地方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稳步推进、行之有效,最终彰显高校立德树人的职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4]张艳梅.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

[5]王曉萍.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9(04).

[6]翁鸣.大力推进地方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J].民主与科学,2019(04).

[7]吴珍.二级学院“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与推进路径[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04).

[8]朱秋.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内容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05).

[9]沙占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逻辑必然及路径选择[J].保定学院学报,2020,33(01).

[10]高国希.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教育哲学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

[11]郭华,张明海.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1).

[12]刘丙章,万荣辉.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以经济地理学为例[J].林区教学,2020(11).

[13]李梦楠,王兴晓.高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20,36(05).

[14]王承凤,王海霞,黄哲,田丽娟.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构建“课程思政”全课程育人格局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20(17).

[15]孟祥凤.构建高校“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的必要性、原则及措施[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3).

[16]张明进,李晓东.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

[17]夏文芳.课程思政中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的政治引领[J].上海党史与党建,2020(04).

[18]曾志桃.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构建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1).

[19]陈芳,陆文.新建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实施途径[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11).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基于区域文化的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HNKCSZ-2020-0569);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新医科背景下药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HNKCSZ-2020-0581)。

猜你喜欢
政体校园文化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使重臣治其事”——元至清初云南边政体制嬗变与边疆治理研究
一个新的政体模式:半总统制政府
科学的政体和启蒙的进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学院掠影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