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堂教学场域的三个着力点

2021-08-09 15:44龚涛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念想李老师总会

龚涛

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几年来对课堂实践的观察研究,我发现课堂教学需要回归到一个核心话题——以学生的念想教书。这是我校教师的课堂共识,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面从教学场域的三个着力点进行分析。

一、用师爱呵护学生的念想,创造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磁场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育人目标的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小A是个“问题学生”,从入学开始,时常与同学闹矛盾,欺负同学,顶撞老师。自律性差等成为他身上的“标签”,让教他的老师颇费脑筋。所有教过他的老师也都在探寻着激发他上进的路径。

我多次观察过小A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他常常显得无所事事,偶尔会回答问题。但是在数学课堂上,他有不一样的表现。小A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安静学习,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同时也能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他的表现与之前判若两人。没有平时“飞扬跋扈”的样子,反而变得有些内敛与羞涩。他站在中心展示区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分享自己的思考与发现,为小组赢得掌声。很多教师都很惊讶,在数学课堂上他为什么表现得那么好?我想,出现这种情况一定有很多因素,但一定少不了教师对他的宽容和关爱。“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的美丽”,教师的爱让他变得柔软。

平时在课堂上,数学教师李慧婷对小A总会多一些“偏爱”。上课只要举手,都会邀请他回答问题,不管回答正确与否,都给予他积极的肯定。当小A上课心不在焉的时候,李老师从不会点名批评,而是会走到他的跟前,摸摸头或扶扶肩膀提醒他,对于需要完成的作业都是面批面改,以鼓励为主。为了让他融入班集体,李老师特意安排他参与竞选,担任班级的小干部,比如路队班长、加餐委员、搬水值日生等,虽然一个学期总会换几个岗位,但总能让他感受到班级对他的需要,让他找到存在感和成就感。特别是有了点滴的进步,教师都会及时向家长交流,详细说明,并叮嘱家长及时表扬,强化他的上进心,督促其进步。

二、用智慧引发学生的念想,打造学生思维碰撞的课堂赛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只有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直接讲授知识,学生才会对知识有乐此不疲的追求。

新学期,学校的公开课安排得井井有条,新教师充满了热情,老教师充满了信心。有一次,预备铃刚响,我看到教师们三五成群,走进同一个班级。这个教室后面坐有两三排教师,每个小组周围也坐满了教师,原来都是为了观摩李丽老师的数学公开课。观课教师如果不站起来,很难看到李丽老师的整个样貌,这就像她在课堂上存在的方式:隐退而不缺位。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总会走近每一个小组,对学生进行“自学、对学、群学”的巡视指导,特别是在小组展示之后总会听到有效的点拨和评价。她也会在学生展示中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观课的教师总是感叹她的“追问点拨”,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她总会在学生思维的关键节点上,将学生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情境。

观课中,李老师没有刻板的要求指令,通过课堂设计可以看出她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将知识生活化、问题化。学校的“汉堡日”“读书广场”“校园双十一活动”,还有校长的“十项坚持”都成了课堂的教学资源。问题的设计也是层层递进,科学地安排自学、对学、群学及组内的小展示和组间大展示,并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经历,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教师的智慧。

三、用专业支撑学生的念想,营造师生生命绽放的课堂能量场

好的课堂永远充满张力,既有学生想象力的放飞,又有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再加工。

英语老师李春晓执教的绘本课,没有把学习目标定为简单地认识单词和语法,考虑更多的是绘本故事背后的寓意带给学生的感受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这堂绘本课是她的个人代表课,教学内容选择的是课外的一个绘本,文本内容长、知识容量大。后来才知道,这是她历经9次磨课后的一次课堂呈现,先后经历了5个月的时间。从课堂教师用语、课堂设计的推进、学生阅读方式选择、学生展示的多样形式及板书设计,不断打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我得知李老师这样的磨课经历,瞬间对所有承担代表课任务的教师充满了敬意,正是这样一次次的课堂磨炼,才有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成长,学校课改才会呈现不一样的气象。

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把自己磨得更“圆”,而是把自己磨得更“方”,因为只有“方”才能展现更好的自己。这是从“我”走向“我们”的过程,这个“我们”叫作共识。

“以学生的念想教书”应是新课改中课堂教学设计的立场,用师爱营造一个充满安全感的课堂磁场,将学生的整个心灵在课堂安放;用智慧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课堂中张弛有度、动静相宜,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思考,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赛场;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满足学生需求,可以无限放大课堂场域的时间感、空间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绽放的能量场。

英國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说:“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共同体的成员。”课改没有终点,我们要时时处处对教育进行观察、反思与研究,主动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并积极学习他人在课堂改革中良好的方法,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升华,这样才能让课堂因放手而精彩,让学生因关爱而健康成长。

(责 编 行 之)

猜你喜欢
念想李老师总会
该得奖的李老师
春天总会来
小时光里的美好
宠物难伺候
陈埭镇同乡总会
画与话
喜欢自己
先生杨绛的“念想”
恶搞时总会有乐事发生
呼吸,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