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2021-08-09 16:19蒋剑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素养

蒋剑

史料实证素养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是最具历史学科特点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呢?

一、培养史料实证意识是前提

历史从哪里来?是史学家从历史遗存的史料中研究出来的,是从历史文献资料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史料是历史研究者说话的依据,史料的全面与缺失直接影响对历史的判断。让学生知道历史由来的过程,学生就会逐渐有史料实证的意识,就会开始思考、辨析历史事件的本真,就会理解学术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争论是正常的,进而开始寻找认知的方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把史料实证的观念贯穿教学始终。

二、学会搜集整理史料是基础

没有史料就没有办法进行实证,教师在平时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搜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同时引导学生课下积极搜集史料。搜集整理史料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史料。除了正文,教材中的“材料研读”“相关史实”“知识拓展”等栏目都呈现了各类史料。

2.善于运用网络搜索史料。许多教学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都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课件和资源,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3.让学生自己考察、走访获取史料。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带着问题到图书馆、档案馆查找相关史料,到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参观考察,走访老战士、老干部了解近现代史实等,获得第一手资料,考证所学知识。这比书本上的更具说服力。

三、学会认知分析史料是关键

1.比较分析。把史料同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历史的发展变化,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2.堅持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多角度搜集不同的史料,从正反两方面客观评价。在评价历史事件时,通过不同方面的史料搜集和分析,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在历史进程中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四、得出历史见解和观点是目的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史料来设置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分析,能把材料升华为观点,如解决一个疑问,辨别一个事件的真伪,得出一个历史结论,分析一个事件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等,特别是能对未来的学习中出现的类似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目标。

如学习八年级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视频资料,感受新中国成立时的盛况,然后引用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的内容和周恩来《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中的内容,让学生思考讨论,对比新旧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变化,从而得出“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这个观点。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JKGHYB-1188)

(责 编 清 风)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素养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