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浸润式课堂”打造教研新范式

2021-08-09 15:51黄枝荣陈芳玲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研员研修探究

黄枝荣 陈芳玲

2021年4月,肇庆高新区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修活动顺利举行,来自广州市、深圳市、肇庆市的180多位初中语文教研员、一线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并以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进行实操演练。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冯善亮老师、肇庆市教师发展中心张海侠老师全程参加活动并进行指导。

所谓“学教评一体化”,就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教学目标理论为指导,使学习、教学、评价彼此相符,保持一致。活动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学习问题,即在有限时间内,什么最值得学生学习;二是教学问题,即如何规划教学;三是如何选择工具进行评价。“学教评一体化”的研修使大家意识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么样”和“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本质上是一回事。“一体化”不仅意味着学、教、评三者的一致性,更意味着将“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本文重点从培训方式转变以及“学教评一体化”研修与实践操作的角度,对本次活动进行综述。

一、前置后延的学习:原来时间可以这样延伸

教师如何才能实现“学教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对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理论认知问题。此次活动吸引眼球之处就在于将理论学习的内容前移,将现场培训重心从理论转移到实践操作上来,转变了以往“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无动于衷”的沉闷局面。

活动提前发布了学习资料包——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研修的理论资料,包括三篇摘自语文学术期刊的文章《走进演讲现场——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设计与实践》《教读课如何实现“学教评一体化”——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猫〉为例》《教学目标的确定、表述与评价》等“学教评一体化”的相关研究成果,使参训教师有了清晰的思考方向。另外,还通知大家提前熟悉教材、预设问题、提前下载电子教材或携带教材参加研修。

丰富翔实的学习资料,打开了一线教师的理论视界。我们将部分研修内容前置和后续,意味着研修时间实际上不止一天,而是“1+X”天。这种范式要求每人参加研修前都要做足准备,研修后还要回头看、写反思、亲身实践,而不是体现在培训的短短一天之中。可见,将研修“前置化”处理,能够将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测评相关知识融入具体案例的研究中,“持续性”跟进,有助于提升研修的实践成效。

二、活动式探究: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精彩

活动伊始,来自王俊珍教研团队的张莹、范春霞和张雅博等老师分别执教一节语文课。这三节课围绕统编版八年级下册演讲活动·探究单元开展“学教评一体化”教学,课堂理念凸显以人为本、高质高效,课堂设计环节紧凑、匠心独具,充分展现了授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本单元设计了“‘职等你来”作为学习项目:参加学校职位竞聘演讲,包括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校刊主编、校广播站总监、志愿者服务团团长等,说服听众投票,获得心仪职位。以“竞聘演讲”贯穿全单元的教学。龙华区外国语学校张莹老师执教第一节,组织学生完成任务一“‘职等你选——选择心仪的职位”和任务二“‘职等你学——跟他人学演讲”,引导学生进入演讲的小天地。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范春霞老师执教第二节,组织学生完成任务三“‘职等你写——写出自己的竞聘演讲稿”,带领学生写作、修改竞聘演讲稿。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张雅博老师执教第三节,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四“‘职等你说——举行竞聘演讲”,让学生主持学生会主席竞聘演讲,进行公众场合演讲实践。三节课全程连贯流畅,以竞聘演讲作为驱动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课文及相关资源中归纳演讲词写作与现场演讲技能评价量表,以量表推动学习,进行了“学教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的精彩示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全程兴致盎然。

三节课后,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王俊珍以“针对‘学教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活动·探究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思考”为主题进行解读。王老师首先解读了与前面三节语文课有关的概念,以“演讲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如何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打造一堂“学教评一体化”的语文课,向与会老师分享了具体可操作、可评价的方法,告诉老师们如何用“项目式学习”提升“活动·探究”成效,指出要形成“项目设计—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的贯穿线索,强调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要“以终为始”“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明确说明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支持者,要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目标。

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专业课,王老师深入精细的讲解感染了在场的听课老师,大家在倾听中收获,在思考中成长。

三、项目式活动:原来研修可以这样有趣

经过观课学习,大家进行分组,开始浸润式培训。以张莹老师为主持人的第一小组,以范春霞老师为主持人的第二小組,以张雅博老师为主持人的第三小组和以王俊珍老师为主持人的第四小组,分别负责统编版教材活动·探究单元中的诗歌(九上)、演讲(八下)、新闻(八上)、戏剧(九下)。每个小组15人,各小组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建群分工,并根据研修方案中提出的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和表现标准、研制单元过程性评价方案、研制单元形成性评价方案三大任务,开始小组实践研究活动。研修不再是听专家讲座,不再是纯粹的理论学习,而是在交流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是真正的研究和讨论。

这种“项目式”研修的主要亮点有:

一是任务驱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学教评一体化”。每个小组的“终端任务”是制定出一份“单元学习评价方案”。任务明确后,各小组根据前期的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对教材和教学的理解,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并进行过程性和形成性的评价。这种“任务驱动”式的培训,使得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具体任务,真正融入研修过程中。

二是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既有各县区的语文教研员,也有来自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教研员和教师各自分享对“学教评一体化”的认识和操作策略,有助于实现经验交流。过去的教育教学培训主要是由专家、教授讲课,而“项目式活动”提供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教研员、教研员与教研员相互学习的机会。在任务的导向下,小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群策群力,收到了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是成果分享。合作探究结束后,各小组进行研修成果汇报,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言,用8分钟时间介绍本小组最终的任务成果及亮点。各小组成果呈现的整体思路大致相同,但成果达成的路径与策略各有不同。聆听每个小组的汇报分享,大家不时会有新的收获,这就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交流,让参与教师产生切实的获得感。小组分享后,冯善亮老师、张海侠老师进行简要点评,大家再品读各小组发布的研修成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线上延伸。第一天面对面的线下研修结束后,线上随即开始。上课老师将课堂资料进一步优化后发到群内共享,冯善亮老师也把以往省级“学教评一体化”的相关培训和研修资料发到群里,并鼓励大家互动交流,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疑惑呈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加入交流群的不再是参加现场研修的老师,在各地教研员的发动下,参加线上研修的教师人数成倍增加,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归结起来,参与式培训最终实现的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一致的。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式学习为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主动式、建构式学习。同样,教师培训也要实现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教师深有感触:“这次研修活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培训形式的变化,由以前的被动听报告讲座变成主动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了起来,大家积极讨论,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最后形成思考的结晶。这也使得我对‘学教评一体化的理解更为清晰而深刻,对单元过程性评价更为重视。”

猜你喜欢
教研员研修探究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设问引导探究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