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疗与防治

2021-08-08 04:26宋玉红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025150
兽医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产蛋鸡产蛋雏鸡

宋玉红/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25150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推进,家禽养殖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带动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然而,家禽疫病仍然是阻碍家禽养殖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在养殖生产中,寄生虫病、病毒病、细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在我国不同地区依然有报道。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呼吸型以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啰音为主要临床特征;肾病型还会出现肾脏肿胀,伴有肾小管和输尿管内尿酸盐沉积等病理现象。雏鸡发病后通常变现为喘气、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疾症状;产蛋鸡可出现产蛋量减少和蛋品质下降,影响养殖的生产效益。

1 病原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属于冠状病毒科,病毒粒子多呈圆形,直径80~120nm。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粒子有囊膜和纤突。本病毒在56℃经15min 或45℃经90min 可被灭火,但在-30℃以下存活时间可长达24 年之久。该病毒对一般消毒剂较为敏感,在1%来苏尔溶液、0.01%高锰酸钾溶液、70%乙醇中经3~5min 即可被灭活。

2 流行病学

鸡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不同日龄和品种的鸡均易感染,雏鸡和产蛋鸡较为多发,尤其是40 日龄以内的雏鸡感染后的病死率最高。本病的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泄殖腔排毒,经空气或污染的饲料进行传播。该病的传染性较强,潜伏期较短,易感鸡群可在2~3d 内出现症状,病鸡带毒时间长,康复后仍可排毒。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应激是该病的重要诱因,但以冬春寒冷季节最为严重。过热、拥挤、温度过低或通风不良等因素都会促进本病的发生。

3 临床症状

患病鸡往往没有前驱期就出现呼吸道症状,产蛋鸡的产蛋量急剧下降,并迅速波及全群。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根据病毒对组织的亲嗜性及其引起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呼吸型、肾型、肠型和肌肉型等。

3.1 呼吸型主要表现为喘气、咳嗽、张口呼吸和呼吸啰音。2 周龄内的雏鸡,还可见鼻窦肿胀、流鼻液及甩头。病情严重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羽毛蓬乱、体温升高和怕冷扎堆,甚至引起死亡。6 周龄以上的鸡和成年鸡的发病症状与幼鸡相似,但较少见到流鼻液的现象。由于气管内滞留大量分泌物,因此可以在夜间听到明显的异常呼吸音“咕噜咕噜”声。成年鸡感染后的呼吸道症状较轻,相比之下产蛋性能的变化更明显。主要表现为开产期推迟,产蛋量明显下降,降幅在25%~50%之间,可持续42~56d,同时畸形蛋、软壳蛋和粗壳蛋增多。蛋品质下降,蛋清稀薄如水,蛋黄与蛋清分离。康复后的蛋鸡产蛋量难以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

3.2 肾型2~4 周龄的鸡较为常见,病初仅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包括啰音、打喷嚏、咳嗽等,这些症状在夜间较为明显。呼吸道症状消失不久后,鸡群会突然大量发病,出现食欲饮欲减退、精神不振和扎堆等症状,排水样白色稀粪,内含大量尿酸盐,肛门周围羽毛污浊。病鸡因脱水而体重减轻,胸肌发绀,病重鸡的冠、脸部及全身皮肤颜色发暗。发病1~2 周达到死亡高峰,3 周后死亡停止,病死率约30%,产蛋鸡感染后引起产蛋量下降和产蛋异常等症状,但死亡率较低。

3.3 肠型患病鸡主要表现为打喷嚏、咳嗽、呼吸湿啰音等呼吸道症状,但持续时间不长。病毒在消化道存在时间较长,可导致肠炎病变。

3.4 肌肉型该病主要侵害肉种鸡和蛋鸡,有时可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感染肉种鸡表现为深部胸肌苍白、肿胀,偶尔可见肌肉表面出血并有一层胶东样水肿,感染产蛋鸡后可出现产蛋下降的症状。

4 病理变化

4.1 呼吸型主要表现为鼻道、气管内有浆液性、卡他性和干酪样分泌物,气管黏膜充血和水肿,支气管周围肺脏组织发生小灶性肺炎。急性病例可见气囊浑浊、增厚。产蛋鸡多表现为卵泡充血、出血、破裂,发生卵黄性腹膜炎。雏鸡感染后可导致输卵管永久性病变。输卵管发育不全,长度不及正常的一半,官腔狭小、闭塞。呼吸系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可见气管、支气管黏膜水肿,纤毛脱落。黏膜固有层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

4.2 肾型对病死鸡进行解剖可见肾脏苍白、肿大和小叶突出。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沉积大量尿酸盐,俗称“花斑肾”。在严重病例中,白色尿酸盐还会沉积在其他组织器官表面,即出现所谓的“通风”。发生尿石症的鸡输卵管扩张,内有黄白色沙粒状结石,组织病理学变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形,甚至坏死脱落。肾间质水肿,并有淋巴组织、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有时还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根据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病毒的分离、干扰试验、气管环培养、分子生物学试验。

6 预防

6.1 加强疫苗免疫对该病的预防,我国一直采用以疫苗免疫为主的手段,但由于本病的血清型多,有时免疫效果不甚理想。可采用Massachusetts 血清型的H120和H52弱毒疫苗来控制。H120毒力较弱,主要用于免疫3~4 周龄以内的雏鸡,H52则主要用于加强免疫。肉鸡可通过在5~7日龄通过滴鼻、点眼的方式接种H120弱毒疫苗,25~30 日龄时用H52弱毒苗或不同血清型的疫苗加强免疫1 次。

6.2 加强饲养管理要定期对鸡舍内外环境进行清洗和消毒,正确选择消毒药物,对粪便要定期进行无害化处理。鸡群要按照生长情况进行合理分群,要保证鸡群适宜的通风、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于发病鸡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对于病死鸡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鸡舍内外防鼠、防鸟、防蚊蝇的措施。对于疑似感染群要紧急进行疫苗接种,引进鸡苗时,要提前做好迎接鸡苗的准备工作,对鸡苗按免疫程序按计划进行接种。

6.3 加强饲料营养供给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要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并适当补充K+和Na+,维生素饲料、矿物质饲料、能量饲料要进行合理搭配,保证鸡群饲料营养合理搭配。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加入适量的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制剂,改善鸡的肠道微生物菌群,提高鸡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产蛋鸡产蛋雏鸡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产蛋鸡猝死防治分析
夏季产蛋鸡疾病的诊断及预防
产蛋鸡猝死症防治分析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产蛋鸡猝死症发生原因和防治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食醋可防鸡病
蛋鸡需要强制换羽的六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