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疮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

2021-08-08 04:26梁倩杨倩包涛涛张友顾庆林
兽医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口疮病羊病原

梁倩 杨倩 包涛涛,2 张友 顾庆林

1.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550025

2.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 556000

随着市场对羊肉需求量的逐年递增,人们对羊肉制品的质量安全也更加关注,而羊口疮病则是羊群中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一般发病初期虽然仅造成动物皮肤或黏膜的局部增生性损伤,但该病的病原羊口疮病毒能较长时间地潜伏于动物皮肤内,并引发持续感染和继发感染,威胁羊的生长发育和人类健康,因此对该病的研究和控制不仅在公共卫生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还有利于提高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1 病原特性

羊口疮病毒隶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该病毒对周围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和一定的适应能力,散落于周围环境中于第2 年春季仍具有感染活性,但病毒对高温、紫外线、苯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均很敏感,实际应用中于60℃的环境温度下30min,或选用2%的NaOH 溶液约5min 即可将该病毒杀灭。

2 流行特点

世界各养羊地区均有本病分布,于夏末、秋冬季节最易暴发,常呈群体发病,传播速度快,高发病率但病死率较低。自然条件下几乎所有性别、品种、年龄的羊都可被感染,其中对幼年羔羊的感染现象最为常见。病羊和带毒羊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经损伤的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人、猫对本病也有易感性,不正规处理患病动物及其副产品或免疫时的意外事故都有可能感染病原。动物初次感染此病后,因机体自身具备免疫机能,一般2 个月内就能痊愈。

3 临床症状

病毒侵染动物体引诱发病的时长不同,一般有6~8d 的潜伏期,但绵羊和山羊感染后呈现的临床症状及组织病变并无显著差异。初期症状表现为口唇部、鼻镜有小红斑点,逐渐形成丘疹,水疱和脓疱,破损后形成厚痂,病羊会因采食困难而逐渐消瘦,偶发有眼结膜炎,眼部炎性分泌物过多则会引起失明。严重病例常见病羊的口鼻部有菜花状增生现象,若蹄部脓疱破损溃裂会导致化脓性坏死,病羊因疼痛表现为跛行,喜卧而不能站立。人若无意间接触感染动物及其污染物,其损伤的皮肤就可能为病原提供入侵通道,通常表现为良性症状,如手局部出现水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几周后就能康复,极少数病例伴发局部疼痛、淋巴管炎和瘙痒症状,罕见全身发热。

4 实验室诊断

可结合羊口疮病较明显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进行初诊,进一步确诊需要借助实验室的专业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

4.1 病原学诊断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料组织后,最常用羔羊的睾丸细胞或肾细胞来分离培养病毒,盲传数代后借助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泡状化、变圆、聚堆,后期脱落、死亡;染色后观察,可能有嗜酸性包涵体存在于感染细胞的胞质内。

4.2 血清学诊断在空腹状态下采集病羊病程早期血清,间隔几周采集恢复期血清,利用抗原和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病变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及其抗体,如抗体效价明显增高可诊断为该病,常用技术包括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琼脂扩散检测等。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PCR 技术可特异性扩增病毒的核酸,从而检测病羊是否被羊口疮病毒感染以及病原的扩散程度,因其具有强特异性、高灵敏度、操作简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羊口疮病的临床快速检测。

5 防治

5.1 药物治疗目前,国内尚无治疗羊口疮的特效药物,临床上秉持清洁消毒、对症治疗的原则,辅以抗生素来防控继发感染。一般先选用5%的碘酊或0.1~1.0%的高锰酸钾等溶液冲洗发病部位以除去异物,病灶完全浸润后,用消毒过的外科剪刀和镊子剥离病灶处的痂皮等组织,然后再用消毒药剂将病灶处冲洗干净,最后涂抹青霉素、红霉素等软膏,一天用药2 次,连续用药1 周左右可见恢复,另外可根据病羊的病情兼并使用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辅助治疗。

5.2 免疫接种科学有效的防控羊口疮病,必不可少的环节即进行免疫接种,多选择与当地流行毒株相同的弱毒疫苗株。最早研究人员是将含有病毒的痂皮乳化来制备疫苗,后又成功制备了弱毒疫苗,是目前较多使用的疫苗株。疫苗的配制需要在较阴暗的环境下进行,注射前每头份疫苗需加入适量稀释液或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摇晃均匀后方可使用,一般从动物的口腔黏膜内侧注射,注射剂量为0.2ml 每头份,建议在每年3、4、9 月对羊群进行接种,有较好预防效果。

5.3 饲养管理对于养殖场来说,自繁自养的饲养原则是防止从外场引入病羊的根本措施,因此要严加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羊或购入饲草、动物产品等,待引进的羔羊至少隔离观察15d以上,并做好相关的检疫消毒工作,才能与健康羊群混合饲养。放牧饲养常会导致羊营养获取不充分,抵抗力较弱而易患病,所以在日常的饲养管理方面,养殖人员要注重饲料的合理搭配,不给羊饲喂带刺的饲草,保证饲料安全健康,圈舍垫料尽量柔软,防止羊的口腔粘膜及皮肤损伤从而感染病原。此外,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饲养用具、圈舍及周围环境等也要定期严格消毒。

6 结语

羊口疮病发生的诱因主要有3 个方面,即外源因素感染、接触性感染和较差的饲养管理。该病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一经感染,严重影响羊的生长发育,且传播迅速波及周围羊群,不利于养殖业的绿色发展,且本病并没有特效药物用于临床治疗,所以养殖户应详尽了解该病的流行特点及危害性,做好科学防治工作,强化平时的预防及饲养管理,以期有效规避该病的扩散流行。

猜你喜欢
口疮病羊病原
羊脑包虫病的原因和诊断防控要点
羊肠毒血症的诊断技术和防治方法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对肉羊瘤胃积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病羊识别要点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羊口疮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