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2021-08-06 16:49邱小艳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师范生育人思政

摘   要: 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横向协同,深入挖掘教师教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纵向推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搭建平台,建立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实现课程思政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培训,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切实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创新形式,将线下教学与线上课程有机结合,提升课程思政的时代感与吸引力;科学评价,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师教育   课程思政体系

习近平同志于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吹响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号角。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要“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提出“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明确“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2]。

近几年来,学术界围绕“课程思政”的内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践行经验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各高校对课程思政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为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借鉴。但对于教师教育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研究还较薄弱。当前地方高校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主要是教师针对主讲课程在教学中融入了一些零散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各门课程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尚未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性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在此背景下,如何深入挖掘教师教育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系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本研究探索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问题,以为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一、地方高校构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切实需要。

“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又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8年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重要抓手。因此,构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二)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

2011年教育部頒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育课程应体现“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3](130-131)。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4](88-9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纲要》更是对教育学类课程思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2]。因此,构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

(三)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人民教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人民教师。当今社会,在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直接影响未来所教授学生的道德品行与三观”[5](66-68)。因此,构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有助于塑造师范生的品格,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人民教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有助于回归课程育人的价值追求,充分发挥教师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教师教育课程蕴含丰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蕴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追求。然而,受授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及能力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教师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本课题通过深入挖掘教师教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五)有助于促进学科良性互动交融,实现“协同育人”。

目前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面临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师教育课程协同育人的机制尚未真正有效形成”[6](106-110),学科间观点抵牾、效果抵消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课程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协同挖掘、整体规划教师教育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系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科间的良性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提升育人成效。

二、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现实路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本文中的“教师教育课程”沿用狭义的教师教育课程概念,即针对师范生所开设的教育类课程,包含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学科教学论等课程,不包含公共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

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遵循“以生为本、协同挖掘、整体设计、有机融入”的原则,以培养“四有”好老师为导向,构建整体化、系统化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

(一)横向协同,深入挖掘教师教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教师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要注重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要求。根据《纲要》,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物理学专业要“注重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育教育专业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2]。

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内容要体现课程特点,分类规划。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确定课程思政的实施角度。比如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心理学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学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教育科学素养及作为未来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教学内容上,心理学中的想象可以与“中国梦”相结合,安全需要可以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相结合,旁观者效应可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以融入教育学中的“教育的功能”;“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可以融入“教育与社会发展”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融入“教育与人的发展”中[4](88-90)。

(二)纵向推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课程思政教育。

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阶段实施,不同阶段侧重点不一样。大一新生主要通过入学教育、教育见习等方式激发师范生的职业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引导师范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大二主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等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情怀、教育素养、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大三主要结合教学技能类课程的学习增强师范生的使命担当,培养师范生的“职业素养、传道情怀、授业底蕴与解惑能力”,引导师范生“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大四主要通过教育实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教师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三)搭建平台,建立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实现课程思政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教师教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思政元素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因此,教师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借助网络建立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将与所讲授的课程有关的思政资源上传到平台,供有需要的教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平台为教师提供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和课程思政素材,实现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加强培训,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切实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的育人意识与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当前教师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一方面可以通过搭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教学研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观摩等方式,强化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五)创新形式,将线下教学与线上课程有机结合,提升课程思政的时代感与吸引力。

当今师范生大多是“00后”,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习惯了用手机和电脑获取信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思政学生往往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将线下学术资源通过动画、视频等生动、形象的形式转化为线上德育资源,形成线上线下“课程思政”育人合力,既可以拓展课程思政的时空,又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達到在引人入胜中潜移默化、在和风细雨里润物无声的效果。

(六)科学评价,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

当前,授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热情不够高,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因此,有必要把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纳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精品课程评审及师范专业认证等范畴;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情况作为教学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的重要指标,加大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和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及研究成果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6-5)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6/t20200605_334183.html.

[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李义胜.论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J].江苏高教,2016(1).

[5]邱小艳.高校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41(02).

[6]付道明.课程思政视角下教师教育课程重构的内涵与当代关照[J].教育评论,2019(11).

基金项目:该论文系湖南省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NKCSZ-2020-055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师范生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