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感恩教育”活动课研究

2021-08-06 17:19庄建东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感恩教育实践性

庄建东

摘   要: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参与感恩父母少先队活动课的队员进行前测与后测,经SPSS数据统计,发现少先队活动课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满意度、实效性均成效突出,并且随着年级升高,效果不断增强,少先队辅导员的素质得到提高。研究表明,实践性是少先队活动课的独特表现,儿童视角是少先队活动课的前提条件,加强融合是少先队活动课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感恩父母   少先队活动课   实践性   儿童视角

一、研究缘由

在强调立德树人的今天,以政治性、教育性为重要性质的少先队组织在少年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的《少先队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在中小学普遍落实每周1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突出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和实践体验特色。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课与学校的“道德与法制”课相辅相成,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思想、政治等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同时,基于少年儿童群众性组织的少先队活动课有着与学校教育不同的自主性、实践性与儿童性,开展的活动更易为少年儿童接受,是少年儿童教育中必不可缺的途径。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梦”的元素。2014年1月,习近平同志到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看望残疾儿童时,动情地说:“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2015年《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注重道德养成教育,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

如何以少先队活动课为平台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感恩教育、以感恩教育为主题探索少先队活动课的有效实施,是值得教育者研究的问题。2018年4月至6月,正值母亲节、父亲节、毕业季,是开展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学校等教育的良好时机。作为全国少先队重要研究课题《少先队活动课和少先队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组的成员,在课题主持人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吴云清教授的安排与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少先队“感恩教育”活动课实践研究。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目的

(一)概念界定。

1.少先队活动课。

指列入中小学课程表的少先队活动,表现为举行队会,组织参观、访问、野营、旅行、故事会,開展文化科学、娱乐游戏、军事体育等各种有意义的趣味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政治性、儿童性、实践性是其基本属性。

2.少先队感恩教育。

是少先队辅导员等教育者引导少年儿童通过自主性实践活动进行的知恩、感恩、报恩、施恩教育,主要包括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同伴、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祖国、感恩党等。

(二)研究目的。

(1)探索少先队“感恩教育”活动课对少先队员的影响,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侧重于增强少先队活动课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自主性及参与度、满意度。

(2)探索增强少先队活动课实践性的有效策略,注重去“课堂化”,突出少先队员主体地位和实践体验特色,兼顾分层实施的研究。

(3)形成少先队“感恩教育”活动课的资料,为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提供案例指导。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以山东省2017年中小学骨干教师之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培训成员和泰安市中小学为范围,通过自愿报名与课题组选择的方式,确定城市、县城、农村三个层次的学校以中队为单位参与研究。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在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从中队和队员的实际出发,沿着计划—行动—反馈—反思的步骤进行活动课的设计、实施与总结,课题组对相关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二)研究过程。

1.学习理论,尝试活动。

围绕少先队活动课的实践性,课题组向拟参与研究的学校与辅导员发送了有关少先队活动课的基本理论、活动案例、总结反思等方面的材料,以提高其专业素养。与此同时,在吴云清老师的指导下,部分学校进行了少先队“平安行动”活动课的实践,形成了小课题研究的初步体验。

2.确定主题,选择研究学校与班级。

根据吴云清老师的设计与要求,在小学三年级进行尊师爱师的实践研究,小学五年级进行感恩父母的行动研究,小学六年级进行感恩学校的研究,初中一年级进行感恩社会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域、年级教育的效果,根据学校特点、参与者的责任心、角色与素质,确定了参与研究的学校与中队。

3.制订计划,进行前测,设计活动课实施方案。

在吴云清老师的指引下,课题组制订了实施计划,明确了实施步骤与时间节点,并对参与中队的少先队员进行了调查问卷(前测)。与此同时,辅导员同中队干部、队员一起商议、设计了活动课方案,经课题组审核后根据所提建议,进一步研讨修改、完善了活动课的方案。

4.开展少先队活动课,进行后测与总结。

各中队根据方案开展活动课,关注队员的表现,做好记录,留下照片,对参与中队的少先队员进行后测,辅导员整理相关材料,写出活动反思与案例。由于初中各项事情繁多,最终没有完成感恩社会的少先队活动课研究。

5.撰写成果报告。

课题组对收集的前测与后测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合相关文字材料,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形成研究报告。

四、具体内容与结果——以“感恩父母”为例

(一)具体内容。

让少先队员感父母之恩、报父母之德,不仅是培养家庭的美德,还是培养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人格意识。课题组在济南师范附属小学、泰安市肥城市龙山小学、淄博市桓台县马桥实验小学低中高年级五个中队进行了感恩父母的少先队活动课研究。

在具体活动课主题与形式方面,各年级沿着“走近父母,感悟爱—心灵沟通,理解爱—付诸行动,报答爱”的路径,根据队员的年龄特征,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内容。

一年级首先通过观看文学作品、队员分享与父母的故事,引导队员体会父母的爱,知道为什么要感恩父母;其次通过给爸爸妈妈写份心里话小卡片、小队讨论交流,引导队员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明白如何用行动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最后倡导队员在平常家事中完善自我,用行动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坚持每天做一项家务,陪父母说说话,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并及时反馈。

二年级针对孩子对父母的不理解与抱怨,首先制订了“我爱爸爸妈妈”活动课方案,在分小队采访家长和参观家长工作单位的基础上,队员交流对家长的认识,说出自己眼中爸爸妈妈的不完美;其次播放父母制作的孩子的成长历程,观看父母在单位辛勤工作的视频,听听父母“说给孩子的话”,以小队为单位交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关爱自己的,自己又是怎样对待父母的,进一步感受父母的爱,反思自己的不当;再次阅读父母写给自己的信,深深激发队员对父母的爱,通过自由发言、制作卡片、写信、作诗、画画等多种形式,队员“大声说出我爱你——爸爸妈妈辛苦了”;最后,队员制订了感恩父母行动计划,将认知与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五年级的孩子生活阅历日益丰富,抽象思维开始发展,辅导员将活动课的目标确定为让队员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学会感念亲恩,不做啃老族,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各校与中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二)主要结果。

根据吴云清老师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对参与少先队活动课的队员进行了前测与后测,经SPSS数据统计,发现少先队活动课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满意度、实效性均成效突出,并且随着年级升高,效果亦不断强化。

1.少先队员积极参与,主动性高,情绪愉悦,满意度好,知行统一,实效性突出。

问卷结果显示,在感恩父母活动课的喜欢度、满意度方面,在活动课后都有较大提升,t值与p检验等皆表明差异显著。在实效性方面,活动前后少先队员的认识与行为发生了变化,差异显著。

在后期调查中,家长们纷纷反映孩子成长了许多,学会了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知道了换位思考,能够更多地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工作与生活的辛苦,能够通过肢体动作、卡片、写信、自作小礼品等方式向家长表达感恩之情,主动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有的队员这样说:“我们小队采访了童童妈妈,童童妈妈开了个炸油条的小摊,当我们到达她那儿时,童童妈妈正冒着高温往油锅里放油条,只见油锅里热浪滚滚,时不时还有沸腾的油溅到她身上,大老远都能闻到那股浓浓的油条味,童童妈妈的衣服已经湿透,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我就想,我妈妈在博汇造纸厂上班,因为厂里规定非工作人员不能随便进厂,所以我不能亲眼看到妈妈工作的场景。但是,妈妈每天都要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车间里没有空调,想必她也是汗流浃背吧。我可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好孝敬妈妈,让她不再那么辛苦。”有的家长向教师反映:“通过这次活动,孩子懂事了很多。回到家能够按时写作业,帮我收拾桌子、整理房间。以前出去玩要玩具,现在知道爸妈挣钱不易,不能乱花钱。感谢老师的付出,感谢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

2.少先队辅导员素质得到提高。

在少先队活动中,少先队辅导员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其认识、理念决定着少先队活动课的效果。由于少先队活动在学校工作中经历过不受重视的低谷,当下一些学校的辅导员尤其是普通学校、县城及农村的少先队辅導员专业素养不高,对少先队工作、少先队活动认识不深、把握不充分,角色定位不准,甚至将少先队活动课与一般的课堂教学、班会混为一谈,少先队活动课的质量不能保证。通过此次研究,不仅提高了少先队员的素质,还加深了少先队辅导员对少先队工作、少先队活动课的认识,增强了组织能力。有的辅导员说:“我一直认为活动课就是展示课,以后我就明白了,什么是去课堂化,在您的指导下,我领会了,才指导其他老师。”“按照我以前的少先队活动课的模式,就是展示课。一开始我的思路是,找几个队员们自己设计采访问题,拍照等,然后把调查和采访内容放到课堂,这是我多年来的上课模式,甚至是我们县多年来的授课模式。庄院长多次强调去课堂化,我一开始并不明白,如果没有课堂,视频是不是很零散,各个环节过渡是不是不够自然。庄院长不厌其烦地给我发了很多优秀的少先队活动课的资料,我才醍醐灌顶,没想到少先队活动课可以这样上,很符合队员的年龄特点,队员们喜欢,效果好”。

五、分析与讨论

(一)实践性,少先队活动课的独特表现。

实践是沟通心理与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个体素质发展的平台。杜威与克伯屈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提出,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重视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从做中学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方式。我国自2000年推广的新课改强调体验式学习。作为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少先队的活动课具有不同于一般学校课堂教学的独特特征,其中实践性是少先队活动课区别于一般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之一。

首先,少先队活动课的主题来源于少先队员的生活实践。少先队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队员们的生活实际,是队员们在关注周围生活及整个世界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关于“感恩教育”这一主题,不同地域与年级少年儿童的生活环境与经验不同,具体的活动主题也不相同。少先队活动课确定主题的前与后,都要加强对少年儿童的调查与研究,从少年儿童真实的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增强活动主题、内容、形式的针对性。

其次,少先队活动课应引导队员由浅尝辄止走向深度实践、深度体验。少先队活动课要做到去课堂化,忌空洞的说教,忌虚假的表演,要引导队员们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把各种实践活动目标细化、分解,并合理分工,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标,采用调查研究、模拟演练、社会服务、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注重引导队员们对实践过程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反思,使队员们真正通过实践活动受益。

信息社会,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丰富,教育者、课堂已不再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玛格丽特所描绘的“后喻社会”已经到来,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已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教育的常态。如何用好网络平台,将STEM教育、游戏化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与少年儿童的实践活动有机整合,更完善地体现少先队活动课的实践性,应是今后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重要问题。

(二)儿童视角,少先队活动课的前提条件。

儿童不是成人,不是小大人,儿童有自己的身心发展特征,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独特的人,儿童与成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儿童的主体性应该得到尊重,儿童应该得到成人的悉心照顾和关爱。从十八世纪儿童被发现开始,研究者逐渐意识到认识儿童与成人的不同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文化和研究本身的需要,儿童视角研究应运而生。儿童视角即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倾听,用儿童的大脑思考,用儿童的兴趣探寻,用儿童的情感热爱……强调倾听儿童的声音,关注儿童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尊重儿童的意愿,满足儿童的需求。

少先队活动课列入课程表之中,但又异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少年儿童是少先队的主人,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要充分调动少先队员的主动性,鼓励少先队员自主组织开展活动。在感恩父母的活动课数据统计中,体现少先队活动课是否符合队员实际的第四题的前测与后测分值没有差别,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少先队活动课在兒童视角方面的缺失。

首先,开展少先队活动课。少先队辅导员首先要树立队员为本的理念,扮演“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不能是“替代者”,切忌命令式辅导、清单式活动。例如少先队辅导员在指导队员们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队员们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提出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充分尊重队员们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队员们取舍,确定活动的主题。只有这样确定的主题,才是队员们乐意探究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队员们才会有生活基础;只有这样坚持下去,不同年级、不同年段的队员们才会呈现不同领域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教师的引导才会使同一批队员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

其次,少先队辅导员要热爱队员、了解队员,多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学习科学的知识与理论,站在学科的前沿,与队员交朋友,了解信息社会时代队员的兴趣爱好与活动趋向,以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课,不能上成辅导员的怀旧课。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要遵循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分层次进行活动。注意区分年级特征,甚至可以跨中队、跨年级开展活动,做到系统性与连续性有机统一。

(三)加强融合,少先队活动课的发展趋势。

首先,知恩、感恩、报恩、施恩是感恩心理的四个基本要素,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既要做到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又要注意四者的内在关联,将其有机融入,做到层次性与整体性的融合。认知情绪理论认为,当施惠者的行为不是出于跟受惠者的关系,并且他的行为切合受惠者的需求,让受惠者体会到一种积极的情绪时,感恩才有可能产生。因此,要对少先队员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使其认识到施惠者的付出及对自己产生的积极影响,随之才会产生相关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理论认为,情感体验的一般形式可以从三种层次水平进行分析:情感特质、心境和情绪。少先队活动课要增强感恩教育效果,一要增强感恩强度,二要提高感恩频率,三要扩大感恩范围,四要加大感恩密度,还要改变归因方式,如加强个体的外归因倾向。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教育教学的视角,具身认知理论进一步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具身”体验,将身体、动作融于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者的认知效果……因此,需增强少先队活动课的实践性,将知情意行有机结合。

其次,少先队活动课是少年儿童教育途径之一,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是少先队活动课开展需注意的重要问题。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许多少先队教育内容,加强二者的融合是少年儿童教育趋势。一方面,少先队辅导员可以承担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角色上实现二者的融合统一。另一方面,少先队活动课要积极吸取综合实践活动课主体就是活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的长处与优势,鼓励队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考察”“探究”“体验”“创作”“设计”“反思”与“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少先队活动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结合的新型运行机制,将社会实践与小课题目标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功能,将传统单一的学习模式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究的具备少先队特征的新型活动模式,通过这种新型的活动模式能够有效地将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良好地整合,增强活动效果。

六、结语

少年儿童的成长是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研究表明,中小学教育对个人文化品质的形成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学生童年时代形成的文化烙印将影响终生。中国少先队作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在立德树人、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少先队活动课实践体系建设,增强少先队活动课的针对性、实践性、实效性,是摆在教育者面前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Z].中国少年先锋队.http://zgsxd.k618.cn/zyb/201801/t20180105_ 14912646.html.

[2]孙志慧.少先队活动课方案:特征、问题与设计[J].教育教学研究,2018(4):204-205.

[3]柯英,高瑞芳,等.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与少先队活动课程优化策略[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7(2):51-55.

[4]习近平:所有人都要有感恩的心[EB/OL].人民网.http://pic.people.com.cn/n/2014/0129/c1016-24256397-3.html.

[5]蒋仲霞.心怀感恩,爱心永恒;心存感恩,知足惜福[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2):29,101.

[6]莫迪.儿童视角研究:儿童研究的新转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7]王晓伟.初中生感恩心理的辅导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8]张菁.如何分年级开展少先队活动[J].学苑教育,2017(6):70-71.

[9]李贵金.基于游戏精神的少先队活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本文为2017—2018年度全国少先队研究课题《少先队活动课和少先队活动实践研究》、2019年泰山学院教师教育专项课题《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少先队活动课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感恩教育实践性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